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林早报 | 理清四种脾虚证,找到正确的养脾方法(下)

 yzg1977 2019-09-15


白露至,秋渐浓。

经过酷夏之后,脾脏多少已亏虚,

今天一起来看看自己脾脏到底有多虚吧?

昨天我们讲了2种脾虚证,

今天继续分享另外两种:

1.脾虚第三证:脾不统血

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

则气的固摄血液功能能正常发挥,

血液不会逸出脉外而发生出血。

如果脾气亏虚严重,

水谷精微不能很好吸收,

气血生化就会不足,气不摄血,

就会使血逸出脉外,出现各种出血。

主要表现为鼻子、牙齿、皮肤出血、尿血、

便血、女性月经过多、崩漏等血不循经的症状。

脾不统血以补气摄血为法,

服用人参归脾丸有很好的疗效,

特别对月经过多的女性。

2.脾虚第四证:脾气下陷

除了演变成脾不统血外,

脾气虚还可能恶化为另一个大怪:脾气下陷。

脾主升清,是指脾气上升,

并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

向上转输至心、肺、头目,

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说: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脾不升清,水谷精微与糟粕浊物就会混杂,

会导致完谷不化飧泄的症状。

脾气不上升,中气会下陷,就会出现久泻脱肛,

甚至内脏下垂如腹部坠胀、脱肛、女性子宫脱垂等症。

推荐食用补中益气丸,

这是一种非常「提气」的方剂,

对中气不足的患者有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