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酷暑,经历台风,迎来了国庆长假前的小前奏——中秋小假期(其实也就多一天假 )。中秋赏月吃月饼,娱乐多样化的今天,赏月也许已经提不起人们的兴趣。月饼也已泛滥,讲究养身的朋友对此油腻食物也无多少胃口,实在要吃……一切四 。倒是本地人餐桌上依旧保持着八月半吃老鸭汤、梨藕的习俗,当然还有最大众的芋艿烧毛豆。
毛豆学名大豆,从前人也会叫毛豆荚或菽,“荚”沪语与“吉”同音;芋艿同样有各种民俗传说,其中就有“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也是讨个吉利的意思。另外毛豆此时还未落市,刚上市的芋艿又有化水去秋燥的功能,所以中秋吃芋艿烧毛豆自然成了民间习俗之一,一道价廉物美的健康食品。 今天呢,推送给大家一段由王汝刚、李九松、翁文君表演的独脚戏《头头是道》,听听里面两个主角芋艿头和毛豆子发生了什么故事。
熟悉滑稽的观众一定看得出,这个戏的雏形来自于传统的“滑稽谈恋爱”,男方插科打诨,引起观众笑声。“头头是道”在传统基础上,从两人表演变为三人表演,通过增加情节场次,将安全生产主题贯穿其中,成了名副其实的定向戏。 这个节目是王汝刚先生的成名作,李九松老先生的“老娘舅”称呼也是从这个段子开始的。从1985年起,演了一千多场,可谓是家喻户晓。据说在此之前好几组演员都演过这个戏,但观众反映都平平。自王汝刚、李九松演出后,一个“定向戏”忽然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了,滑稽爱好者也频频效仿,戏瘾过过,台型扎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