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去过十三亩,不要说了解阳澄湖

 1001个品牌故事 2019-09-14

文|周君君

编辑|藕六

图片|网络

——都说吃蟹就去阳澄湖,到了阳澄湖就去十三亩

沙家浜唱着: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锦绣江南鱼米乡。


阳澄湖,这个120平方公里风景如画的辽阔水域,水产资源极为丰富,盛产七十余种水产品,其中白鱼,鲢鱼,清水虾,大闸蟹为“湖中六宝”。这里的原住民祖祖辈辈都靠着在阳澄湖捕鱼为生。

闫十三就是这湖旁千千万万渔民的孩子中的一个,从小在渔船上生长。闫十三不满十岁时,父亲因一次意外导致不能再出船,于是他们家成了阳澄湖沿岸最早的蟹农

大闸蟹成长周期较长,从蟹苗到成蟹都需要等到隔年,十三父亲为了养活一家六口,在不出蟹的季节也会养些鱼。

由于很多鱼类会以蟹苗为食,大一些的鱼类也经常在蟹脱壳时期吃蟹,所以全家又需要经常在鱼还没有长大又将鱼打捞起来卖了。结果小鱼也卖的很廉价,大闸蟹尽管肉质鲜美却长不太大也买不到价钱。

这次看到父亲又愁容满面的从集市回来,十三对父亲说:“爹爹,要不咱不养鱼了,只养蟹吧。渔船打捞的鱼很多都比我们的大,但大闸蟹有些还比我们的小。”

父亲坐在一旁用纸卷着烟丝,卷了好半会儿,总算卷好了就点燃抽了一口,烟雾袅袅飘散在空气中。

十五岁的哥哥也开口对父亲说:“爹爹,我已经长大了,我和二弟可以出船去打鱼,十三就帮着爹爹养蟹吧。”

就这样十三从不到十一岁就跟着父亲养蟹,一养就是十五年。

到1978年改革开放,一条草绑五只大闸蟹才卖不到五毛钱,但是十三家的大闸蟹因个大饱满肉质鲜嫩,两只就能卖到五毛钱。

那时候阳澄湖镇的蟹农已经很多了但养殖的也只有十三家这一户。但是连当地人也最喜欢去买十三家的大闸蟹。

十三越了解螃蟹就对螃蟹愈加痴迷,每次十三去辛苦打捞了鱼切段去喂养螃蟹的时候,父亲总是望着他念叨“gei dai,gei dai!(注:憨子,憨子!)”

随着改革开放,阳澄湖经常会有来自各地不安分的商人倒腾着各种小商品,十三的大闸蟹尤为受到外地客商的青睐,快出蟹的季节许多人都会提前去十三家定大闸蟹

口口相传“十三某”家的大闸蟹一流!

后来大家都以谐音把十三家的大闸蟹称“十三亩”,其实那时候,十三承包的已经有四十亩了,但许多不明缘由的都以为他们家就只有十三亩。

阳澄湖十三亩养殖基地

许多人看着十三家的大闸蟹客流穿梭原以为十三一定挣了很多钱,可是十三依然住的就是个废弃渔船改良的房子里,家具都只有那几样,所以到十三年近三十没有婚娶

有时候有人问起婚娶这事儿,十三总是说:“太穷了,姑娘跟着我也是要吃苦的。”在邻里眼里,十三就是个“gei dai(注:憨子)”——只会养螃蟹的憨子

因为在村里,只有他闫十三二十年如一日只养螃蟹,只有他闫十三会掏钱买海草,只有他会去打鱼苗喂螃蟹,只有他再多人找他买螃蟹每年只养那么多只螃蟹。

闫十三觉得一辈子养蟹或许就是他的宿命,他觉得每天鱼螃蟹为伴,傍晚时分坐在塘边望着远方喝几杯黄酒,卷只烟,打开小收音机听着苏州评弹,他感到很满足,很幸福。

1997年,香港回归举国欢庆的那一年,阳澄湖大闸蟹的声名鹊起,阳澄湖沿岸的蟹农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两鬓斑白的闫十三依然住在一艘由渔船改造的“房子”,实际上就是不足二十平米的破旧渔船上,每逢傍晚他眺望着美丽的湖区景色,想着自己日渐孱弱的身体,担忧着水中螃蟹的未来……

直至遇到家强和闫欢……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