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最经典的无题诗,到底是写爱情还是别有寄托?

 青蒿绿叶 2019-09-15

李商隐的无题诗,我们大多当成爱情诗来读,但是,李商隐的无题诗有很多并不是纯粹的无题诗,而是别有寄托,仔细区分这些无题诗的主题,是欣赏李商隐无题诗的第一道门槛。

清代学者冯浩,在研究了李商隐几十年后,写下两段结论。其一云:

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有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知实有寄托者多,直作艳情者少,夹杂不分,令人迷乱耳。

其二云:

《无题》诸什,余深病前人动指令狐,初稿尽为翻驳,及审定行年,细探心曲,乃知屡启陈情之时,无非借艳情以寄慨。盖义山初心,依恃惟在彭阳,其后良君久持政柄,舍此旧好,更何求援?

这两段话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李商隐的无题诗,纯写爱情的少,有所寄托者多。

冯浩刚开始也很讨厌前人评李商隐无题诗时,动辄说是隐喻李商隐与令狐绹的关系,但冯浩深入研究李商隐的生平后,发现李商隐并不一个风流浪子,所以,他的那些艳情诗,很多都是有所隐喻的。

今天小楼主要精读李商隐无题中最经典的一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分析它到底是纯粹的爱情诗,还是别有寄托。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写爱情还是别有寄托?

书法李商隐《无题》诗

一、这首无题诗是写爱情,还是别有寄托呢?

关于这首无题诗的主题,自古以来有很多评家认为是寄寓诗人与令狐绹的关系。

清人姜炳璋说:“此亦寄绹之作。‘东风’指绹,言绹不为主持,而王、郑之交好皆凋落殆尽也。”

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评家认为是寄绹之作,就要先了解李商隐和令狐绹的关系。

令狐绹是令狐楚的儿子。文宗大和三年(829),朝廷元老令狐楚到洛阳任东都留守,十七岁的李商隐带着自己的诗文前去拜谒,希望能得到令狐楚的赏识。令狐楚一见李商隐的诗文,大为赞赏,让他跟自己的儿子令狐绹结交,还常带他出入王公贵族的宴会。

这年十一月,令狐楚正式聘请李商隐到自己的幕府作巡官。节度使幕中,大多是早已入仕的官员,而李商隐却只是一介“白衣”,因此常被人议论,但令狐楚对他特别照顾。李商隐在《上令狐相公状一》中说:“人誉公怜,人谮公骂。”可见李商隐对令狐楚是非常感恩的。

令狐楚对李商隐不仅在生活上很照顾,在写作上也对李商隐有所点拨,年轻时的李商隐,写得一手漂亮的古文,但却不精骈文,而当时朝廷的章奏及社会上流行的文章书信,一般都是用骈文写成的,令狐楚是当时的骈文大家,李商隐在他的指导下,成为晚唐首屈一指的骈文大家。

文宗开成二年(837),李商隐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这一次,他考上了,但不是因为他文才发挥得特别好,而是因为他这一年的机缘特别好,他的恩师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时任左拾遗,与当时的主考官高锴交情颇深,经他极力推荐,李商隐才考上功名。

所以说,令狐一家,对李商隐来说可谓是恩重如山,李商隐在《上令狐相公状五》中说:“自卵而翼,皆出于生成,碎首糜躯,莫知其报效。”极言感激之情。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写爱情还是别有寄托?

李商隐黄杨木雕像

然而,这一年冬天,令狐楚去逝,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治今甘肃泾川县北)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并将女儿嫁给了他。

王茂元是当时“牛李党争”中李党的成员,而令狐父子则的牛党的成员,因此,李商隐此举,被看成是对恩师一家的背叛,从此,李商隐和情如兄弟的令狐绹分道扬镳。

这样的结果,对李商隐来说是痛苦难言的,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李商隐也只好用隐讳的方式来表达他内心的这种痛苦。在李商隐的诗中,《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无题·重帷深下莫愁堂》等诗,表面上是写爱情,但实则是寄绹之作。

回到《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首诗也是寄绹之作吗?

我们以诗中抒写的情感与李商隐和令狐绹的关系对照,就会发现两者不相符合。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抒写的情感,是矢志不移的,是心心相印的。而李商隐与令狐绹的关系,从李商隐成为李党的那一刻起,便产生了裂痕,即使李商隐对令狐绹仍抱有深情,但令狐绹对李商隐却颇有怨恨。

令狐绹当相国时,李商隐的靠山郑亚被贬,李商隐北归,生活再次陷入困难,此时李商隐再次希望令狐绹施以援手,而令狐绹根本不理他,可见两人的关系早已不是心心相印的知己关系。

如果说诗中寄寓他与令狐绹的关系的话,那么诗中抒写的应该是离骚式的单相思之情,而不是双方心心相印,彼此深情体贴的爱情。

所以,这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纯粹抒写爱情的诗。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写爱情还是别有寄托?

二、李商隐的爱情事迹

既然这首诗是写爱情,那就有必要了解一下李商隐的爱情事迹。

李商隐早年曾在玉阳山学道,他居住的地方,离灵都观很近,中间仅隔着一条玉溪。

灵都观是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建造的宫殿式的大寺观,后来,灵都观成了唐王朝公主入道时所居的道观。

在玉阳山上,李商隐认识了许多伴随公主入道的宫女,并爱上了一位精于音律的宋氏女宫人,但他们的爱情不被现实容许,相隔一溪,却不能时时相会,双方只能暗中传递书笺,借诗传情。

后来李商隐和宋氏宫人之间的秘密泄露了,女宫人被迫离开玉阳山,两人从此陌路。虽然两人后来在长安重逢,但终究不能在一起。

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纯粹抒情,不杂叙事,所以很难考证诗中本事,它是不是写给宋氏女宫人的呢?很难说,但诗中表达的那种在爱情间阻的情况下愈发深挚忠贞的情感,与他跟宋氏女宫人之间的情感是十分贴合的。

三、全诗解析

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是爱情诗中的不朽名篇,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相见时难别亦难。曹丕《燕歌行》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植《当来日大难》有“别易会难,各尽杯觞”,都在强调分别容易相见困难,李商隐再进一层,说分别同样难,这里的难,不是聚久难别,而是分别时的不舍,内心种种深情,不愿分别,所以以离别时分外痛苦。

清人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中说:“人情易合者必易离,惟相见难,则别亦验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指春风。此句移情于物,春风绵软无力,百花残谢凋零,传达出一种极为缠绵哀伤的情绪。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颔联用比喻的手法,写至死不渝的痴情,是写爱情的千古绝句。

春蚕吐丝,至死方尽,蜡烛燃烧,边烧边流下烛泪,直到整支烛都烧成灰,烛泪始干。

“丝”与“思”同音,春蚕吐丝,象征着爱情双方无穷无尽的思念。“丝”与“泪”,语极凄凄,在传达爱情的忠贞不渝的同时,传达出一种无比的哀伤与痛苦,让人读之欲泣。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镜,名词用作动词,意为对镜梳妆。但,只。

诗至颈联,转到意中人的情境,仿佛诗人的目光,跨过重重阻隔,来到了意中人的身边,我们仿佛能看到,诗人正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意中人。

诗人设想,意中人早晨起来,对镜梳妆,盯着镜中的自己,只怕自己秀发中生了白发,怕生白发,一是担心自己容颜老去,不能以最美的容颜再见恋人,二是悲叹如此大好年华,竟不是能与恋人共同渡过。夜里吟诗,吟的也许就是诗人写去的诗,她应该会感到月光清冷。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海中仙山,这里喻指意中人居所。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座前传递消息之神鸟。殷勤:情谊恳切深厚。探看(kān):探望。

尾联说意中人所居之处不远,希望青鸟代为探望,传达自己的殷殷情意。

相去不远,可书信长相往来,然用“蓬山”之典,仙山缥缈,青鸟难觅,真能音讯相通?于是这安慰里带有一种无望的悲思。诗人在面对这无望的爱情时,用幻想来安慰自己,如此情致,读来悲不自禁。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写爱情还是别有寄托?

李商隐此诗,摒弃了具体情事的描写,将他对爱情的体验提炼、纯化、升华为结晶,以表达爱情间阻情况下愈发深挚忠贞的感情。全诗千回百转,字字刻骨,句句铭心,千载情诗,无出其右。

清代王渔洋《唐贤小三昧集续集》评:“玉溪《无题》诸作,深情丽藻,千古无双,读之但觉魂摇心死,亦不能名言其所以佳也。”

文 | 谢小楼

精读《唐诗三百首》: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