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哀穴1.所属经脉 足太阴脾经 2. 主调病症 腹痛,泄泻,便秘,痢疾,消化不良等。 3. 位置 位于腹部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4. 穴位图 5. 穴位视频 腹哀穴归属足太阴脾经,有缓解治疗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等作用,腹哀穴的位置: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详见本文图解腹哀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腹哀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 【穴位解剖】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八肋间神经。 【穴名解说】 【腹哀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别名:肠哀穴,肠屈穴。 【名解】 (1)腹哀。腹,腹部也,脾土也。哀,悲哀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脾土受水之害。本穴物质为大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降之于地部,脾土受湿而无生气之力,因而悲哀,哀其子金气不生也,故名。 (2)肠哀、肠屈。肠,大肠也,此指大肠所主的金气。哀,悲哀也。屈,亏缺也。肠哀、肠屈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气虚少,脾土生发之气不足。理同腹哀名解。 (3)足太阴阴维之会。本穴的地部经水为满溢之状并散流脾经之外,表现出阴维脉的气血特性,故为足太阴阴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穴内满溢穴外。 【功能作用】冷降脾浊。 【腹哀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消化不良、腹痛、便秘、泄泻、痢疾等。 【作用功效】腹哀穴,冷降脾浊。 【穴位配伍】腹哀穴配气海穴治肠鸣。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治法原则】寒则先泻后补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针刺方法】腹哀穴斜刺0.5-1寸,局部酸胀。 【艾灸方法】腹哀穴,360艾灸仪或者随身灸灸30-45分钟,艾炷灸3-5壮。 中医认为腹哀穴具有健脾合胃、理气调肠的功效。临床当中腹哀穴主要用于治疗肝胆疾病、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痢疾等病症。刺激腹哀穴可以采用按揉的方式,将拇指的指腹按压在腹哀穴的穴位上,以穴位为中心进行旋转按揉,左右两侧的穴位每次各按揉3-5分钟,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 想要更多了解穴位与对应病症及如何调理的读者可在评论区留言 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