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宜昌库区水中发现“龙形”生物,专家说:有可能是蚺

 历史解密坊 2019-09-15

在湖北宜昌水库中,有网友无意间发现水中有一条疑似“龙”的生物在奋力游动,他赶忙用手机将其拍下。当生物专家们看到视频图像之后,却给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它究竟是不是龙呢?生物专家又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其地域文化之悠久,已逾2000多年的历史。宜昌市作为国家中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除了拥有汉宜高速公路、汉宜高速铁路、焦柳铁路等交通动脉外,最著名的国家工程还有“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电站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同时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三峡水电站大坝高185米,长2335米,蓄水位能达到175米,最大蓄水量能达到393亿立方米。现如今,三峡大坝已经成了当地著名的旅游胜地,每日能接待数以万计的游客。

龙形生物

2019年9月10日,一条关于三峡水库不明生物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视频作者宣称自己在三峡水库内发现了“龙”的踪迹,并用手机拍下了当时的画面。从视频中我们能够看到,就在拍摄地不远的水域中,一条黑色呈龙形的动物正在水中奋力游动,目测其体长超过了数米以上,旁边还有游客惊呼的声音:“看呀!是不是龙?”。

对于龙来说,想必众多读者都很熟悉,我们一直宣称自己是“龙的传人”,祖国各地也流传着各种不同的龙文化,如春节舞龙、二月二龙抬头、以及端午节赛龙舟等。
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神圣的象征,也是一种被崇拜的神兽。可是龙真的存在吗?有专家推测,龙的形象有可能是以鳄鱼为原型产生的,还有专家认为,龙的形象是远古时代各民族图腾的结合体,如鹿角、牛头、蛇身、鱼鳞、鹰爪等等。

三峡水库惊现“龙”的视频,经生物专家仔细的研究,他们对此发表了不同的见解。有专家认为,三峡水库中的“龙”很可能是一种特殊的鱼类,该鱼类身体较长,故此才能被网友们误认为是龙。可是关于鱼的具体种类,他们却无法进行确定,推测其很可能是一种尚未被发现的生物。
还有不少专家认为,从该动物在水中游动的姿势来看,它应该并不属于鱼类,而很可能是一种叫做“蚺”的生物。
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蚺”究竟是什么呢?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来说,蚺应该是一种蛇,而且是一种体型超大的蛇。蚺和蟒是有很大区别的,蚺蛇是一种卵胎生的动物,而蟒蛇则是单一的卵生动物。蚺的分布很广泛,主要分布于美洲,还有马达加斯加岛与新几内亚岛等热带以及亚热带地区。

按照正常思维来看,蚺既然是蛇类,它肯定带有极大的毒性,但事实恰恰相反,蚺不但没有毒反而性格温和,它捕获猎物的方式是“死亡缠绕”,即用身体紧紧缠绕猎物将其活活勒死,之后再整个吞入腹中。
别看蚺的体型硕大无比,可它们却是天生的游泳高手,成年蚺可以在水中与沼泽中自由上浮与下潜,偶尔还会捕鱼充饥。在南美洲的一些地区,当地居民经常会在沼泽内发现栖息的蚺。
2004年,国外新闻还报道称,亚马逊流域曾发生过一次蚺袭击人类的事件。当时几名钓鱼爱好者正在聚精会神的垂钓,却突然感觉脚下的小船在剧烈晃动,而当他们好不容易稳住小船后,一条足有水桶粗细的大蚺从水底钻出,旋即又潜入到河底,索性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后据专家分析,袭击小船的水蚺,很可能是误将漂浮在水上的小船当成了猎物,这才有了惊魂一幕。

我国并不是蚺的主要分布地区,所存在蚺的种类也极少,此次长江三峡水库发现“蚺”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状况良好,有利于各种珍稀动植物的生存,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对于地球大家庭来说,人类无疑是最强的霸主,可是在我们享受自然资源时,同样要有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意识。毕竟生物链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其中的成员都有存在的价值,可谓缺一不可。最后小编要说一句,保护地球,从我做起,让我们人类与地球母亲和谐相处,营造一个温馨又充满生机的绿色环境。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