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国兴衰俄罗斯11

 陆一2 2019-09-14

列位看官,前三期我们对俄罗斯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作了专题介绍,彼得向欧洲学习,采取了军事、政治、文化、教育、经济等各方面的措施,试图改变落后状况,力图使俄罗斯摆脱落后面貌,开启了俄罗斯迈向近代化的征程。同样,我们看到了俄罗斯国家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改革促使俄罗斯快速地缩小了与西欧国家的差距,进入了全面振兴的时期。本期我们来谈彼得改革对俄罗斯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

第二节 “让俄罗斯腾空而起”——彼得一世改革

为了改变17世纪末期俄罗斯落后的面貌,彼得站得高看得远,以坚定的信念、巨大的勇气、顽强的意志、雷厉风行的手段启动改革并脚踏实地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这是一场冲破巨大阻力的艰辛改革。

三、一场冲破阻力的改革

世界上任何改革都会遇到风险。我们在彼得改革一开始就谈了改革需要有合适的土壤,但即使有了合适的土壤,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

为什么?

我们从“改革”这个词说起。

什么是“改革”?通常是这样解释的:改掉存在的、不合理的部分,产生新的具有进步意义的,使之更加合理完善。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层次的解释是:改革一般指各种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组织作出的改良革新,相较于革命是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通常一个改革是否能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若成功可以走向稳定局势,若失败可能遭致内乱或冲突。

在当时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俄罗斯,存在着很强的保守势力,彼得革故鼎新的改革一定会触及既得利益者的钱袋子、命根子。彼得改革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其斗争是十分地激烈,而且是惊心动魄的。

其实,彼得改革的前奏是在其1682年登基以后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娅公主摄政时期就开始了。登基以后不久,彼得就有想要改变俄罗斯现状的宏伟想法。当时彼得是第二沙皇,与哥哥伊万一起执政,虽身怀远大理想,但要实现理想还得从长计议,又受到索菲亚公主的追杀,不得已躲避到莫斯科郊外。可贵的是彼得没有放弃他的理想,1689年亲政,待坐稳江山以后,彼得很快去了欧洲考察。一般认为彼得大规模进行革故鼎新的改革是在与瑞典打北方战争的时候同时展开的,一直持续北方战争胜利的18世纪20年代中期。

在当时对于落后的沙皇俄国而言,彼得改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改革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农奴制度,但改革也不是那么地一帆风顺。据资料记载:改革首先遭到了旧贵族、守旧僧侣和其他顽固势力的非议与责难;彼得深知不铲除这股顽固势力,改革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彼得改革首先遭遇到来自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亚公主为代表的势力的反对,因此,彼得要大规模进行改革必须要铲除以索菲亚公主为代表的势力。

第一,平定索菲亚公主及“射击军”的叛乱

1697年至1698年,彼得启动了考察欧洲的大胆想法,带了庞大的“彼得大使团”去了欧洲,进行微服私访。

1698年,彼得正在西欧进行考察,对于欧洲各国的新情况非常感兴趣的时候,俄罗斯国内出事了。

16987月15日,正当彼得和“彼得大使团”启程去意大利威尼斯时,突然接到来自于首都莫斯科罗莫丹诺夫斯基公爵关于射击军叛乱的奏文。看到奏文,彼得一惊,知道国内有人企图乘他在国外考察的机会阴谋发动政变,以推翻彼得的统治。彼得一方面不动声色地进行详查,另一方面立即停止考察,神不知鬼不觉地迅速回到国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果断将幕后支持、煽动叛乱的同父异母姐姐索菲亚公主拘禁起来,下令关进新圣母修道院。据资料记载,42岁的索菲亚公主被送入新圣母修道院并强行剃度,在那里度过6年余生并于1704年死去。拘禁索菲亚公主以后,彼得处决了大批参与叛乱的“射击军”。据资料记载,共有1000多名在新圣母修道院被处死,又有195名被绞死在幽禁索菲亚的修道院的窗户下。第二年,又有约700名被押送到莫斯科处决。

平定索菲亚公主叛乱以后,彼得返回欧洲继续考察。

其实,这个时候,彼得大规模改革还没有正式开始。

第二,痛定思痛铲除阿列克谢反对势力

除掉了索菲亚公主势力以后,彼得面临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随着改革的开始与深入推进,俄罗斯国内又冒出了另外一股反对势力,这股势力的代表人物就是彼得的大儿子——皇太子阿列克谢为中心的一批旧贵族、“射击军”残余分子结成的反对势力。

彼得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终于出现了,对于与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大儿子阿列克谢,彼得一直是不大看好的,大儿子一直与彼得唱反调,凡是彼得喜欢的他儿子就反对,但是作为父亲,彼得真的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儿子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成为自己进行改革的阻力。

当得知儿子及一帮人反对自己改革的时候,彼得非常恼怒。彼得苦口婆心地向儿子说明自己改革的意图,也多次严厉斥责阿列克谢的图谋不轨。后来,阿列克谢又受到旧贵族的蛊惑进行了叛乱,未遂,跑到了德国。彼得气愤至极,好不容易派人连骗带哄地把阿列克谢从德国带了回来。

彼得斥责皇太子阿列克谢

为了将改革进一步深入进行下去,彻底铲除阻碍改革的反对势力,在掌握儿子及一帮人大量阴谋活动的证据以后,痛定思痛,1718年,年富力强的彼得终于下决心下令拘捕皇太子及其同谋犯,押送到新首都彼得堡进行审讯。

1718年3月,阿列克谢和他的同谋者被押送到了彼得堡新首都,接受审问。根据“法律和正义”的准则,彼得要求法庭给予严惩。据记载,在监狱内,彼得亲自审问,甚至亲自抽了皇太子——使用的鞭子由厚厚的硬皮制成,大约一米长,能够把受刑者后背上的皮生生撕下来。但是,阿列克谢还是不悔改,彼得终于忍无可忍。

据资料记载:1718年6月24日,俄国政府组成127人的最高法庭,法庭最后判处:宣判皇太子犯了借助外国军队,企图阴谋暴动,颠覆国家政权,篡夺皇位罪,处以死刑。

1718年6月26日,彼得大儿子阿列克谢死于彼得·保罗要塞狱中。其他同谋者,有的被判处死刑,有的被监和禁流放。

彼得用自己的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改革继续进行。

1722年2月,为避免皇太子阿列克谢事件的重演,吸取教训,彼得修改了“皇位继承法”,宣布取消“长子继承权”,制定的法律规定今后由沙皇自己挑选满意的继承人来继任皇位。

四、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前面几期,我们集中谈了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与内容,彼得改革的领域是广泛的,波及的面很多,几乎涉及到俄罗斯所有的领域,“不惜以野蛮的手段对付野蛮”。

从彼得改革的方式来看,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那么,这次改革在俄罗斯历史上属于什么性质的改革呢?具有哪些特点呢?好多年来,国内外史学界一直喋喋不休。

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有很多说法,其代表性的譬如俄国贵族史学家卡拉姆认为彼得一世改革违反了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条件,是一场灾难;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一场革命,对俄罗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史学家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一场农奴制改革等等。

我们在判断彼得改革的时候,有几点应该要弄清楚的,一是改革动因是判断性质的前提;二是改革内容是判断性质的根据;三是改革成效是判断性质的标准。据此,我的判断彼得一世改革是具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为什么这样说?

理由之一是改革的动机。彼得改革的动机很清楚的,是向西欧学习,采取欧化政策以彻底改变俄罗斯非常落后的面貌。当时西欧是什么状态呢?17世纪中期的欧洲,尼德兰、英国等国家已经进行或者正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到17世纪末期,彼得到西欧考察的时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欧洲大多数国家产生、确立并且得到发展,因此,彼得所看到的是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生产关系,所有这些,必然会影响到彼得的改革思想。

理由之二是改革的措施。从彼得采取的改革措施来看,彼得改革是在没有触动原来的农奴制基础上虽然采取有保护和巩固农奴制的措施,如免除贵族服兵役、把国有农奴编入手工工场等,但更多的措施是促进发展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保护资本主义工商业等措施。因此,大量的措施具有发展资本主义的相关要素。

理由之三是改革的效果。从改革的成效来看彼得改革巩固了农奴制统治,发展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经济,初步摆脱了落后的状态,达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彼得改革特点有双重性,一是改革既学习和采用了西方的相关制度,又强化了封建制度;二是改革是采用专制、集权,甚至是野蛮的手段来推进的。

五、对俄罗斯发展产生巨大而深刻的意义

对于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多少年来众说纷纭。

维护专制政体的俄国贵族历史学家尼·米·卡拉姆辛说,彼得一世实行欧化政策,进行改革,是“丢掉了民族精神”;斯拉夫派代表伊·基列耶夫斯基谴责彼得走西方的路“是错误的和危险的”;西方主义者代表波·卡达耶夫认为“在彼得以前,俄国是野蛮的、愚昧的,或者说,纯粹是一张白纸,只有彼得才在这张白纸上画上了图画”。 1903年,彼得堡布尔什维克党在庆祝建都200周年的传单里写道:“彼得改革给自己当时的时代带来不少好处”。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彼得一世改革对于俄罗斯来说是有积极作用的。

列宁曾明确指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马克思对彼得一世改革作出了客观评价,马克思认为彼得一世改革“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更为形象地给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评价,说它“让俄罗斯腾空而起”。

我以为俄罗斯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为什么这样说?

彼得一世改革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首先,从彼得军事改革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看,彼得改革极大地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俄罗斯不仅建立起正规陆军,还建立了海军,从而有力地保证了俄国在北方战争中击败当时欧洲的军事强国瑞典,使得“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站稳了脚跟”,“进入强国的行列”。据记载,到彼得逝世前,俄罗斯拥有了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

其次,从彼得政治改革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看,彼得改革极大地打击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效能。俄国著名历史学家波克罗夫斯基就曾认为彼得的行政改革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改革的色彩,在俄国开创了近代议政制度。

再次,从彼得经济改革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看,彼得改革打破了闭关自守的落后状态,使俄罗斯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彼得改革推动了俄罗斯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罗斯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到1725年,俄罗斯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俄国已能积极地参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商业竞争。因此,列宁曾经说过,俄国的欧化“甚至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进行了”。

最后,从彼得文化、教育改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看,彼得改革促进了俄罗斯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俄罗斯“从愚昧无知的深渊登上了世界光荣的舞台”。 

总的来说,彼得一世改革具有近代化意义,整体上反映俄罗斯那个时代的要求。彼得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在他的先辈米哈伊洛维奇时期,在索菲亚公主摄政时期,都是不曾有过的。彼得给世人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俄罗斯。

当然,彼得一世改革也具有历史的局限性,总地来说彼得改革的封建军事色彩强化了。

我们用几位世界历史风云人物所说过的话来概括彼得改革的局限性。

马克思指出:“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列宁说过:“彼得大帝迅速地促使野蛮的俄罗斯人迅速采用西欧的成果,决不惜用独裁方式,在反对野蛮势力时,决不拒绝使用野蛮的斗争手段”。

斯大林曾经也说过,彼得一世“提高地主阶级、帮助新兴商人阶级和巩固这两个阶级的民族国家都是靠残酷地剥削农奴来进行的。”

彼得一世改革是在加强农奴制基础上实行的,保留封建农奴制,经济基础没有改变,而且改革促使俄罗斯走上扩张道路。

最后用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说的话结束本期的交流,他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作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

接下来我们要谈谈“俄罗斯帝国雄起”,彼得帝国的建立,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