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国平:学校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

 张福涛lu70kpm9 2019-09-15
编者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在浙江地区家喻户晓,很多家长都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此学习,也有很多老师都梦想来到这里深造,是什么让镇海中学如此有魅力?有人认为镇海中学已经从优秀走向了卓越,那么对于一所要想走向卓越的学校来说,应该做些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吴国平校长怎么说。
从优秀走向卓越
要与时俱进,更要有文化传承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大多数高中学校在制订办学理念时过于守旧和僵化,无论是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乃至校训,在遣词用句上都存在相近、同质甚至雷同的现象,这无疑不利于优质教育生态的形成,也不利于学校特色的凝练,更不利于学生的差异发展。
名校之名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独特性。名校一般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个性,这些历史基因是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深厚根基,是不能被随意割裂、否定或另起炉灶的。名校要从优秀走向卓越,它的办学理念和办学个性应该是一脉相承并且与时俱进的。当前,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办学、特色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名校更应该重视对学校办学历史、文化脉络和教育内涵的挖掘梳理,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并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注入适应新的社会背景、教育背景的元素或者特质,使其办学理念更为先进,办学特色更为鲜明。
从优秀走向卓越
要直面办学现实,更要坚守办学理想
办学校、做教育始终会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这一点在高中教育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毋庸讳言,当前高中教育的理想与现实冲突,其实质还是应试与素质、分的教育还是人的教育之间的矛盾,其中涉及体制、历史、文化等深层次问题,很多限制因素将长期存在,并且不是一时、一校所能突破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点,尽可能缩小两者之间的对立差距。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曾经说过一句话:一所学校,没有升学率是万万不行的,但只有升学率也成不了一流学校。这句话是对现阶段高中教育理想与现实的一种形象描述,也表明乌托邦式的教育和唯分数的教育都是不可取的。作为名校,保持较高的升学率、重点率、进顶尖名校的学生数是应该的,当然这种成绩的取得也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实现。同时,名校更应满怀教育的理想与激情,应考虑如何积极拓展高中教育的丰富内涵,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终极幸福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对个性化、差异化、丰富多样、可选择性强的学校教育的要求,更好地满足国家对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高中名校只有在这些方面开展深入的、具有开创意义的探索和行动,才能进一步彰显其作为名校的历史价值和办学境界。
从优秀走向卓越
要尊重行政领导,更要有办学个性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内,所有公办学校的人、财、物等各种发展要素几乎都来自于政府部门的配置和供给,绝大多数名校也正是凭借着这些资源和特定历史阶段采取的一些保护性、针对性政策,再加上自身的不懈努力,才得以形成今天的名校。名校理应尊重行政部门对学校发展的规范引领,与其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继续争取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
当然,也不可否认,在现阶段追求教育均衡和公平中,上级行政部门对教育的投入、政策的定位必然会偏向于大多数普通校,他们的行政化理念和方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名校发展的羁绊。因此,名校应该在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保持自己的办学个性,能够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拥有对人、财、物、事的管理个性,在教师招聘、收入分配、干部选拔、招生政策、管理机制、课程教学、学校文化、考核评价等一系列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能自主决策、自主调控、权责自负。由此可见,没有学校的办学个性和来自上级行政部门的放权,名校之名必然会被削弱,也必定会被同质化。
从优秀走向卓越
校长要有教育思想,更要有感召力
从优秀走向卓越,校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的境界决定学校发展的高度,校长的能力决定学校发展的水平。名校校长必须有超乎平常的先进教育思想,才能作为舵手引领学校不断前行、不断超越,才能让名校在大浪淘沙中勇立潮头、卓尔不群。当然,校长的教育思想必须是基于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历史传统、面向未来发展的,绝不能故弄玄虚,热衷标新立异,或者说一套做一套,这种教育思想还应该具有内在的严密逻辑体系和外延的高效操作方略。
其实,对于校长而言,凝练其先进的教育思想也许并不是最困难的事,而树立被全体师生欣赏、尊重和信服的感召力才最有挑战性。校长倘若缺乏这份感召力,再先进的教育思想也会显得苍白无力,无法得以落实。校长的感召力实质上是校长综合素质的全方位展示及受众的正向反馈,名校校长必须有大视野、大胸怀、大担当,能始终保持对教育的理想和激情,能始终站在更为理性的水平上思考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问题,能非常清晰有力地传递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能全身心忘我地投入工作,对广大师生能发自内心的尊重、理解、包容、欣赏,真正做到发现人、凝聚人、成就人。当校长能够成为全体师生公认的可亲、可敬、可爱、可随的集智者、仁者、长者、朋友、榜样、领导者等诸多形象于一身时,他的引领、管理才会产生类似于亲其师、信其道的巨大感召力。
从优秀走向卓越
师生要有追求卓越的意识,更要有追求卓越的行动
师生是实现从优秀到卓越发展的主体力量,追求卓越毫无疑问应该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成为他们学习工作的行为方式、整体风貌和独特的学校文化基因,成为学校组织的集体无意识和群体动力。
追求卓越不能停留在口号和意识层面,而应实实在在地融入广大师生的日常行为中,否则,没有行动的追求卓越注定是空中楼阁。总体而言,名校师生应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陈规,不安于现状,思维活跃,讲求效率,致力于开创新局面,取得新突破。他们不固步自封,而是勇于超越,精益求精,努力做同类中的最好。具体到教师层面,教师应切实做到敬业、乐业、精业,要把敬业奉献当成自己的天职,视工作为事业,并至真至诚,要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致力于专业发展,致力于做名师、做大师、出精品。名校学生也应唾弃平庸,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博雅沉静,自觉涵育博大爱心、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和高雅品位,自觉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立志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奉献人类。只有每一名师生都能以卓越的标杆时时提醒、规束自己的言行,只有当追求卓越真正发于心、践于行,名校在由优秀到卓越的征程中才能积蓄不可阻挡的强大势能。
从优秀走向卓越
要有规范有序的管理,更要有充分尊重下的弹性
学校管理的目的是规范人、引领人、服务人、发展人、成就人,走向卓越的办学追求需要重建一个基于卓越发展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的学校管理体系,这实质上是学校管理系统的优化、提升,是一个在继承中创新、扬弃中升华的过程,也是一个将规范化管理和个性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课题。
规范与个性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命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能忽视一面而偏颇另一方。规范是基础,个性是规范基础之上的更高层次发展,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好比竞技体育中的常规动作和自选动作,只有把两类动作都表现好才能得高分。当然,对于已经具有一定发展水平的学校来说,个性的凸显可能是学校管理者更需要加以关注并重点努力的,也就是说需要更重视学生个性、教师个性和学校个性的培养与打造。所以,名校首先应做常规管理的典范,尽力放大常规管理的效用与魅力,在此基础上,管理者更需要充分信任管理对象的优势、潜能和自主发展能力,创造性地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管理对象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具有自我调整、自我选择、自我管理的余地和适应环境变化的余地,最终达到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境界。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文章作者: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