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邢窑名瓷

 天賜閣guwan 2019-09-13

邢窑名瓷,邢窑位于今河北省内丘、临城一带,因古属邢州而得名。创烧于北朝,兴盛于唐,五代以后逐渐衰落。主要烧造白釉瓷,兼烧青釉、黄釉、黑釉、酱釉和三彩器。邢窑白瓷造型规整,烧制娴熟,胎质细白坚致,釉色洁白莹润,有“类银、类雪”之称,与南方越窑青瓷齐名,形成唐代“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本期《常设展览|名窑名瓷 Ⅱ》我们一起了解名窑名瓷中的邢窑名瓷之美!

名窑名瓷 邢窑名瓷

河北邢窑名瓷

白釉深腹碗 隋代▲

高8.8厘米 口径11厘米

内丘县西关北邢窑遗址出土

侈口,深腹,宽圈足,圈足外撇,足心有凸起的脐。胎体上薄下厚,口沿最薄处仅0.7毫米。胎质洁白细腻,迎光透视,透影性极强。釉面薄而透明,与胎几乎融为一体。

通过对邢窑透影白瓷胎釉成分的化学分析,发现其中钾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白瓷,这是透影白瓷的形成原因。隋代透影白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在当时的简陋条件下,透影白瓷的烧造工艺难度极高,成本极其昂贵,而且胎体极薄,不便于日常使用,可能是专门制作的奢侈品。

河北邢窑名瓷

白釉辟雍砚 隋代▲

高9厘米 直径28.2厘米

内丘县西关出土

砚体呈圆形,口沿内敛,砚面微凸,周边有贮水凹槽一周,环形底托上置三十个兽形足。灰白胎,胎质较粗。砚面无釉,其余地方施白釉,积釉处闪绿。辟雍是古代天子讲学的地方,中间为圆形,四面环水,辟雍砚仿其形状制造,因而得名。

河北邢窑名瓷

白釉鹦鹉形杯 隋代▲

高10.5厘米 长14厘米 宽10.6厘米

内丘县西关北窑址出土

杯呈鹦鹉状,鹦鹉双目圆睁,曲颈回首,双翅合拢构成椭圆形花瓣口杯身,姿态优雅。鹦鹉颈部以下印、刻羽毛及腿、爪,双眼、头顶加施釉彩。胎质坚细轻薄。通体施白色透明釉,釉面光亮,有开片,釉色白中泛青。

河北邢窑名瓷

白釉双鱼单柄杯 唐代▲

高3.5厘米 口径15.5厘米

内丘县城步行街出土

杯身作四出海棠形,侈口,浅腹,圆底微内凹,一侧口下置环形柄。内壁刻花朵,底心戳印一周联珠纹,内划刻两条凸起的小鱼,鱼首尾相连,在水中嬉戏。底无釉,中心刻“盈”字款。胎质坚实细腻,釉色白净莹润,造型别致。

河北邢窑名瓷

白釉“翰林”款罐 唐代▲

高25.5厘米 口径10厘米 底径9厘米

内丘县南赛乡集上赛村出土

圆唇,短颈,丰肩,鼓腹,腹下渐收,平底。底部阴刻“翰林”款。胎质洁白细腻坚硬,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釉面光洁明亮。“輸林”款与唐代宫廷机构“翰林院”有关。“翰林”款瓷器应为翰林院所用,或供皇帝赏赐翰林学士。此罐造型丰满浑厚,比例谐调,线条自然流畅,是邢窑白瓷中的典型作品。

河北邢窑名瓷

白釉“盈”字款盖罐 唐代▲

通高31.5厘米 口径9.8厘米 底径9.5厘米

圆唇,短颈,丰肩,鼓腹下渐收,平底,带拱形圆钮盖。底部阴“盈”字款。胎质洁白细腻,釉面色泽纯正莹润,盖内及罐底无釉。“盈”字款似与皇宫设定的“百宝大盈库”有关。“百宝大盈库”是唐代中晚期宫廷内府的仓库,是储存珍宝奇货的库房,简称“大盈”。“盈”字瓷器可能是为宫廷烧造的。

河北邢窑名瓷

白釉盖罐 唐代▲

高29.6厘米 腹径23.5厘米

内丘县西永安唐墓出土

直口,圆唇,短颈,丰肩,鼓腹,平底。覆盘形盖,顶部有宝珠形钮。胎质细腻洁白,釉色明亮,白中泛青。

这件白釉盖罐造型庄重大方,器身线条浑圆饱满,张力十足,具有典型唐代风格,是近年邢窑考古中发现的珍品。

河北邢窑名瓷

白釉塔形盖罐 唐代▲

高59厘米 足径19厘米

临城县射兽村唐墓出土

由器身、器座、器盖三部分组成。器身为直颈,圆腹,下接高大的喇叭形底座。器身与器座间有双层花式口托盘。器盖为覆盘形,顶有粗大的宝珠纽。胎质坚细,釉色莹润,有细碎的小开片。造型雄浑,庄重大方,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邢窑大器。

河北邢窑名瓷

白釉凤首盖贴花皮囊壶 唐代▲

高24厘米 底径10.3厘米

故城县出土

造型模仿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壶。壶身呈扁圆形,鼓腹,圆拱形提梁,圆底,饼状实足。底部刻有“八”、“井”字符号。提梁两侧有对称的圆形流,前端圆形流上配凤首形盖,凤圆眼,尖喙,高冠,眼睛点黑彩。后端圆形流上安鼓形盖,盖、流烧结在一起。壶身边缘贴塑细泥条用来表现皮革缝合形成的凸棱。两侧用细泥条和圆形泥饼表现皮条编结的装饰,绳编花样和缝合针脚细密精巧。通体采用贴塑、模印堆贴、划刻、戳印等多种装饰技法,将皮革制品的特征表现得惟妙惟肖。胎洁白坚致,釉面光润,釉色白中泛青。造型别致,装饰华丽,为邢窑白瓷中最为精美的代表作品。

河北邢窑名瓷

白釉双鱼背壶 晚唐五代▲

高21厘米 口径4.9厘米 足径9.5厘米

井陉县出土

壶呈连体双鱼形,鱼嘴为壶口,鱼体为壶身,鱼尾作圈足。口外侈,腹部扁圆,圈足外撇。壶身用浅阴刻线划出鱼身轮廓和鳞片。两侧贴塑双排鱼鳍,上下两端各有一系,圈足上与鳍对应之处有穿孔。穿系时绳子通过穿孔托住底部,沿双排鱼鳍形成的凹槽向上从上端的系穿出,设计巧妙,美观实用。通体施白釉,口缘及足部漏胎。胎体细白坚致,釉色白中闪青。

河北邢窑名瓷

白釉“盈”字款海棠式杯 唐代

高3.1厘米 口径10.4厘米×8.1厘米

内丘县西永安唐墓出土

杯体大致为椭圆形,器壁呈八曲瓣状,下承椭圆形圈足。底部阴刻“盈”字款。胎体洁白坚致,釉色白中泛青。

海棠式杯不是中国传统器型,它的原型是西亚萨珊王朝时期流行的一种名为“长杯”的银器。由于这种杯的造型犹如盛开的海棠花,故瓷器中通常称之为“海棠式杯”。

河北邢窑名瓷

白釉“张”字款托盏 唐代

高4.5厘米 口径10.8厘米

临城县东街砖厂刘府君大中三年(849年)墓出土

通常唐代茶盏的“盏”与“盏托”分别烧造,只有少数连在起。这件盏与盏托在烧造时用釉粘连在一起。盏为敞口、弧腹。盏托口沿捏成向上卷曲的四瓣花式,宽圈足。足底阴刻“张”字款。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泛青,有细碎的开片纹。

河北邢窑名瓷

白釉单柄碗(铛) 唐代

高2厘米 口径7厘米

内丘县南中冯墓地出土

侈口,圆唇,浅腹,腹部一侧贴曲柄,平底无釉。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

唐代以前,我国传统瓷器造型中没有这种带单柄的碗形器皿,而唐代金银器中的“铛”造型与其十分相似,这件单柄器很可能是模仿金银器中的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