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带身份证也能乘机: 用“便民+”消除印章依赖

 hcw33 2019-09-13

坐飞机忘了带身份证?别着急,打开手机,一分钟搞定。

       对于忘记携带身份证的旅客

1、可扫描二维码或微信小程序中搜索点击民航临时乘机证明”;

2、或在微信“城市服务—交通出行”中点击临时乘机证明”选项。

按提示完成申请,提交后60秒内即可获得电子防伪二维码,凭二维码办理值机和接受安检,有效期为15天。

据介绍,到9月15日前,该项系统应用将完成203家机场的设备安装、调试,其他机场将陆续于明年上半年完成。

一部手机、一分钟、一张电子证明、0收费、15天有效,比起以往在特定窗口或机场公安部门办手续,的确方便了不少。由于谁都难免有鬼使神差地忘带身份证、甚至在路上不小心遗失的情况,一般乘飞机时间也比较紧张、错过起飞时间成本也比较高,甚至影响出行计划。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机场累计办理临时乘飞机身份证明270余万次,平均每天办理约7400人次,也说明很多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通过系统升级、信息“跑路”、纸质改电子的方式,不仅极大地缩短了办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给出行旅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捷。

用身份证进行实名购票、实名住宿等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社会管理,有效追查违法犯罪,并不是为了给人们出行制造障碍。尤其是,即使忘带身份证或者一时找不到身份证,合法公民仍然还是合法公民,并不影响其公民地位或者导致公民权利的克减。

换句话说,管理与服务是一体两面。不管是实名制还是其他管理措施,也应该遵循“以服务促管理”的原则,一方面公众有义务配合出示身份证件;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要保障公众权益,尤其是不要因此增加太多冗余责任,在可行的范畴内优化服务,尽量为民众行方便。

尤其是移动互联时代,身份证明不止有“卡片”一种形式,信息的高效流通正在改变以往完全倚重实体、文件、印章的社会管理思维,而向着“云端”发展。

此番,民航系统推广应用“临时乘机证明”,以技术发展为基础,背后也是服务理念的升级。推而广之,没带身份证情况下乘火车、进入高考考场、公务员考试考场等一些紧急情况下,也不妨在“信息技术红利”之上建立起高效、便捷的应急机制或特殊救急措施,及时为出现意外的民众解忧。

□吴元中(法律工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