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闻道 识道 悟道----25

 温情海洋 2019-09-13

        一则茶器。使用茶器,进行茶道活动,必须讲究礼仪和规范,饮茶是至好至精的过程,用器也是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

        中国的茶器,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茶经》中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茶,饮茶成为一种艺术化的活动,直到宋代,点茶兴盛,以“茶亚圣”卢仝名字命名,叫作 “大玉川先生”的全套茶具出现,把茶文化推向高潮;而明代后,散茶出现,直冲法流行,瓷器的普及,茶文化的平民化,唐宋以来的茶文化典雅渐渐,被束之高阁。而进入清代,出现“三才碗”的盖碗,一式三 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盖,三才 者,天、地、人也,自有一种独特的高雅。

       唐代以团茶的“北白南青”风行,邢州白瓷,越窑青瓷在有唐一代达到了顶峰,出现了青瓷史上登峰造极的作品——“秘色瓷”。宋代以“黑瓷”斗茶流传,黑釉盏以福建建窑产的兔毫、油滴、鹧鸪纹最为有名,明代散茶直接导致代之而起的是景德镇的白瓷,而直接冲泡法,推动了紫砂壶艺的发展。紫砂器制作的开创者是供春,供春是学仕吴颐山的家僮,吴颐山在宜兴金沙寺读书时,供春在一旁侍读,聪慧的他向金沙寺僧学习了紫砂制作技法,制成了早期的紫砂壶因紫砂土质细腻,含铁量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水性,用紫砂壶来冲泡散茶,能把茶叶的真香发挥出来此后紫砂壶一直是明代以后茶壶的主流到了清代,传统的六大茶类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已全部形成。

汝窑,古代第一个官窑,又称北宋官窑,河南宝丰。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
钧窑,河南许昌。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
定窑,河北曲阳。唐代已烧制白瓷,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称为"芒口"。宋代除烧白瓷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
南宋官窑,专烧宫廷用瓷的窑场。前期设在浙江龙泉,后期设在临安。两窑烧制的器物胎、釉特征非常一致,难分彼此,均为薄胎,呈黑、灰等色;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有"紫口铁足"之称。
哥窑,传世的哥窑瓷器,胎有黑、深灰、浅灰、土黄等色,釉以灰青色为主,也有米黄、乳白等色,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釉面有大小纹开片,细纹色黄,粗纹黑褐色,俗称"金丝铁线"。

建窑,福建建阳。始于唐代,早期烧制部分青瓷,至北宋以生产兔毫纹黑釉茶盏而闻名。兔毫纹为釉面条状结晶,有黄、白两色,称金、银兔毫;有的釉面结晶呈油滴状,称鹤鸽斑;也有少数窑变花釉,在油滴结晶周围出现蓝色光泽。该窑生产的黑瓷,釉不及底,胎较厚,含铁量高达10%左右,故呈黑色,有"铁胎"之称。

德化白瓷又称象牙白,福建德化。瓷塑是德化瓷中最著名的制品,白瓷是汉民族传统磁器,最早创烧于东汉,唐代有过渡性灰白瓷邢窑,到北宋早期的白瓷定窑,汝窑。元代白瓷是白中含青,白瓷出现倒退现像。明代又恢复白瓷的本像。德化白瓷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少女白”之称。流传欧洲后,外国人又称为“鹅绒白”。直到现在,法国人还以“中国白”直呼德化窑白瓷。

景德镇窑,江西景德镇。始烧于唐武德年间,产品有青瓷与白瓷两种,青瓷色发灰,白瓷色纯正,素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磐"之誉。明代它成为全国瓷器烧制中心,设立了专为宫廷茶礼烧制茶具的工场。这时青花瓷有很大发展,称之"珠光青瓷"。此时,釉上彩、斗彩、素三彩、五彩等品种相继出现,还烧造了多种名贵蓝、红釉、甜白釉瓷器。清代时它又创制珐琅彩、粉彩等多种新品种。
宜兴窑,江苏宜兴。早在汉晋时期,就始烧青瓷,产品造型的纹饰均受越窑影响,胎质较疏松,釉色青中泛黄,常见剥釉现象。明代它则以生产紫砂而闻名于世,李茂林发明了壶放在匣钵(瓦囊)中烧制法,一直沿用至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