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天賜閣guwan 2019-09-13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宜邑德和祥10兩川型锭

川陕茶商,自清朝末年以来,每至春茶上市,川陕茶商就从成都启程,经古道到迤西下关贩运滇茶。进入下关的川、陕茶商,十有八九是四川人。他们中除少数是有一定资本的商贩以外,绝大多数都是“干人”因生活所迫而背乡离井,四出谋生,经营小本生意。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德和祥相关史料

他们在成都主要购进丝线、纱帕、绸花等日用小货,一人挑一担,沿着古道一路走一路卖。到达下关后,他们将日用小货全都卖出,然后在大理采购茶叶、药材等山货贩运回成都行销川、陕各地。资本丰足的川陕茶商,除购运茶叶以外,同时也经营生丝、花纱、药材等大宗商货。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后来,由于从陕西至四川成都再沿古道至大理购运茶叶,因路途遥远有采购、运输等诸多不便。所以,民国初年以后,直接进入大理购运茶叶的陕西茶商已为数极少。绝大多数陕西茶商主要靠迤西茶商在四川转手采购,然后行销陕西及其塞外少数民族地区。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古代制茶工艺

民国时期,还有一部份因天灾人祸而生活维艰的四川人,或父子兄弟结伴而行,或三、五人结队上路,沿古道来到大理。他们有的做小本生意,有的当剃头匠,有的则从事拉车抬轿的行当,也有的在深山老林里寻找一个适当的去处盘火山(开荒种地),可以说三百六十行三教九流都有。稍有经济头脑和拥有小额资本的人,则大多从事茶叶、药材及土特产品的经营。四川茶商积攒了本钱,就衣锦还乡,也有不少人留在大理购买铺面,开号经营,改行商为坐商,逐渐形成拥有丰足商业资本的商帮,称为“川帮”迤西茶商。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古代茶商

滇茶不但畅销,而且本小利厚。故茶叶是迤西大小商贩都经营的大宗商货之一,不少商贩都是以贩运茶叶为主,靠经销滇茶积累资本,然后扩大经营而发业成名。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清道光年间,下关营头的马名魁就是赶着马帮,常年累月往返于古道贩运茶叶和山货的回族商人。后来不断扩大经营而成就大业,仅在下关关迤和关外就开设了裕泰店、福顺店、泰来店、永和店、福寿店和联兴昌等六个号铺,成为回商中的首富。直到杜文秀起义失败,其号铺及资本均被作为逆产抄没。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马帮与茶马古道

永昌祥的前身永兴祥,最初也是走古道贩运茶叶和山货。清末民初,在下关集散经营滇茶的茶商有永昌祥、洪盛祥、茂恒、兴盛和、德瑞昌、天德昌、复春和、复义和、天真公、德兴隆、云泰祥、元春和等。为保证滇茶质量和便于长途驮运,迤西茶商都把普洱、勐海及顺宁(风庆)等地茶区的茶叶驮运至下关加工集散。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永昌祥就在下关开办茶厂,加工生产沱茶,运销四川的成都、西昌、宜宾、泸州等各地。继后,在下关开办茶叶加工厂的茶商有复春和、复义和、天德昌、天真公、德瑞利、德兴隆、云泰祥、奚记、德和祥、元春和、仁厚公等。1930年后,又有洪盛祥、洪发祥、茂恒、成昌、宝元通、庆通和、福顺昌等商家亦开办了茶厂。1941年,先后在下关开设茶厂的商家还有元春茂、复兴昌、德兴昌、宝记、元春和、协厚昌、福兴隆、德裕昌、锡庆、益祥、福裕祥和裕华等。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老普洱茶

至1950年,仅参加下关茶叶工会的厂家就有48户之多。每年三四月间的采茶时节,迤西茶商就纷纷调集资金,组织马帮进普洱茶区购运茶叶。各路茶商亦蜂踊而至,下关至普洱茶山的古道上商队拥挤。于是古道沸腾起来了,茶山火起了,下关这一滇茶的集散地也火起了。商队骡马进茶山,内陆的盐巴、乳扇、土杂百货及土特产品也源源不断输向茶区市场。从茶山返回下关的商队满载的都是茶叶。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迤西茶商宜邑德和祥

茶马古道上的背夫

迤西茶商从行商发展成坐商,从小本经营而发展成为资本丰足的商帮,创造了茶商经济的历史辉煌。究其发业的缘由,他们都走过一段艰苦创业路程,其共同特点是勤奋敬业、诚实守信、经营有道,正是这些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虽然,那迤西古道上阵阵作响的驮铃声已经离我们远去,可是,茶商曾经的辉煌历史与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