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玫瑾谈教育:唠叨说废话一定要分阶段

 曌贇king贇曌 2019-09-14

童童是一个上小学3年级的小朋友,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都提醒他的妈妈:“童童上课爱和前后座的同学说小话,你们家长回去以后要多教育他呀。”

童童的妈妈很奇怪:明明孩子回了家沉默寡言的,不爱说话呀。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自己的孩子明明很“话痨”,和自己的同学、朋友在一起的时候特别能说,但是回了家却就像“徐庶进曹营”,一句话也不说。问什么都是“嗯”、“啊”,压根不愿意多说一句话。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这种现象,一定是在教育孩子的某个阶段出了问题。其实,和孩子在沟通上,每个阶段都有不一样的策略。做家长的“唠叨”说废话也要分阶段!

1、学龄前,家长要多和孩子说废话

李玫瑾在《圆桌派》的节目中,曾说“6岁以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孩子6岁之前,孩子特别愿意听父母的话,父母的话就是圣旨,就是权威。而且经常和孩子聊天,不仅能够刺激孩子的语言神经,还有稳定孩子情绪的作用。

李玫瑾谈教育:唠叨说废话一定要分阶段

李玫瑾谈教育

现代心理学认为: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局限于表达能力不够健全,其实能够知道并且理解的事情远比说出来的要多。

想让孩子的表达能力不断提升并且愿意和家长沟通,千万不能因为觉得孩子小,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的,话也说不清楚就不和孩子聊天。

随着语言系统的不断完善,孩子会特别渴望表达自己。甚至有的家长会说怎么自己的孩子突然唠唠叨叨的,话比自己当妈的都说的多。

小朋友亮亮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是特别爱说话,经常追着家里人说这说那。

“爸爸,李晓今天打我了,打的可疼了呢,跟老师说,老师也不怎么管他,你说我该怎么办呀?你会帮我打他吗,爸爸?爸爸,你在听我说吗?”亮亮的爸爸窝在沙发里认真的看着电视压根没听到儿子在说什么。

“啊,我听着呢。儿子你继续说。你打了他,老师没管,是吗?”亮亮爸心不在焉地说。

“什么呀,爸爸!是他打了我!老师也不管!所以,我也打了他一拳,他又打了我。然后……爸爸,你听没听呀?”亮亮不满地嘟囔。

“我听着呢,你又打了他,他也打了你。扯平了。听着呢,听着呢。”

“爸爸!你压根没听!”亮亮生气了,气呼呼地喊道。

“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听你说。没事,你说吧,后来怎么了?”亮亮爸换了个姿势,继续盯着电视机。

“还是算了吧。没事了,爸爸。”亮亮垂头丧气地走向正在做饭的妈妈。

李玫瑾谈教育:唠叨说废话一定要分阶段

爸爸要多和孩子互动

由此可见,当孩子愿意跟你说一件事情的时候,放下手机,离开电视,认真倾听才能让孩子知道家长在认真听他说话,孩子的表达欲和自尊心才会得到满足,回到家才会愿意和家长说。

2、青春期,少和孩子说废话

蒋方舟曾经讲过自己的故事,十五六岁的时候,妈妈讲话老喜欢重复好几遍,每一遍都像第一次说。后来,她问妈妈你为什么那个时候一个事情非要将好几遍呀。

她妈妈说,因为你老不回应我,我就觉得你没有听进去,我觉得我多说两遍你就可能听进去了。

“妈妈!其实你讲一遍我也听进去了呀!”

“我哪知道呀!跟你说多少遍,你压根没有个反应。”

李玫瑾谈教育:唠叨说废话一定要分阶段

蒋方舟在圆桌派

其实青春期的年轻人,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获得自我认同。

而这种自我认同的建立,需要外界重要他人的认可。因此,父母、老师、好朋友的态度对这个时期的年轻人来说至关重要,他(她)会努力得到他们的喜爱与欣赏。

而父母的唠叨很多时候,青春期的孩子会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一种否定和说教。如果他们不能得到外界的一致赞赏从而稳固自我认同感,那么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专家说,青春期不要和孩子说废话,一两句话点到为止。孩子嘴上不说,其实心里已经注意上了。

李玫瑾节目中也强调过:“我特别要嘱咐我们的家长,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尤其发育接近成人时候,家长一定不要唠叨。”

“比如孩子和同学发生冲突的时候,你过问一下三到五句讲完,扭头走开。孩子会自己调整的,但是你要让他当下就认(你说的对),他绝对不认。这么大的孩子最需要的是认同感,他觉得没必要听你的,我都大了,你说的那些我都懂,这个时候你说得越多,孩子越反感。”

3、成年后,不和孩子说废话

有个女网友网上发帖:“有个婆婆真是比妈烦多了!真难伺候,又爱唠叨。”

她说,不管做什么,做之前婆婆总会把这个事情说出来:比如要出门,婆婆马上就说穿上鞋再出门;下班一回家,累的要死,刚想沙发上躺一下她就来了,赶紧去换衣服;我喂孩子吃饭,脸上不干净,她就会说赶紧擦擦,就是不动手……

她觉得婆婆简直就像个监工,监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我一做个啥,她那头就给你指挥上了。有时候啊,恨不得冲上去给两巴掌,谁用她老多嘴!”

其实不仅婆媳之间要注意说话的分寸,父母和子女之间沟通也要讲究对策。

朋友悦儿伤心地打电话说“上学的时候想回家,真的回了家,暑假才待了一个多月已经让老妈嫌弃的不行了。唉,我肯定不是亲闺女。”

悦儿说,吃饭的时候桌子上掉了几粒米饭,她妈就开始唠叨了:“你不会做饭就算了,碗也不洗。每天就呆在你的那个狗窝里,也不知道收拾收拾。每天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喊你出来吃饭都得喊三遍。吃饭的时候嘴跟个漏勺一样,到处洒!坐没坐相,站没站相。马上就大四毕业的人了,对象也没有。工作也不说去找……”

“妈!你能不能少说两句。就这么不待见我?!行,我马上就回学校去,省的给你添堵。”

悦儿气冲冲地冲进卧室,做了一桌子菜的妈妈伤心地抹起了眼泪。

托马斯·胡德曾经说过,“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

虽然俗话说忠言逆耳,但是同样的话说上十几年,孩子听多了肯定会感到厌烦,做家长的不如点到为止,面对已经长大成人的子女,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这是两个成年人的对话!

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沟通一定要有所区别。和学龄前的儿童交流,要多说废话,让孩子尽量表达自己;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要少说废话,点到为止,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和成年的孩子相处,不要说废话,让孩子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多在大方向上把关,少在小细节上挑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