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天,我们在任之堂学习的日子1

 感通天下 2019-09-13

那些天,我们在任之堂学习的日子

王朋静

第一次了解到任之堂,了解到余浩老师是杨鑫推荐我们中医小组成员看丁香园文章《我的医学故事》(又名《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的时候,当时看的第一印象就深深吸引了我,从此我对这本书,对余浩老师,对任之堂,对中医这种带教方式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和向往。
《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讲述了余浩老师的中医成长经历:四岁在太爷爷身边开始感受中医,七岁学习阴阳,八岁学脉诊,九岁学望诊,十二岁学五行……之后二十岁到中医药大学学习和深造中医,再到后来创办中医任之堂发扬传统中医……余老师在书的结尾说:“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我将在我所喜爱的医学之路上继续探索下去,穷我毕生之力,展中医之辉煌。”而余老师这些年确实在这样亲身努力践行着这个大愿。虽然我本人在学校学的是西医临床医学,但是骨子里透出的还是对中医学、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像余老师这样立志将传统医学发扬光大的中医人充满了无限的敬佩和仰慕之情!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相继在网上买了余老师所著的《医间道》和《万病从根治》,对余老师的医学思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余老师将传统中医知识通俗易懂地为我们展现了出来,在日常生活中悟出中医之“道”。余老师发明了“人体阴阳气血循环图”,被誉为医学指南针,将纷繁庞杂的中医理论高度浓缩,由博返约。对于我们医学生来说,掌握了这幅图就可谓是“一图在握,学医无忧”啊!
2011年12月,我和另外三名中医小组成员杨鑫、泽伟、维维,前往十堰,见到了敬仰已久的余浩老师。并有幸见到了张至顺老道长、徐文兵老师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徐文兵老师有关“中医的路在何方”的发言,令我们受益匪浅啊!


徐文兵老师说:“中医是一门实践医学,对于年轻人来讲,真想搞中医的话,那你就发自内心的去相信它去实践它……这病人家西医都说看不好,我也看不好,那你趁早别搞中医,如果自己相信了而且去实践,我觉得那才有出路……中医的希望就在民间,就像咱们搞的这个民间中医联谊会,每个中医大夫,每个独立的中医门诊,咱们联合起来踏踏实实给老百姓看病,老百姓可能给得起你诊费,也可能给不起,也可能你给人看好病,别人拎一只老母鸡来谢你,这都是支持你的物质和精神力量,如果全国的中医都能这么做,不需要人给任何政策,我们照样能发展,剩下的学术上的事儿,只要你在看病,只要你在思考中医的问题,那学术水平自然会提高。”


确实啊!中医的根在民间,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传统中医要向前发展就要回归民间,回归劳动人民。余老师也曾说过脱离了群众基础来论讨中医的发展,都将流于形式,成为空话。中医的主战场在基层!在社区!在诊所!在药房!在农村……这些地方才是中医的主战场!才是发扬中医的根据地!余老师还强调过:明白了中医的战场很关键,所以想要发展中医,学好中医,不要寄希望于大医院给你提供大舞台,也不要寄希望于给予什么政策扶持。中医的舞台就在你的手上,一把药,二根针,三个手指头,就可以干上一番事业,施展你的才华。所以我们没必要追求过于形式的东西,在学校学习的同时一定在民间拜一位师傅学习,因为中医的命根就在于民间传统的师带徒!


在民间中医联谊会最后,老师还要我发言为大家介绍我师门的“悬透灸术”。
我们与任之堂与余老师的第一次缘分就这样开始了!也为我们这次这个暑假过来跟师学习奠定了缘分基础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