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抗日根据地 榆次的抗日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起来。1937年6月,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总会派阎定础、赵道五任榆次牺盟分会特派员来榆次宣传抗日、发动群众,掀起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发展牺盟会员,组建200人的工人抗日自卫队,发起“一大枚”运动,将榆次人民踊跃捐献的大批铜圆、银元支援抗日前线。 10月中旬,八路军129师民运部副部长赖际发带领教导五连一个排,在榆次城内泰山庙街18号院设立驻榆办事处,对外称129师通讯站。协同牺盟分会训练工人抗日自卫队,成立中共榆次支部。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要把榆次的八缚岭开辟成华北抗战的井冈山”的指示,作出奔赴榆次东山,建立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决策。10月31日凌晨,129师驻榆办事处、中共榆次支部和榆次牺盟分会带领工人自卫队及抗日志士、爱国学生拿起武器,浩浩荡荡进发东山,走上武装抗日救国道路。 抗日队伍奔赴东山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政权、创建抗日根据地工作。路东人民群众抗日情绪空前高涨,农村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参战,出现“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生动景象,许多农村青年志愿参入八路军和地方游击队,奔赴抗日战场。 11月初,在紫坑村建立榆次第一支抗日地方武装“榆次县工人抗日自卫大队”。11月17日,在上黄彩村成立榆次抗日县政府。11月底,在庆城村组建中共榆次路东县委。标志着榆次人民的抗日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县委、县政府成立后,立即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山庄窝铺,宣传发动群众,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抗日政权。很快,路东各村陆续组织起农民自卫队、游击队和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儿童团等群团组织。1938年1月,榆次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在高家山村成立。之后,迅速在周边的30多个村庄建立了党的基层党小组和支部。1938年7月,路东农村党支部发展到28个。8月,农村党员发展到800多人。 党组织在农村快速发展,并深深扎根群众之中,产生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战斗力。路东八缚岭山区成为党领导下的榆次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榆次地方党委依托山区,领导人民群众展开了长期艰苦的抗战。 军民团结筑长城 八年抗战,从八缚岭上到潇河岸畔,从丘陵山区到广阔平川,榆次军民团结,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筑起了全民御敌的钢铁长城。 中共榆次路东县委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全面抗战的路线,筹备力量,派出机构,开辟新区抗日斗争,铺开了榆次的全面抗战。 榆次县境石太、同蒲铁路穿越,形成同蒲路东、路西和正太路北三块区域。路东有险要山地,路西是广袤平原,路北是丘陵地区。八年抗战中,榆次三块区域相互配合,共同抗日,形成了榆次全境全面抗战的大格局,开辟出不同形式抗日斗争的小格局。 1938年2月,路东县委派出“八路军工作团榆次路北办事处”,赴正太铁路北地区开展抗日工作,成立中共榆次路北县委,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创建抗日游击大队,开展声东击西的游击战争。同年3月,派出“八路军工作团榆太路西办事处”,赴同蒲铁路西地区开辟抗日斗争,利用统一战线建立抗日政权、秘密发展党组织。同年6月,中共榆太路西县工委成立。对于领导处于日军铁蹄下的路西全面抗战,开辟敌后游击战争发挥了重大作用。至此,榆次地方党组织领导的抗日烽火燃遍了榆次的村村寨寨、沟沟坎坎。 经过抗日军民八年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抗战,路东根据地成为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摇篮,诞生了一部部抗战传奇,成长起一个个抗日干部,输送出一批批人民子弟兵。位于路西平川日军宣称八路军变成一只鸟也飞不过去的火力“格子网”里,创造出敌占区特有的两面村政权,建立了一个个堡垒村、堡垒户,连接成三条通往延安的地下交通线,为连接延安的红色传送,做出了特殊贡献。位于紧邻太原日军大本营的路北地区,悬崖峭壁山洞中创办了抗日战报《轰炸机》,创造了抗日干部刘铸依靠群众“一把钩镰写传奇”的抗战奇迹。 抗战初期,榆次人民群众积极支前,为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路东庄子村开明绅士许适英一次捐献粮食45000斤,路西六堡村长冯德礼坚决不做亡国奴,捐献白洋布100多匹,现大洋300多元。路北游击队截获日军军用物资1500件羊皮筒子,为129师八路军战士送去御寒物资。路西敌工队多次截击日军运输物资,支援了抗日根据地。 为粉碎日军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榆次抗日军民积极支前参战。路东根据地派出三批2000多名自卫队员,来回穿梭将大批物资送往破路战场。100余名自卫队员坚持战斗,配合部队作战3个多月,直到胜利。百团大战中,路东根据地支援粮食30多万斤,醋柳木(做火药用)7200多斤,军鞋4000多双。东山各村建立“通行战”,保障过往部队、民工、伤员休息食宿,成为“榆次的创举”,受到晋冀豫区一地委表彰。路西独立营,破坏了寿阳至榆次段铁路,牵制了向东山增援的日军。 1942年10月至1943年4月,日军强修从长凝到马坊和黄彩到庆城的两条公路,企图打开通向太行山八路军总部之通道,摧垮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路东县委、县政府组织抗日军民针锋相对开展了一场尖锐激烈的“反修路斗争”。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依靠群众团结奋战,组织了三次大破击,致使日军半年时间的荷枪实弹强迫千余民工四次修路,只在潇河滩上修了歪歪斜斜、凌乱不整的十几里路基,还丢了十几个维持村。反修路斗争的胜利,保护了太行山八路军总部的安全。 1942年冬至1945年,路西抗日军民用血肉筑成了穿越日军封锁线的地下红色交通航道。期间,堡垒村、堡垒户抗日群众配合同蒲支队用20天时间,成功护送新兵19团近千人通过“格子网”。创造了沿村速转策略,用十几天时间,将70多名抗日伤残人员化装成坐车乘轿看病的老人、骑驴赶集的乡亲、坐马车回清徐老家的外乡人、蒙在布棚车里的“产妇”,三三两两穿越封锁线;将大群伤残人员扮成“娶媳妇”和“出殡老人”的队伍,顺利集体通过“格子网”去延安疗养。 同蒲支队护送工作中,抗日群众紧密配合,团结战斗,付出了血的代价,始终保证了太行抗日根据地与延安的交通畅行无阻。三年中,护送团以上干部500余人、过往部队和抗大、鲁艺、陆军中学学员共2000多人。彭德怀、刘伯承、陈毅、朱瑞、陈锡联、杨秀峰、柴树藩在这条红色交通线上留下了历史的足迹;德国朋友米勒、香港文化界名人张文、国民党反正副军长邢肇荣和日军反战人员50多人从这里走向革命圣地。许多抗日物资和大量银元、货币、重要文件也从这里顺利穿越。 抗日健儿显神威 八年抗战,榆次地方党组织带领抗日军民始终战斗在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前沿阵地,阻挡着日军从平川向太行山的进攻。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先后建立了9支抗日游击武装,英勇战斗在榆次路东、路西、路北地区,创造性地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创造了“麻雀战”、地雷战,村村联防战,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长凝第一仗打响了抗日军民痛击侵略者的第一枪,揭开了榆次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1937年冬,驻榆办事处干部和工人抗日自卫大队一中队,在长凝与进犯的4名日军骑兵遭遇,展开激战。以打死日军2人,缴获战马2匹、枪2支首战告捷。 1937年12月22日,日军集中兵力以分进合击和远距离奔袭,向八路军实行六路围攻。榆次游击队、抗日自卫队在秦赖支队带领下配合129师作战,担负了外线抄袭任务。采用内外夹击战术,经过5天激战,粉碎了日军六路围攻,围歼日军600余人。 榆次路东游击队配合驻扎在榆次境内的八路军主力部队129师386旅772团,不断主动出击,在榆次境内破坏铁路,阻碍日军车辆行驶,炸毁日军列车,袭击日军据点,打得侵略者人仰马翻。 1938年7月,路北游击队6名精明强干的战士,装扮成巡道工模样,手提撬杠走上铁道,在铁路小桥不远处,将铁轨螺丝钉和道钉松开拔下,装入口袋走掉。火车头吐着浓烟,带着十几节闷罐车厢疾驰桥上,突然摇晃几下,栽到铁路桥下,致使车厢相互撞击瘫痪,数日未能通车。 同年9月,日军运送物资到寿阳经紫金山下,路北游击队采取“设下埋伏,突然袭击,以弱胜强”的游击战术,成功伏击了一辆押送军用物资的军车。只用10多分钟,打死日军10多人,重伤20多人。 百团大战初,八路军决死总队以少胜多的阻击战在圪珯湾打响。1000余名日军在6架飞机和数门大炮掩护下,气势汹汹地端着刺刀冲向决死总队38团两个营伏击带。八路军指战员连续打退日军6、7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军200余人。阻击战从拂晓一直打到黄昏,顺利完成了掩护大部队转移的光荣任务。 百团大战中,榆太独立营配合八路军16团、决死一纵队2个团、工兵2个连,组成左翼破击队,破击榆次至寿阳段铁路,打下芦家庄车站,破击榆次至寿阳铁桥,攻克马首车站,歼敌70余人。独立营炸毁建公大铁桥,运用游击战术牵制向东增援日军,有力配合了主力部队的破击战。 百团大战后,榆太独立营长张子祥率领20多名战士化装成日军官,骑马挎刀,大摇大摆闯入太谷范村日伪据点,侦察敌情,惩治汉奸,收缴武器。致使日伪军心惊胆战、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1942年2月,八路军129师参谋长李达带领榆次抗日军民展开二月反扫荡。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敌驻我扰、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逃我追’的战略战术,开展游击战、麻雀战、运动战、地雷战,彻底粉碎了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使日军采用“梳篦战术”、“铁壁合围”、“分进合击”等战略手段摧垮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企图成为黄粱一梦。 1943年,骁勇善战的路西武工队,埋伏郜村至大张义中间地段水渠里,成功伏击了疯狂袭击堡垒村、捕杀抗日干部群众的日军“特别警备队”。武工队出其不意打击日军先头部队,打死打伤日军30多人,缴获长短枪5支,自行车1辆。大张义伏击战,以30比130获胜。极大地打击了敌人嚣张气焰,铲除了路西地下交通线上的威胁。 1944年6月,路东二区民兵打响闻名太行的麻雀战。白田炮楼20多名日军、40余名伪军到沟口村扫荡。各村民兵联防作战,迅速运动到沟口村外山上。日军一进村,地雷开花,一雷炸响,百雷响应。霎时间,地雷爆炸声和四面八方民兵排子枪声混在一起,响彻山谷。日军死伤严重,狼狈逃窜。太行二分区称这次联防作战为“麻雀战”。太行军区杀敌英雄大会上,提出向路东民兵学习“麻雀战”经验。 1945年7月,路西、路东武工队联合作战,神速袭击守军90余人、武器精良、防守严密的修文火车站。武工队派9名机智的队员化装成民工,混入站内,趁日伪军撤岗离站中午吃饭,站内留一名值班员之际,采取速战速决的闪电式战术,切断电话线,截取日军武器、破坏车站通讯设备,缴获步枪20余支,手枪3支,子弹2箱,电话机3部,指挥刀1把。 英雄豪气贯九天 在八年血与火的斗争考验中,一大批优秀魏榆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奋勇杀敌、舍生忘死、坚贞不屈、威震山河的英雄事迹,激励着榆次人民前仆后继、保家卫国。据不完全统计,八年抗战,载入榆次抗战英名录的烈士就有147人,8万多榆次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在榆次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树立起了一座座浩气冲天、彪炳千秋的抗战丰碑。 令人肃然起敬的知识分子精英,路北县委书记范秉衡,投笔从戎,远离故土吉林双城,奔赴抗日战场。创建了榆次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率领游击队截物资,翻军列,烧汽车;打响紫金山下伏击战;创办抗日战报《轰炸机》,吹响抗日宣传冲锋号角。1941年2月11日,为掩护战友身中数弹,壮烈牺牲于河北省邢西县雀寨村,年仅24岁。 生命短暂、精神闪光的路西县委书记胡光,开“饼面铺”隐蔽大常村,坚持地下斗争,为八路军输送新兵200多名;百团大战中,率游击队拆毁同蒲铁路,牵制榆次、太谷向东山增援的日军;护送17名八路军干部通过路西封锁线;为解救县长吕惠民脱身,骑车引敌,腹部中弹牺牲。中共中央西北局党内刊物登载了萧靖《悼念胡光同志》一文,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将其英雄事迹编入抗大教材。 被日军悬赏200元大洋的榆太独立营长张子祥,率领游击队截击日军物资,支援抗日根据地;配合秦赖支队消灭黑军,鼓舞群众斗志;策反皇协军建立内线,获取日军情报。化装成日伪侦缉队,神出鬼没地战斗在敌人心脏。缴获皇协军机枪l挺、掷弹筒2门、步枪57支、手枪近30支、子弹1000余发。敌人将其父杀害、母亲和大哥砍成重伤,他化悲痛为力量,动员胞弟张贵祥参加八路军走向抗日战场。1942年3月23日,亲手试验缴获日军新式掷弹筒发生爆炸,英年早逝。 像苍松翠柏一样挺立在要罗山顶的女英豪张绍文,脱下工装换武装,拿起刀枪上战场。五区妇女依赖信任的好干部,四区抗日军民爱戴的好区长。白天发动妇女做军鞋、烧干粮,晚上带领民兵深入敌占区贴标语、散传单,割电线、破公路、毁石桥,攻克上湖车站。1942年4月,为掩护颉纥村群众转移,舍身跳崖,未死被抓。她坚贞不屈,砍头只当风吹帽。为纪念女英雄,路北抗日政府将颉纥村改名绍文村。 八缚岭上女英雄、郑家岭联合支部书记李玉花,对革命忠心耿耿,对敌斗争勇敢顽强。发动妇女抗日做军鞋、摸敌情、送情报。带领群众冒着枪林弹雨救护八路军战士。策反东长凝伪村长成为“两面村长”,暗中支援抗战。1942年8月,汉奸告密被抓。一位小脚女人表现出了男子汉般的大义凛然和共产党人的英雄民族气节。日军刑讯10日无果,将她杀害。她像绽开在八缚岭山上的红梅花,永远闪耀着绚丽的光彩。 抗日传奇英雄、榆太路西独立营便衣队长马北生,1938年,冒死三进徐沟城,建立秘密“地工组”,像一把“尖刀”插在日军心脏,提供日伪情报,为抗日部队购买大量药品和奇缺物资。率领便衣队夜袭日伪警备司令部,重创日军嚣张气焰,日伪军称他“马阎王”。张子祥牺牲后接任榆太独立营营长,开展反扫荡,率便衣队员神出鬼没夜袭太谷范村据点。同年冬,被敌包围,率队员全力突围,手榴弹炸开一条血路,9名队员全部冲出包围圈。他被子弹穿透前胸,英勇牺牲。年仅21岁。 路东一区铁骨铮铮英雄区长高国杰,英名壮八缚,碧血沃老槐。带领抗日武装打退日军多次进攻,保卫了根据地。被群众誉为“我们的好区长”。被捕后,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始终横眉怒目。日军用亲属劝降、金钱美女利诱、严刑逼供均未奏效。日军押他至东长凝大槐树下,颈部勒绳索,四肢钉树身,房顶架机枪。英雄壮烈,年仅23岁。大无畏英雄气概连日军刽子手都折服,日军小队长竖起大拇指赞赏:“支那人的精神,大大地佩服”,说完将一束野花和几个水果放在烈士遗体前。 永远活在路西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公安局长吕子兴,带领公安队杀鬼子、除汉奸,使敌人闻风丧胆。在路西30余个村庄建立除奸小组,除奸反特。针锋相对开展反毒化斗争,鼓动农民毁掉罂粟种粮食,创办“烟民局”,将染上毒瘾的数十名村民集中起来戒掉烟瘾走上抗日道路。端掉大常村特务活动联络点,处决恶贯满盈的日、阎双料特务赵班长。1944年12月25日晚,被日军包围于敦坊村,他临危不惧,奋力还击,掩护战友突围,中弹牺牲。 重温历史,纪念抗战,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激扬精神斗志,激发奋进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凝心聚力,团结奋进,顽强拼搏,攻坚克难,致力于我区“都市核心区”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榆次区史志研究室 (执笔人:陈谡卿 赵爱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