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文化的先进性与缺陷性

 wenxuefeng360 2019-09-14
汉文化的先进性与缺陷性
汉文化的先进性与缺陷性
汉文化的先进性与缺陷性

李亮屏

如果清末甲骨文没有被发现,汉文化的源头始终在虚无缥缈的三皇五帝传说中让中华文明处于尴尬处境。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全面深入挖掘出土整理研究,以汉字表达为核心的汉文化系统才为中华文明的历史源头接上了脉线,同时也展现了汉文化在目前可知的三千年历史长流中的先进性与缺陷性。

先进性表现在哪里?首先在文字系统的稳定发展过程中象形会意的表达规律支配着汉族思维训持定势的方向没有被破坏,反而促进了汉族人口思维空间拓展的迅速成熟化。一个简单稳定的文字符号系统始终塑造着汉族人口的心理思维与客观物象之间的相互沟通关系并不断裂变思想世界改造客观世界。

其次汉字系统的科学性极大方便了汉文化的社会化与大众化,使汉文化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开放性与延续性的未来之路,尽管甲骨文被埋地下三千年,但后世文字系统的开放性与延续性特点始终与甲骨文保持了一致性。

三是汉字系统衍生出的文字艺术表达性是目前世界上所有文字中独一无二独步古今的文字艺术形态,只有汉字系统才能与美学艺术规律沟通关系,产生书法艺术种类,世界上其他文字除了狭小固定的表达思维意义无此艺术功能意义,说明汉字象形系统高度契合了人类心理与感情舒张的演变规律,汉字书法艺术从甲骨文上已充分体现了它的美学价值与精神蕴涵。

那汉文化的缺陷性在什么地方?也恰恰在它的系统性与成熟性。

系统完备的汉文字系统从先天条件上就训导了汉族人口的整体平面思维定势,凡事先有圆满潜在预期,忽视局部独立思维空间的线性自主运动,故汉族文化思维无论何时何地总强调大局全局观念第一,个体线性思维空间被隐藏其内屈居第二,出现整体思想长期覆盖局部思考的思维惯势,却绝少出现局部扩张成面甚至覆盖整体更新的现象,这一特点在历代王朝更替的历史现象中非常突出,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王朝的更替都是通过第三种或第三方条件借机乘势实现的,因此大一统的文化与社会思维定势并非仅起源于秦汉时期,至少已在夏商周朝代已经形成。

二是文字系统的科学性在便利汉族人口走向凝聚共同体的过程中,也将汉族人口的思维依赖性强烈地固定在汉文系统中,许多汉族学生学习外语的枯燥与困扰因素也恰恰在汉文系统的环境依赖性将汉族人口的语言禀赋从前置社会条件中已基本固定,尽管出现少数成员语言多种并用的现象,那已经是整体平面思维定势中溢出了一条线性思维运动空间的训导结果,绝大多数汉族人口都会被牢牢固定在汉文系统的思维路径定势上稳居常态便利社会意识凝聚与文化发展同向而进。

三是完美的汉文符号艺术在熏陶汉族人口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容易在默移潜化中将人口的精神脉动方向象遇到血栓一样被堵塞,时间一久,思维懈惫,乐于习惯,失去变动力量,安于守成,内伤频出,外动不力,这是中国历史上汉民族灾难深重的根本深层文化思维原因,也是汉文化与汉民族极易出现危机的第一内因,所谓祸起箫墙。

因此,检视历史教训,必须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交流互动,才有利于强化汉文化在内外交流伏水而变中不断催生新的变革动力与前进生机。

2017.12.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