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雨: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现为继续教育学院影视服饰造型设计培训系列课程主讲教师,滴水穿时服装造型设计工作室创始人。2009年起从事影视造型人物设计工作至今,设计指导作品有:《流浪地球》《749局》《山海经上古密约》《莽荒纪》《一寸相思》等。擅长结构感强的现代理念造型设计,侧重人物性格分析和人景结合,设计理念新颖、独特,具有硬科技、模型、3D技术的专业设计能力。本人也是一枚科幻电影狂热爱好者。 北京服装学院教学督导蒋金锐、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付红波、影视与文艺演出服饰造型设计培训中心负责人董凤雪及广大在校师生、校外专家、行业从业者们一起参加了本次讲座,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付红波主持讲座。 开场有惊喜 王熙雨特意带到讲座现场一套价值40多万的骨骼装甲(不仅贵,它还很重,简称”贵重“)! 机械外骨骼或称动力外骨骼(Powered exoskeleton),是一种由钢铁的框架构成并且可让人穿上的机器装置,这个装备可以提供额外能量来供四肢运动。别称:强化服、动力服(Power Suit)、动力装甲(Power armor或Powered armor)、Exoframe、Hardsuit或Exosuit等。凭借这套“服装”,人类就可以成为真正的“钢铁侠”。 讲座环节↓ 王熙雨首先通过他的几组作品生动地解释了影视造型指导的含义和工作范畴。 随后,服装设计与工程学院麻厚浩老师与王熙雨通过问答的方式对《流浪地球》的创作细节一一解密。 首先谈及地下城平民的服装设计,王熙雨为每个人物进行了用心的设定,通过穿着不难看出他们在进入地下城之前可能是摇滚歌手、篮球明星,时尚博主等等不同的身份。 下面这系列服装的袖子、裤腿都是可以分别拆解成三种长度,这种细节的设计也让观众很自然得带入到地下城资源匮乏的情景中去。 骨骼装甲、防护罩、防护服系列 《流浪地球》电影环境设定为地球表面在零下80度以下的冰冻废土,人类被迫只能居住在地表以下,一切地面作业只能依靠载具或厚重的防护服、防护面罩。军人等需要武装;重工作业的人员更是需要依靠外骨骼装甲等设备进行活动。为了使观众信服这样的设定,除了依靠大量的冻土雪海和冰封城市场景以外,最能给予演员与观众切身之感的就是这些防护服了。 王熙雨的设计概念图 Weta Workshop完成的制作部分: 在整个影片中,擅长于电影的概念设计、世界观架构及实体特效的国际知名工作室Weta Workshop按照王熙雨的设计理念制作了5套外骨骼装置,12套防护罩,以及19套防护服。这些内容在整个电影的庞大体量中,可能仅占5%~10%,但也是实体特效道具使用最频繁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王熙雨作为《流浪地球》的造型指导亲赴新西兰Weta Workshop进行工作对接与交流。 面罩部分测试 服装纸样打版 靴子部件的涂装及做旧 手臂动装置测试 细节及做旧效果 造型指导王熙雨团队与WetaWorkshop工作人员的现场交流 讲座现场实物与画面的“碰撞” 现场问答环节 在现场问答环节王熙雨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互动。那么对于同学们心中的疑惑,王熙雨又是如何解答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精彩问答部分的内容回顾↓ Q:防护罩里面是个密闭的空间,呼吸时的哈气如何解决? A:防护罩里面有数控装置的安装,内有风扇,风扇不仅仅为了演员在面罩中可以保持良好的通风,而且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积储哈气的可能性。 Q:防护罩的脖子和头盔连接那个地方,为什么有个蓝色的内发光的设计呢? A:LED的设定也是直观地表现了外骨骼装甲的不同状态,比如状态良好、缺乏氧气或者缺乏电源等等。 Q:您当年刚入这行业的时候是做美术设计画师这方面还是制作这方面? A:我是从画师开始的,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包括高中都是读的美术高中。 Q:如何能进入您的工作团队呢,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A:影视造型工作涵盖内容非常广泛,绘画、工艺、创意等只要有一个方面的特长、亮点打动我都可以进入到我们的团队。 讲座最后北京服装学院蒋金锐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 蒋教授说“王熙雨把他的艺术追求、工作作风、亲和力以及带团队的能力,还有他的宽容心和胸怀能够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我们特意将王熙雨请到北服继教院影视与文艺演出服饰的培训研修班中来,在这样的班集体里,既有北服的学生,也有行业中的优秀人才前来进修学习,王熙雨能够无私、高效地把现在影视行业中需要的一线一流的技术、艺术带到课堂上来,传授给学员们!“ ![]() 接近三个小时的分享让现场师生收获满满,本场讲座圆满结束! 来源:继续教育学院 |
|
来自: jiezhukuaile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