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明天中秋节,何以过节,唯有吃喝;鱼肉不说,炖上几锅;月饼上桌,多吃几个;一个两个三四个,五个六个七八个…… 如果大家光想着吃吃吃,那就太肤浅加庸俗啦,底蕴悠长的“中秋节”不是“吃货节”,它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这样式儿滴: 在我国,中秋是堪比春节的第二大节,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古代的中秋节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个“生育节”。所谓“生育节”,就是要趁着花好月圆夜求子纳福,而中秋求子分两种:照月得子和偷瓜送子。所谓照月得子是说,中秋之夜,不孕不育的妇女,在中天之际,只要独自坐在自家院子里洗个月光浴,就能喜得贵子。 而偷瓜送子是说,谁家女人生不出小孩,村里的小伙子,在这天趁着明亮的月光去地里偷个大冬瓜,用小刀刻出小孩的模样,再套上小孩儿的衣服,送到这户人家的床头,第二天把冬瓜吃了就能怀孕。 听着还挺玄乎,古代还有个说法,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灶王爷只能男的拜,在小年这天烧香磕头,为的是他老人家上天堂做年终报告的时候别胡说八道,之所以不让女的祭拜,因为灶王爷颜值又比较高,万一见异思迁,你懂得! 所以,女的就只好拜月亮,月亮属阴嘛,所以说古代的中秋节,相当于于今天的三八妇女节。再后来,由于中秋节不够老少皆宜合家欢,无奈就慢慢淡出了历史舞台,秉承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以及“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精神,让位于了“花好月圆人团圆”的新主题。 为了表达这一美好愿望,人们便发明了月饼,因为月饼是圆的,象征圆圆满满。相传中秋吃月饼最早始于元朝,里面还有个小故事,当时朱元璋起义,元兵查得严,刘伯温就出了个主意,在月饼里藏一个纸条,然后给各路友军首领送去。 各起义军首领打开月饼里的纸条一看,八月十五月圆夜起义,于是大家一拍即合,攻进大都,灭了元朝,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性时刻,特别是月饼这一传奇情报工具,于是,朱元璋下令,中秋节这天给员工发月饼,月饼就是这么来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