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访巴黎圣母院 | 杨剑龙

 老鄧子 2019-09-13

巴黎圣母院近貌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拍摄并提供

文/ 杨剑龙


到巴黎,第一站往往都会去巴黎圣母院。这座始建于1163年的哥特式大教堂,历时180多年,于1345年最终建成,是古老巴黎的象征,也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由于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让它成为心地善良的丑角卡西莫多与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爱情悲剧的发生地,这座古老建筑更具有了含蓄的诗意和不朽的人文气息。2002年7月,我曾经到过巴黎,瞻仰圣母院雄姿并在教堂前留影。

时隔十七载后的今年7月,我又来到巴黎,然而这座巨大建筑的处境已大不同。之前的4月15日晚6点50分左右,因修缮工程而搭起脚手架的工地起火,引起巴黎圣母院塔楼燃烧,滚滚浓烟遮蔽了塞纳河的天空。在火势快速蔓延中,巴黎人焦虑地祈祷,人们悲伤地望着圣母院标志性建筑尖顶被烧断倒塌而无可奈何。火情一直到4月16日凌晨3点30分左右才得到控制,直至上午10点大火才完全被扑灭。尽管主体建筑得以保存,屋顶和塔尖却被烧毁。被火焰吞噬的圣母院,寄托着整个国家的感情。法国总统马克龙旋即宣布,重建巴黎圣母院。4月16日晚,巴黎民众在米歇尔广场点燃蜡烛,哀悼被严重烧坏的圣母院。

经两个月调查,排除了人为纵火的可能,巴黎圣母院大火被推断为由“电力系统故障”和“未熄灭的烟头”所酿成。


我一到巴黎就迫不及待往巴黎圣母院而去。过圣礼拜堂、司法部大楼、路易斯雷皮纳广场,在塞纳河畔,远远就望见满目疮痍的圣母院身影。双塔楼背后的钢筋脚手架一直搭到塔顶,圣母院后院的两翼则用厚实的木框再造着。我沿着塞纳河转到圣母院一侧,眺望未损坏的双塔楼主建筑,两座高达69米的建筑在蓝天白云下依然傲立,雨果曾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中把它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而今,塞纳河里一艘艘游船驶过,甲板上的游客们争先恐后地把这首负伤的“交响乐”摄进影框中。过桥来到西堤岛,对巴黎圣母院正面。修缮中的圣母院被白色的墙阻隔,游客不能靠近,然而看得到双塔楼上的雕梁画栋依然,塔楼墙上28位君王的雕像仍然栩栩如生;中央拱门上耶稣在天庭“最后审判”的雕像被遮掩了一半;左边圣母门圣者和天使围绕的圣母受难复活形象仍然清晰;右边拱门上圣安娜故事和路易七世受洗的雕像则被完全遮掩了。

巴黎圣母院正面一个吊塔的长臂伸起,影响了拍摄,我便环绕着巴黎圣母院前行,从不同角度靠近它,瞻望它,问候它。圣母院侧面被烧得黑乎乎的,有几根柱子大约因为被烧坏了,现在正以钢架搭成胫骨,再贴上厚厚的石墙,一辆红色卡车式吊车静静地停在一旁。在另一边,地上堆着一块块原木,想必都是修缮圣母院所用。

我徘徊在圣母院四周,迈不动脚步。游客仍然纷至沓来,忙着留影;塞纳河中游船,熙熙攘攘。我想到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中虚伪的副主教克洛德,他觊觎爱斯梅拉达的美色,却始终未能得手;想到外貌英俊的花花公子弗比斯,对爱斯梅拉达始乱终弃;想到被吊上绞架的爱斯梅拉达,心地善良,忠于爱情;想到抱着爱斯梅拉达尸体遁入墓地的卡西莫多,为追求美丽善良而献身。虚伪和恶行终为人们唾弃,美丽和善良永为人们铭记。彼时彼刻,此时此地,圣母院是永远值得被珍视的有形与无形的存在,它在人类心中是不能也不可能被烧掉的。

写完这篇短文时,传来了中国学生蔡泽宇、李思贝设计的“巴黎心跳”方案获得“巴黎圣母院设计大赛”冠军的消息。

这份来自清华与北京工业大学学子智慧的创意,包括了水晶屋顶、玻璃尖塔、时间胶囊的设计,打败了来自56个国家的226份设计提案,胜过了入围的加拿大皇冠塔尖、英国喷泉塔尖、日本漂浮森林的设计方案。

时间一如流水,洗涤着火殇,一个新的巴黎圣母院在现实和虚拟世界中生长。

美丽的故事仍在延续,美丽的建筑依然灿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