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棉花帝国》:棉花,为人类带来福祉,也带来深重灾难

 昵称散步收藏 2019-09-14

我对于棉花最早的记忆,是在华北平原的一片棉田中,腰间绑着包裹,跟在奶奶身后,从枯干的棉铃中,摘下那些白色的棉絮,塞进腰间的包裹。之后,这些采摘到包裹中的白色纤维,被收集在一起,经过一系列工序后,变成我的棉衣、棉被,保护我度过童年彻骨的寒冬。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所以,对于棉花的记忆,是奶奶蹒跚着脚步,在残破的棉叶、刺人的棉枝中穿行的身影;是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缝制着棉衣、絮补着棉被的身影;是自己在臃肿的棉衣中,袖着手、低着头,顶着寒风赶往学校的身影。在童年这些关于棉花的往事中,留存的是农耕时代的自给自足,奶奶是耕种者,母亲是加工者,我是消费者。一个家庭,便完成了棉花的使命。

然而,早在数百年前,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棉花已经逐步成为了全球性重要商品,随着季风飘扬过海,去往万里之遥的异乡。比如在18世纪,棉花的耕种者可能是美国南方种植园中的黑人奴隶,加工者可能是英国棉纺工厂中的纺织工人,消费者则可能是印度或非洲的普通民众。全球性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也为一些人带来了灾难。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教授斯文·贝克特,专注于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历史,他从棉花产业发展入手,在全球框架下,对资本主义及现代世界的缔造、变迁、重塑,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写出了《棉花帝国》,重新描述了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

在《棉花帝国》这本书中,我们能够了解资本财富的积累、民族国家的诞生、现代制度的形成。特别是,我们能够看到,从资本主义诞生之日,资本的力量和国家的力量就联合在一起,通过压榨包括美国黑人奴隶、欧洲受薪工人、印度农民在内的各种劳动者,来获取利润。

一、美国黑人奴隶

《棉花帝国》指出,资本主义的棉花产业,是始终与奴隶制携手并进的。

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棉纺织业的原棉需求不断增长,美国的种植园满足了英国的需求,而种植园的棉花生产,则来自于对黑人奴隶的暴力压迫。在美国的种植园,有着大量的黑人奴隶,据统计,仅当时的华盛顿县,奴隶和白人的比例就超过10比1,每个白人家庭平均拥有80个奴隶。

为压榨黑人奴隶更多的劳动力,种植园主发明了很多残酷的惩罚方法,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鞭笞,因此,种植园主往往也被称为“鞭子之主”。一个叫做亨利·比布的奴隶,曾经清晰的记得,监工将所有奴隶聚集在一起,然后剥掉他的衣服,按在地上,把手脚绑缚在的四个桩子上,然后在所有奴隶的面前,用鞭子抽打他。

历史学家爱德华·巴普蒂斯特评价,酷刑是美国种植者生产更多棉花的动力的根源。在酷刑的胁迫之下,美国种植园的棉花产量与日俱增,1802年,美国成为了英国棉花市场的重要供应者。19世纪30年代,他们又占领了新兴的欧洲大陆和北美市场。

美国的《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是,这些人不包括这些黑人奴隶,他们不仅受到暴力压迫,而且可以作为私人财产,用于抵押担保,据历史学家邦尼·马丁估计,有数亿美元的资本是由人类财产担保的。她表明,在当时的路易斯安那州,88%的按揭抵押贷款是用奴隶作为抵押;在南卡罗莱纳州则是82%。

对此,依赖美国棉花的英国商人担心,这些奴隶在暴政之下会发生暴动。但美国人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因为这些奴隶没有枪炮和武器,并且被河流、河湾和人口密集的白人聚集区所隔离。当然,英国人也并不希望奴隶制消失,《利物浦纪事报》和《欧洲时报》认为,如果要解放奴隶,棉布价格可能会增长一倍或两倍,而这将给英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这就是资本的本质。把利润和人权两个选项,摆在资本家面前,必然只会是一道单选题,而正确答案就是利润。

图片来自《棉花帝国》

二、欧洲受薪工人

斯文·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中,关注了一名叫做埃伦·胡顿的纺织女工。这名女工在1833年6月接受国王工厂调查委员会的调查,当时,她年仅10岁,已经在棉纺厂工作了两年。她每天的工作从早上5点半开始,到晚上8点结束,中间有两次休息,一顿早餐和一顿午餐。

她负责为纺织机器上的断线打结,而断线每分钟都会发生几次,她每次只有几秒钟去完成任务。如果没有将断线接上,她就会受到惩罚。根据她向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她平均每周会被监工殴打两次。

在当时资本家的工厂中,童工占有很大的比例。比如英国的制造商康奈尔和肯尼迪,他们在1816年雇佣了568名工人,其中257名在16岁以下,占总数的45%。然而,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雇佣童工是被允许的,甚至是被提倡的,在官方的舆论中,工厂被认为这些孩子最好的学校,因为把他们放在街上,可能会更糟。

欧洲受薪工人与美国黑人奴隶相比,似乎处境要优越一些,因为他们拥有自由,在非工作时间,雇主无权管理。但在实际情况中,黑人奴隶是种植园主的私人财产,而且价值不菲。1800年,一个年轻的成年男性奴隶价值500美元,而到美国内战之前,已经高达1800美元了。所以,种植园主在压榨黑人奴隶时,也会保证他们的生命和健康,毕竟每个人都会珍惜自己的私有财产。

而工厂主却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因为可以随时雇佣新的工人。因此,欧洲受薪工人一直保持着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4个小时之上。这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也影响到了工人健康,在19世纪50年代,萨克森政府招募士兵,结果只有16%的纺纱工和18%的职工能够达到健康标准。

图片来自《棉花帝国》

三、印度农民

印度农民和许多地方的农民一样,在数千年的时间里,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在田地里种植棉花,但主要种植谷物,棉花在他们的眼中,只是一种次要作物,毕竟吃饱肚子最为重要。但英国的纺织工厂为获取原棉,一直致力于改造印度的农村,并将这些印度农民变成制成品的消费者,以及工厂劳动力的提供者。

英国人借助国家的力量,通过制定或修改法律,比如破坏对放牧权和狩猎权等资源的集体权利、创建土地私有产权等,迫使农民从事棉花生产。而且,还通过增加税收,提高农民对于现金的需求,而棉花作为最容易变现的商品,也成为了农民的无奈选择。

在英国人的介入下,印度农民成为了种植棉花的受薪工人、租户或者佃户,失去了自给自足的能力,将自己的基本生产和消费交给了市场。然而,他们最重要的粮食作物——高粱,与棉花的相对价格却不断增长。从1864年到1873年,购买一定量的高粱所需要的棉花翻了一番,到1878年又翻了一番。

在这种棉价下跌、粮价上涨的趋势中,当饥荒到来时,棉花生产者无力购买所需的粮食。19世纪70年代末,600万至1000万印度农民死于饥荒;在1900年的饥荒中,印度的贝拉尔地区又有8.5%的人口死亡。而且,死亡人数最多的地区是从事棉花生产最专业的地区。

图片来自《棉花帝国》

斯文·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中,所讲述的这一切,让我们了解到:棉花,这种为人类带来福祉的作物,也为人类的一些成员,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当然,棉花所带来的灾难背后,是资本的强权与暴虐,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这个世界,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