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老年人要想越来越聪明,只需一个方子两味药

 图书 馆员 2019-09-15
中老年人要想越来越聪明,只需一个方子两味药

四川广元旺苍县普济镇的张维敏老人四世同堂生活幸福,就在老人刚过完68岁生日不久,家人就总感觉到老人家经常拿东忘西,自言自语,早晨吃的什么饭,不到中午就忘了。老人的一个孙子从中央电视台看到一个述说老年人记忆力严重下降的宣传片,说的是一个得了老年痴呆症的人什么都不记得了,唯一能记得的就是他儿子喜欢吃饺子,从饭店给他儿子偷饺子的感人故事,马上就想到自家老人以后会不会也像电视中的那位老人那样,于是带着张老汉来到了成都的一家有名的三家医院的神经内科。一番检查以后,医生说老人家是脑动脉硬化,脑血管脂质斑块形成,脑供血不足,说这些症状表面上虽然掀不起大风大浪,但是一旦遇到应激情况,健康的小船随时都会沉没,即便不死,也会留下严重的生活不能自理和不认识人、找不到家等残疾。医生给开了这样一个方子,让老汉常年服用。

中老年人要想越来越聪明,只需一个方子两味药

老汉谨遵医嘱,连续服用了两年多,实践证明,这大医院的医生医术就是高明,老人在服用期间,不仅记忆力明显好转,不像以前那么爱忘事了,就连买菜算个账,那也是算得明明白白一清二楚,家里人还发现,老汉精气神比没吃这个方子之前都好很多,又像没得病之前爱逗重孙子玩儿了。家人领着老人到当地医院复查,对比了成都医院拍的脑血流图的片子,说脑血管狭窄的情况明显改善了,而且斑块部位减少了,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完全好转。

那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方子能让一个七旬老人的记忆力明显提升,脑供血不足明显好转,并且改变了老人的性格和人生命运呢?这个方子复杂吗?其他人能用吗?

其实,老人家用的方子非常简单,只有2味药,简单到不用开方子,只要列位看到了就能记下来,但这里要强调的是,虽然方子简单,但是功效却不简单。2味药,开辟新天地;一剂方,解救千万人。那么下面公布这2味药组成的方子,哪2味药呢?一味是丹参,一味是制首乌。等份的丹参和制首乌研磨成粉末状,搅拌均匀,用蜂蜜制成蜜丸,如果不怕味道苦涩,可以直接吃粉,一次一般5克左右,一日两次,可以每天服用。

这个方子适用于有血管堵塞、狭窄或者动脉硬化症状的中老年人使用,尤其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腔梗、脑萎缩前期的病人使用,功效经过验证还是不错的。

方中的丹参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止痛的功效,改善心脏供血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对抗血栓形成,提高纤溶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增强脑细胞活性等作用;而制首乌可以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明显,医学试验证明,高脂血症大鼠每日灌胃制首乌 4g/kg,连续 10日,能较显著地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及血清甘油三酯的含量;对于高脂血症鹌鹑,连续灌胃首乌4周,可明显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心脑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明显。

中老年人要想越来越聪明,只需一个方子两味药

所以这2味药搭配使用,降低血脂,减轻动脉硬化,增强心脑供血能力,修复血管和细胞,是中老年人难得的效果好,方剂简单价格便宜实用的好方法,值得大家一用。

老人“饭困”小心脑梗

一位83岁的老人,最近吃饭的时候,她用筷子的手变得特别笨,夹不住菜,甚至筷子会从手中掉下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又迷迷糊糊,别人和她说话也得不到回应,但过一会儿又好如常人。邻居都说她是“饭困”(吃过饭后乏力瞌睡)。子女送她到医院检查,查血压正常,血黏度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心肺无异常发现。颅脑CT检查显示,老人有轻度脑萎缩,无梗塞出血病灶。多普勒检查报告为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医生诊断她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人多有脑动脉硬化、血管狭窄、脑供血不足等症状。吃饭的时候和饭后由于更多的血液流向消化系统,而脑部血液供应相应减少,特别是患有脑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本来就有脑供血不足,这时就会更加明显。脑细胞缺血缺氧会导致一系列脑部症状,如头昏、头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常常也是脑梗塞先兆,不可忽视。

  因此,当老人出现头昏、头晕、眼前黑蒙、言语不清等先兆症状时,要及时就医,给予降血脂、改善脑循环及抗凝药物,以防病情发展。    

  (《健康报》)

谨防用药不当引起脑中风

脑中风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脑中风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脑中风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引起脑中风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所致。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多种药物使用不当亦可导致脑中风发生,药物已成为诱发脑中风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诱因。对此有关专家提出醒中老年朋友们在服用药物时应提高警惕,不可忙目服用。具体说来,可引起脑中风的常见药物有以下七类:

一、降压类药物:长期患有高血压但又没有发现自己患血压高的人,平时已习惯于在较高血压下维持其脑部血液灌流,一旦发现血压偏高,降压心切,便大量使用降压药物,甚至多种药物同时服用,致使血压在短时间里突然大幅度下降,结果使脑部血供不足,血流缓慢,血液易于凝集,对于已有脑动脉硬化、动脉内膜表面粗糙不平的中老年人,很容易发生脑血栓形成,堵塞血管,招致缺血性脑中风。因此,使用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切不可操之过急,应合理用药,使血压逐渐下降至理想水平。

二、利尿类药物:速尿、双氢克尿塞等利尿药直接作用于肾脏,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出。若中老年人使用利尿类药物剂量过大,尿液排出增多,易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可导致血液浓缩,粘滞性增加,易导致脑血栓形成。原有脑动脉硬化、血液粘滞度较高的中老年人应慎用利尿类降压药物。

三、解热镇痛类药物:高热病人往往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热,这些药物均是通过大量散热而使体温下降,继而使人大量出汗,失去水分。伴有呕吐、腹泻的中老年人,发汗后致使机体缺水严重,造成血液浓缩,粘滞性增加,促使血栓形成。因此,中老年人发烧时,最好不服用此类药物,而以物理降温为好。非用不可时,大量出汗之后,应及时通过饮用糖盐水或静脉点滴补液等方法补充水分,切不可大意。

四、止血药物:中老年人发生出血性疾病时,常应用止血敏、止血芳酸、6-氨基己酸、安络血等止血药。这些药物虽然有止血作用,但过量使用易引起血栓形成,阻塞脑血管,导致局部急性缺血,出现脑中风。特别是脑动脉硬化、血脂偏高的中老年人,血液更易凝固形成血栓。因此,有血栓形成倾向性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禁用此类药物。

五、抗凝药物:心脏瓣膜病已行机械瓣置换或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等。若抗凝药用量过大,容易引起脑溢血。因此,在服用抗凝药时,一定要加强凝血功能的检测,以防发生意外。

六、镇静药物:许多镇静、安眠药物如氯丙嗪、水合氯醛等,在起镇静作用的同时,也可抑制心脏,扩充血管,如用之不当,特别是在超量服用时,可引起血压下降,影响大脑血流量,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而发生脑中风。

七、滋补保健:中药如人参等,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长期服用时,有发生脑血管破裂,造成脑溢血的可能。因此,切不可盲目滥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