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laoh04uwasz9iu 2019-09-14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北京美观》(The Pageant of Peking)是美国摄影师Donald Mennie(唐纳德.曼尼)的摄影集。此内收录了其六十六幅摄影作品(大致拍摄于1915年-1920年间),内容包括颐和园、碧云寺、北海、孔庙、戒台寺等风景名胜以及当时北京的市井生活场景。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Donald Mennie(唐纳德.曼尼:1875/1876 – 1944),苏格兰裔美籍企业家、摄影师。自1899年来华起,至1941年在上海去世一直在中国沿海地区进行商业活动。作为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摄影师,曼尼坚守着传统的湿版摄影工艺,同时受到19世纪末画意摄影的影响,他拍摄的北京、上海、江浙及长江三峡一带的作品呈现出朦胧而细腻的独特美感。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安定门是北京内城北垣东门。英法联军曾于1860年侵占该门,但当时城门下的景象与照片中截然不同。现在,安定门大街被两条两尺深的砖沟分成三部分,中间三分之一的路面铺上了碎石,供摩托车、黄包车、轿车等车辆通行。而两旁余下的路面仍保持原样,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供马车和骆驼通行。照片中道路两侧的建筑排列杂乱,外观破烂,无论如何也称不上壮观。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西山碧云寺内建筑众多,雕像无数。这座寺庙始建于元朝,明朝万历年间扩建到现有规模。寺内现存建筑均系明朝所建。清朝乾隆时期,该寺又经进一步修缮。1748年,乾隆皇帝下令在此新建了一处行宫和罗汉堂。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内城应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北京。城内分布着皇城和紫禁城。照片拍摄的是内城中的某条街道。这条街道和北京城内的其他街道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道路中央专为现代交通工具铺上了碎石,两侧各有一条砖沟,砖沟外侧未铺石的部分供行人、马车和骡车等传统交通工具通行。沿路房屋虽然造型多样,但均为常见的平民住宅,并无多少特色。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紫禁城(即皇宫)是历代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坐落在内城的皇城中。这张照片摄于内城南垣前门之上。横据于照片正中的是紫禁城的南墙。照片上半部分,即紫禁城南墙以北,就是皇宫。皇宫内的宫殿殿顶大多铺的是黄色琉璃瓦。这张照片摄于雾天,光线不佳,景色模糊。若是晴天登上内城南垣向北俯瞰皇宫,由南向北可看到11座黄色琉璃殿顶,还可依稀望见皇宫北侧的煤山。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西山庙宇成群,绿树丛生,景色怡人,是极受北京人民欢迎的夏日纳凉之所。山上有几处交通便利的景点,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从照片就可窥见山上风景如画。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街头斜影渐长。照片上的这两座木牌楼并没有纪念意义,仅用于装点街景。它们都是三间四柱式结构,两侧均设有戗柱。照片中,街上已经铺上了碎石,两侧各有一条很深的砖沟。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照片正中的这座城门是正阳门,俗称前门。1900年,前门包括其大门和瓮城城门均毁于大火。此后,该门又经几度重修。因此,照片上前门毫无其他城门的衰颓之象,形制完整如新。城门之上是四排箭窗。窗内四周镶有木质窗框,中间开一圆孔。这些窗口应该都安装了透明玻璃,不过看上去更像是架设炮台的孔洞。在被焚毁之前,这些箭窗处架设的便是炮台。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外城位于内城以南,相较于后者,前者鲜为外国人所知。外城城墙上共有十座城门,照片所摄即为其中一座。此城门前后两个门洞均为拱券结构,两侧木制门板上镶有鎏金门钉。门洞正中的抵门石用于晚间锁门。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这是典型的老北京街道。街上没有铺碎石,道路两侧没有开凿水沟,也没有安装电灯。在这张照片上,我们终于看到传说中的“北京马车”。这是华北人民最常用的出行工具。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南西门又称右安门,是北京外城南垣三座城门中的西门。正如我们在第191页照片中看到的那样,南西门的门板也镶有门钉,甬道地面正中间也有一块抵门石。门洞内,左侧为马车,右侧为货驴,皆是日常写照。从照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阳光有多炙热。城门外隐约可见一个人曝晒在烈日之下。在这样的天气出城,自然少不了一番折磨。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这张照片反映了北京人民的日常生活。干活间隙,人们围坐一团,稍作歇息。他们坐的这种板凳在华北地区最为常见。休息时,苦力们将干活时脱下的外套随意披在肩上。照片正中背对镜头坐着的这个人身穿羊皮袍子,系着腰带。他对面站着的那位胡子花白,眉头紧皱,手持一杆烟枪,正是典型的北京老大爷形象。他的烟枪里基本上没放几根烟丝,不过是过过嘴瘾罢了。在我们看来,照片上的这些人可能渺小如蝼蚁,但实际上他们的生活却比我们更值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这张照片摄于煤山,镜头朝向前门。视线从下往上,掠过皇宫建筑群,我们可在照片上方依稀看到前门的轮廓。从照片中我们还发现,除了皇宫的宫殿和宫门之外,北京绝大部分建筑都是单层建筑。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这张照片是雍和宫万福阁,阁内供奉着一尊高75英尺(22.86米)的木雕弥勒佛像。据说这座佛像是由整棵白檀香木雕刻而成。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这张照片摄于西直门附近某棵参天古树之前。此门通往颐和园,沿线道路经过修缮之后已通行轿车。然而,这和役畜并没有什么关系。这类牲畜还是只能驮着沉重的货物,在新路两旁或泥泞或尘土飞扬的“老马路”上奔波。那些驱赶牲畜的车夫们虽然也要忍受泥泞和灰尘之苦,但却总是乐呵呵的。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这张照片上的建筑式样和之前提到过的一样,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值得一提的倒是街上那些自由行走的没有裹脚的妇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汉族妇女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善。这张照片是在内城,也就是满城拍摄的,照片中的妇女很可能是满族人,她们从来没有裹脚的陋习。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西黄寺清净化城塔全景。清净化城塔通高30英尺(9.14米),塔身雕像精美绝伦。可惜的是,塔底部被前面的大门遮挡住了。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明十三陵。明朝共有16位皇帝,其中13位皇帝集中安葬在北京西北30英里(48.28千米)处的明皇陵。照片上的牌楼就是陵区的入口。这座牌楼高50英尺(15.24米),长80英尺(24.38米),据说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牌楼。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中南海瀛台。如果一个人必须像当年的光绪皇帝一样被幽禁,他绝对找不到比瀛台更美的监狱了。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德胜门(有时也写作得胜门)和安定门同为内城北垣上的城门。“德胜”并不仅仅是“取得胜利”的意思,而是“以德取胜”之意。从这张照片上我们可以发现,当地手推车十分常见。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永定门是外城南垣正中那道城门,“永定”寓“永远安定”之意。在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城门和瓮城城门之间的这一道月墙。照片中,人们推着车过城墙角不远处的小溪,由此可见,它深不过数英尺。不过从溪边滩涂上的堤岸来看,丰水期此处水流颇大,水势汹涌,足以漫堤。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国早期的北京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