乡村月夜 东里第四中学 黄在平 上图由陈澄生老师提供 乡村的月色来得早,有时晚饭还没吃完,月亮就上来了。 月亮先是躲在苔痕斑斑的更楼后面,羞羞答答的不肯露脸,象是一个顽童将身子没入水中,剩下一缕缕发丝在水面上徐徐晃动。很快的,也不知是谁在下面推了月亮一把,月光便漫过了楼顶,移上竹梢,一霎时,银盘乍现,整个乡村立即被如丝如发的月色笼罩。 农科站的人一来,作物的病因治法迎刃而解,唐朝的历史那可得要问问四伯。四伯上过几年书塾,识得字,平时又爱看书读报,知道的事情很多,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四伯一来,场面就更热闹了,有人主动腾出椅子,敬上香烟,让他说说唐朝的皇帝。四伯慢条斯理,轻声细语,一口浓烟过后,唐朝的历史就开始了。故事虽然好听,就是文绉了点,四字成语也是略多,于是有人要四伯说通俗些,四伯笑笑,不置可否,依然轻车熟路的讲了下去,讲完之后,那条翘起的腿一直在轻轻颤动,脸上稍带神气。四伯还会讲些别的,是女孩子一听就脸红的那种,只是同样的笑话,一旦经过他的嘴里,就变得生动有趣,有滋有味,弄得邻居的黄伯老是被人批评:“你看看,四伯多高,不像你,满嘴喷粪,从头到尾都是生殖器官。”周围的人一听,愈是捧腹绝倒。见大伙兴尤未尽,四伯解开纽扣,敝出依稀能辨的几根肋骨,索性蹲在长椅子上,准备再来一个,可精彩内容刚刚开始,另一边的人却突然起身离座,四伯连人带椅摔了下来,他生气了,破口大骂:“想起身也不先说一声······”,众人又笑又急,又看又摸,确认四伯没有摔伤,才松了一口气。“老四呀,你也会粗口骂人。” 袒胸露乳的黄伯有些意外。那人知道理亏,赶紧递烟送茶,忙赔不是,四伯也不追究,继续原来的笑话,顿时笑声再起,不只是人,就连天上的月亮也帮着喝彩——月色越来越白,大伙疲惫的身子片刻轻松了许多。 男人们难得空闲,有说有笑,女人们也不想呆在家中,屋里那么热,蒸笼似的,还是外边凉快。于是大嫂大婶们忙完了家务后,就渐渐的集聚在巷口的路灯下。尽管灯光比月色亮不了多少,可这对天生就有一双巧手的主妇们来说,丝毫不影响她们手里的活计。村里妇女所做的手工,通常会有两种——钩花和刺绣,这两者皆为针线活。许多人老是弄不明白,仅凭一根带钩的花针,在手里左晃右晃,就能将那些毛线变化成各种花样图案,同样的,一根带丝线的细针上穿下引,也能在一块白布上变出活生生的花鸟虫鱼来。更绝的是另外一种,也是针线活,用的是两根经过加工的竹棒子,两头尖,很细很滑,很精致,经过一翻穿引,几天之后,肯定又是一件新款的毛衣,看得人眼花。活是要做的,它能赚点小钱补贴家用,但话也是要说,说完了家事说孩子,反正总有说不完的事情,而旁边的大姑娘那幅“鸳鸯戏水”图案也快绣完了,大嫂大婶们会迫切地问她日子定下了吗,姑娘害羞若花,“也是的,手帕还不够,非得还要相同图案的枕套。”大婶说着就瞧了低下头来的姑娘的脸,姑娘更羞,扭了一下,干脆捂住脸背过身去。她们是“过来人”,说话无所顾忌,这时会对暗地里还一直在笑的那姑娘一些建议,一些如何做个好女人好媳妇的经验,之后就你一言我一句的笑了,笑声一点都不比男人们小。 风儿时吹时歇,月亮却越爬越高,这个时候,有个孩子跑得满身是汗,手里净是沙土,扑到自已母亲的怀里,下气接不住上气的说:“妈,哥说那边有鬼,鬼把竹林弄得沙沙响。”原来是被吓住的,“他们多坏,欺负你小,等下找哥算帐,别怕,世上没有鬼的,只有妈。”做母亲的宠了孩子一下,便开始响起了唤归的喊声。这样的场景,时常会在多年后的某一个月夜,清晰的回忆起孩子那时的模样,而刹那间泪流满面。 时候不早,人们开始踏月而归,随着一阵阵咣咣当当的关门声,乡村也在一片详和的月色中渐渐睡了,而对于我们的这些孩子,却在宁谧的乡村月夜中慢慢长大。 中秋节的主要民俗活动是祭月和赏月。出于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祭月的习俗很早就在我国流行,《礼记》中就记载了有关祭月的活动。到了汉魏,祭月、拜月逐渐有了赏月的成分,这从“咏月”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中秋赏月正合时宜。因为冬天霜雪大寒,清冷彻骨,不宜月下久呆;夏天则多雨,云蒸雾蔽,月辉不清;春天则梅雨连连,空气湿度大,能见度差。唯秋天天高气爽,碧天如洗,一轮满月当空,如银盘玉环高挂,此时实为赏月最佳时节。这一天人们所赏之月,最圆,最亮,月色最美,也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思。人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自然联想到家人的团聚。独在异乡为客的人,自然更会借明镜般的皓月寄托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对月遥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因此,人们又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 ![]() 在中秋节将到来的时候,各家各户的主妇便忙着用糯米碾成粉末儿,然后掺上白糖浆搅匀,再用—个个木模子,把它们压在镂凹进去的部分里面。压结实了,磕出来,便成了一块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月糕”。“月糕”花纹漂亮、洁白如雪,—些动物形状的月糕更令孩子们爱不释手。此外,樟林地区还有最出名的“绿豆糕”。 当三五之夜到来、玉兔东升时,人们就将大方桌摆在院子中央,然后,拿两根甘蔗在方桌上扎一个拱门,称为月宫门。祭月时,常让小孩供上新买的文具——笔、课本和书包等,祈求“月娘”保佑孩子读书聪明,成绩优秀。并撮一点香灰,慎重地包在红纸上,然后用“井心水”(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打水时水桶不能碰到井沿)送服,说这是“月娘”恩赐的“仙丹”,喝了能使人变得聪明、健康。 就在女人们张罗祭拜时,男人们则约三五好友,登高望月,在阳台上摆上潮汕工夫茶具,生上炉火,品茗赏月,乐哉悠哉。 ![]() ![]() 《澄海县志》载:中秋这一天,一切人家都相赠月饼。赏月的宴会必吃熟芋,剥去芋皮,叫做“剥鬼皮”。人们还以这晚天气晴朗或阴暗来预卜上元节的阴晴。谚语说:“云掩中秋月,雨洒元宵灯。” ![]() ![]() 八月十五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月圆人团圆,月缺人分别。 若是无情时,月圆亦月缺, 若是有情时,月缺亦月圆。 无论天南海北,不论相聚与离别, 有份祝福永远挂在我心中: 樟林旧事新事公众号 祝社会各界人士 中秋节快乐!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家庭幸福,阖家欢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