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深入阅读整本书?

 林大照 2019-09-14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我曾经看过一则报道:

中国每人年均读书4.66本

韩国每人年均11本

法国每人年均14本

日本每人年均40本

德国每人年均47本

俄罗斯每人年均55本

以色列每人年均64本。

在知识呈爆炸级增长的今天,不管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图书,会阅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有些书籍我们只要泛泛浏览,权当是个人消遣即可。

但有些书籍,特别是专业性强、跟自己本职相关的书籍,需要我们去精读。对于这类书籍,总体感到就是经历“把书从厚读薄,再从薄读厚”的这么一个过程。

提纲挈领读

读书之前先看目录,了解整本书的结构、框架、逻辑以及表达的观点。

一本书就好比一棵树,想要了解这棵树,必须先远而观之,弄清楚树的整体形状,枝干结构,这样才会形成一个整体直观的印象。

在阅读目录的过程中,也利于脑子里的疑惑和问题的产生,为下一步针对性地阅读提供了帮助。

阅读一本书,跳过目录,直接看内容,就容易犯管中窥豹的毛病。

带着问题读

不带问题的读书就像射箭时没找到靶子。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会,自己书也读了不少,但很少能记得住。有的可能认为,是自己的记忆力差,有的认为,理解消化能力差。但我感到,根本的还是没有带着问题去读。

当我们读完一个章节,合上书,闭上眼想一想,这个部分作者表达的什么意思?对我有什么启发?我以后怎么去运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当然,读书的时候,我们也要敢于质疑,对于作者的一些观点,多问几个为什么,作者观点能不能立住脚,我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只有这样,才能有自己的思考,才能对这本书留下深刻印象。

不动笔不读书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一生读书无数。他有一个读书习惯,就是读书时手里必定拿着笔。在重要的地方圈圈点点,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密密麻麻的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章节和语句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皆有。

我们在读书时不妨学习毛主席,把带笔阅读作为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精美的语句划一划,读书的心得随时记下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活学活用读

读书是为了应用。学用脱节就失去了读书的意义,也很难记住书本当中的内容。

有的人会认为,我读过很多书,但不知道怎么去应用。

怎么用?就是在讲话、写文章时多联想书本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切忌复制照抄)。引用的过程当中,不要怕出错,即使引用错了也不要紧,我们再打开书本,找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能够强化我们的记忆,真正把书本里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知识。

重点书籍反复读

据说,毛主席一生看过《三国演义》70多遍,不管是在讲话还是在文章中,对三国演义当中的典故、事例信手拈来。

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艾滨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匀的,不是固定的一天忘掉几个,第二天又丢掉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这就告诉我们,你想掌握一本书的内容,就必须反复地去阅读,阅读的时间安排上,由密变疏,才能永久掌握书中的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