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纪十三(一)--风月尚书

 zqbxi 2019-09-15
     (《为书戒子崧》)吾家世清廉,故常居贫素,至於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不经营而已。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每念叨窃若斯,岂由才致?仰藉先代风范,及以福庆,故臻此耳。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
  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详求此言,信非徒语。吾虽不敏,实有本志,庶得遵奉斯义,不敢坠失。所以显贵以来,将三十载,门人故旧,亟荐便宜,或使创辟田园,或劝兴立邸店,又欲舳舻运致,亦令货殖聚敛。若此事众,皆距而不纳,非谓拔葵去织,且欲省息纷纭。中年聊於东田闲营小园者,非在播艺以要利人,正欲穿池种树,少寄情赏。又以郊际闲旷,终可为宅,傥获悬车致事,实欲歌哭於斯,慧日十住等,既应营婚,又须住止。吾清明门宅,无相容处,所以尔者,亦复有以。前割西边,施宣武寺,既失西厢,不复方幅,意亦谓此逆旅舍耳,何事须华?常恨时人,谓是我宅。古往今来,豪富继踵,高门甲第,连阖洞房,宛其死矣,定是谁室?但不能不为培娄之山,聚石移果,杂以花卉,以娱休沐,用托性灵,随便架立,不在广大,惟功德处,小以为好,所以内中逼促,无复房宇,近营东边儿孙二宅,乃藉十住南还之资,其中所须,犹为不少,既牵挽不至,又不可中途而辍,郊间之园,遂不办保,货与韦黯,乃获百金,成就两宅,已消其半。寻园价所得,何以至此,由吾经始历年,粗已成立,桃李茂密,桐竹成阴,眷陌交通,渠畎相属,华楼迥谢,颇有临眺之美,孤峰丛薄,不无纠纷之兴,渎中并饶菰蒋,湖里殊富芰荷,虽云人外,城阙密迩,韦生欲之,亦雅有情趣,追述此事,非有吝心,盖是笔势。所至耳。忆谢灵运山家诗云:中为天地物,今成鄙夫有。吾此园有之二十载矣,今为天地物,物之与我,相校几何哉?此吾所馀,今以分汝,营小田舍,亲累既多,理亦须此。且释氏之教,以财物谓之外命,儒典亦称何以聚人曰财。况汝曹常情,安得忘此?闻汝所买姑熟田地,甚为舄卤,弥复可安。所以如此,非物竞故也。虽事异寝丘,聊可仿佛。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於官。既已营之,宜使成立,进退两亡,更贻耻笑。若有所收获,汝可自分赡内外大小,宜令得所,非吾所知,又复应沾之诸女耳。汝既居长,故有此及。凡为人长,殊复不易,当使中外谐缉,人无间言,先物後己,然後可贵。老生云:後其身而身先,若能尔者,更招巨利,汝当自勖,见贤思齐,不宜忽略,以弃日也。弃日乃是弃身,身名美恶,岂不大哉?可不慎欤?今之所敕,略言此意,正谓为家已来,不事资产,既立墅舍,以乖旧业,陈其始末,无愧怀抱。兼吾年时朽暮,心力稍殚,牵课奉公,略不克举,其中馀暇,裁可自休,或复冬日之阳,夏日之阴,良辰美景,文案闲隙,负杖蹑蹑,逍遥陋馆,临池观鱼,披林听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求数刻之暂乐,庶居常以待终,不宜复劳家间细务。汝交关既定,此书又行,凡所资须,付给如别,自兹以後,吾不复言及田事,汝亦勿复与吾言之。假使尧水汤旱,吾岂知如何?若其满庾盈箱,尔之幸遇,如斯之事,并无俟令吾知也。记云: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今且望汝全吾此志,则无所恨矣。

梁纪十三(一)--风月尚书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南朝徐勉在《為書戒子崧》中的名句“人遺子孫以財,我遺子孫以清白”讓我至今銘記于心。它告誡我,無論貧富,無論貴賤,一定要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把人格的完善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徐勉曾任吏部尚書、中書令等高官要職,尚且居官守廉,甘于貧寒,對待上門求官之人,一句“今夕只可談風月,不宜及公事”而泰然處之,這般“明若日月而堅若金石”的高尚人格,至今仍讓後人欽佩不已。

 而西漢時的丞相石慶,在上書武帝的辭職信中,一句超脫淡然的“乞骸骨歸,避賢者路”,讓人不得不刮目相看。自古以來,多少封建官吏,有誰肯將百姓流亡、糧倉空虛歸罪于自己的輔君治國無方?他不光主動引咎辭職,奉還相印,還懇請皇帝另選賢人,不擋賢者之路。身處以皇權為中心的古人,尚有這等自知之明,今若有屍位素餐者,則可以石慶為鑒。

面對地方封建官僚的威脅和恐嚇,明代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李贄表現出了不躲避、不求饒的罕見鬥爭精神。在《與耿克念》的書信中,慷慨道出“故我可殺不可去,我頭可斷而我身不可辱”的豪言壯語,讓我們不得不為其視死如歸的樂觀精神所深深感染。他決心要做個“出格丈夫”,反對封建思想的禁錮和人格束縛,時刻以正義守護神的精神要求自己。他這種獻身無憾的戰士本色,令人肅然起敬。

   無論是徐勉、石慶或是李贄,他們無一不是在表達一種“君子坦蕩蕩”的人生哲學。

   坦蕩人生,就是讓自己心靈深處恬然安謐,舒適自在。是“不思生色,不思勝負,不思榮辱,心無煩惱,形無勞倦”的一種精神境界。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心境寧靜而又恬淡寡欲,面對大千世界的紛繁誘惑,真正做到心如止水,靜如處子,不為其所動,不為其所惑。

坦蕩人生,就是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所謂“做官,當如將軍對敵;做人,當如處子防身。將軍失機,則一敗涂地;處子失節,則萬事瓦裂。”的處世態度。人生是嚴肅的,我們必須要以認真的態度去對待,不能沉溺于世俗權貴、功名利祿、貪圖享樂的欲望之中,而要謹慎自守,潔身自好。

 坦蕩人生,就是保持快樂的心境,坦然面對人生的挑戰,笑對人生,化憂為樂,永遠保持健康的心態,是“人相忘于道術,魚相忘與江湖”的曠達、灑脫的人生哲學。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生命之舟不免會經歷風雨坎坷,既然躲不過,那麼我們就努力跋涉,奮勇攀登,迎頭趕上,勇敢面對一切挑戰。

坦蕩,是一片秋葉飄零的無怨,是一朵浮雲化雨的無悔,是在滾滾紅塵之中,那最自然的一道風景。請不要認為世俗太多而無法坦蕩,請不要經受過挫折就放棄坦蕩。

 坦蕩人生是一面光彩照人的明鏡!它激勵我前行、督促我奮進。


      起旃蒙单阏(乙卯),尽强圉大荒落(丁巳),凡三年。

    高祖武皇帝大同元年(乙卯,公元五三五年)

    春,正月,戊申朔,大赦,改元。

    是日,魏文帝卽位于城西,大赦,改元大统,追尊父京兆王为文景皇帝,妣杨氏为皇后。

    魏渭州刺史可朱浑道元先附侯莫陈悦,悦死,丞相泰攻之,不能克,与盟而罢。道元世居怀朔,与东魏丞相欢善,又母兄皆在邺,由是常与欢通。泰欲击之,道元帅所部三千户西北渡乌兰津抵灵州,灵州刺史曹泥资送至云州。欢闻之,遣资粮迎候,拜车骑大将军。

    道元至晋阳,欢始闻孝武帝之丧,启请举哀制服。东魏主使羣臣议之,太学博士潘崇和以为:“君遇臣不以礼则无反服,是以汤之民不哭桀,周武之民不服纣。”国子博士卫旣隆、李同轨议以为:“高后于永熙离绝未彰,宜为之服。”东魏从之。

    魏骁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李虎等招谕费也头之众,与之共攻灵州,凡四旬,曹泥请降。

    己酉,魏进丞相略阳公泰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封安定王;泰固辞王爵及录尚书,乃封安定公。以尚书令斛斯椿为太保,广平王赞为司徒。

    乙卯,魏主立妃乙弗氏为皇后,子钦为皇太子。后仁恕节俭,不妬忌,帝甚重之。

    稽胡刘蠡升,自孝昌以来,自称天子,改元神嘉,居云阳谷;魏之边境常被其患,谓之“胡荒”。壬戌,东魏丞相欢袭击,大破之。

    勃海世子澄通于欢妾郑氏,欢归,一婢告之,二婢为证;欢杖澄一百而幽之,娄妃亦隔绝不得见。欢纳魏敬宗之后尔朱氏,有宠,生子浟,欢欲立之。澄求救于司马子如。子如入见欢,伪为不知者,请见娄妃;欢告其故。子如曰:“消难亦通子如妾(消难也和我的小妾私通了),此事正可掩覆。妃是王结发妇,常以父母家财奉王;王在怀朔被杖,背无完皮,妃昼夜供侍;后避葛贼,同走幷州,贫困,妃然马矢自作靴(王妃点燃马粪作饭,亲自制作靴子);恩义何可忘也!夫妇相宜,女配至尊,男承大业。且娄领军之勋,何宜摇动!一女子如草芥,况婢言不必信邪!”欢因使子如更鞫jū之。子如见澄,尤之(便责怪他)曰:“男儿何意畏威自诬!”因敎二婢反其辞,胁告者自缢,乃启欢曰:“果虚言也。”欢大悦,召娄妃及澄。妃遥见欢,一步一叩头,澄且拜且进,父子、夫妇相泣,复如初。欢置酒曰:“全我父子者,司马子如也!”赐之黄金百三十斤。

    甲子,魏以广陵王欣为太傅,仪同三司万俟寿洛干为司空。

    己巳,东魏以丞相欢为相国,假黄钺,殊礼;固辞。

    东魏大行台尚书司马子如帅大都督窦泰、太州刺史韩轨等攻潼关,魏丞相泰军于霸上。子如与轨回军,从蒲津宵济(连夜渡河),攻华州。时修城未毕,梯倚城外,比晓,东魏人乘梯而入。刺史王罴卧尚未起,闻合外匈匈有声,袒身露髻徒跣,持白梃大呼而出,东魏人见之惊却。罴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子如等遂引去。

    二月,辛巳,上祀明堂。

    壬午,东魏以咸阳王坦为太傅,西河王悰为太尉。

    东魏使尚书右仆射高隆之发十万夫撤洛阳宫殿,运其材入邺。(建与毁不知折腾了多少次,罪过。)

    丁亥,上耕藉田。

    东魏仪同三司娄昭等攻兖州,樊子鹄使前胶州刺史严思达守东平,昭攻拔之。遂引兵围瑕丘,久不下,昭以水灌城;己丑,大野拔见子鹄计事(乘樊子鹄议事之机),因斩其首以降。始,子鹄以众少,悉驱老弱为兵,子鹄死,各散走。诸将劝娄昭尽捕诛之,昭曰:“此州不幸,横被残贼,跂望官军以救涂炭。今复诛之,民将谁诉!”皆舍之。

    戊戌,司州刺史陈庆之伐东魏,与豫州刺史尧雄战,不利而还。

    三月,辛酉,东魏以高盛为太尉,高敖曹为司徒,济阴王晖业为司空。

    东魏丞相欢伪与刘蠡升约和,许以女妻其太子。蠡升不设备,欢举兵袭之,辛酉,蠡升北部王斩蠡升(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人,北魏末年稽胡(山胡)领袖。)首以降。余众复立其子南海王,欢进击,擒之,俘其皇后、诸王、公卿以下四百余人,华、夷五万余户。

    壬申,欢入朝于邺,以孝武帝后妻彭城王韶。

    魏丞相泰以军旅未息,吏民劳弊,命所司斟酌古今可以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条新制,奏行之。

    泰用武功苏绰为行台郎中,居岁余,泰未之知也,而台中皆称其能,有疑事皆就决之。泰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议之。出,以告绰,绰为之区处,惠达入白之,泰称善,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且称绰有王佐之才,泰乃擢绰为著作郎。泰与公卿如昆明池观渔,行至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泰召绰问之,具以状对。泰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应对如流。泰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政事,卧而听之;绰指陈为治之要,泰起,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卽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绰始制文案程序朱出、墨入(用红笔批出,用黑笔签收。古文真够简洁。)及计帐、户籍之法,后人多遵用之。

    东魏以封延之为青州刺史,代侯渊。渊旣失州任而惧,行及广川,遂反,夜,袭青州南郭,劫掠郡县。夏,四月,丞相欢使济州刺史蔡儁讨之。渊部下多叛,渊欲南奔,于道为卖浆者所斩,(神武尖山人,定州刺史、大都督、渔阳郡开国公。)送首于邺。

    元庆和攻东魏城父,丞相欢遣高敖曹帅三万人趣项,窦泰帅三万人趣城父,侯景帅三万人趣彭城,以任祥为东南道行台仆射,节度诸军。

    五月,魏加丞相泰柱国。

    元庆和引兵逼东魏南兖州,东魏洛州刺史韩贤拒之。六月,庆和攻南顿,豫州刺史尧雄破之。

    秋,七月,甲戌,魏以开府仪同三司念贤为太尉,万俟寿洛干为司徒,开府仪同三司越勒肱为司空。

    益州刺史鄱阳王范、南梁州刺史樊文炽合兵围晋寿,魏东益州刺史傅敬和来降。范,恢之子;敬和,竖眼之子也。

    魏下诏数高欢二十罪,且曰:“朕将亲总六军,与丞相扫除凶丑。”欢亦移檄于魏,谓宇文黑獭、斛斯椿为逆徒,且言“今分命诸将,领兵百万,刻期西讨。”

    东魏遣行台元晏击元庆和。

    或告东魏司空济阴王晖业与七兵尚书薛琡贰于魏,八月,辛卯,执送晋阳,皆免官。

    甲午,东魏发民七万六千人作新宫于邺,使仆射高隆之与司空胄曹参军辛术共营之,筑邺南城周二十五里。术,琛之子也。

    赵刚自蛮中往见东魏东荆州刺史赵郡李愍,劝令附魏,愍从之,刚由是得至长安。丞相泰以刚为左光禄大夫。刚说泰召贺拔胜、独孤信等于梁,泰使刚来请之。

    九月,丁巳,东魏以开府仪同三司襄城王旭为司空。

    冬,十月,魏太师上党文宣王长孙稚卒。(长孙稚(?-535年),字承业,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将领、官员。北魏司空、上党王长孙道生曾孙,征南大将军、上党王长孙观之子。本名长孙冀归,北魏孝文帝以其年幼继承家业,赐名长孙稚(《北史》记载因避唐高宗李治名讳故改称长孙稚)。长孙稚历任前将军、抚军大将军等职,封公爵。孝昌二年(526年),征伐反叛的五原人鲜于修礼时,因兵败被免职,不久因功复职,并进封上党王,又改封冯翊王,后降为郡公。北魏分裂后随孝武帝元修出关,投奔西魏掌权的宇文泰,受封太师,录尚书事,复封上党王。大统元年(535年),长孙稚去世。追赠假黄钺、大丞相、都督三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谥号文宣。)

    魏秦州刺史王超世,丞相泰之内兄也,骄而黩货,泰奏请加法,诏赐死。

    十一月,丁未,侍中、中卫将军徐勉卒。(徐勉(公元466-535年),字修仁,汉族,东海郯人(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南朝梁文学家、中书令,因"居敬行简称为简,执心决断为肃",死后谥"简肃公"。嫡传后人为缅怀继承徐勉的高风亮节,将堂号定为"风月堂"。)勉虽骨鲠不及范云,亦不阿意苟合,故梁世言贤相者称范、徐云。

    癸丑,东魏主祀圜丘。

    甲午,东魏阊阖门灾。门之初成也,高隆之乘马远望,谓其匠曰:“西南独高一寸。”量之果然,太府卿任忻集自矜其巧,不肯改。隆之恨之,至是谮于丞相欢曰:“忻集潜通西魏,令人故烧之。”欢斩之。

    北梁州刺史兰钦引兵攻南郑,魏梁州刺史元罗举州降。

    东魏以丞相欢之子洋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太原公。洋内明决而外如不慧,兄弟及众人皆嗤鄙之;独欢异之,谓长史薛琡曰:“此儿识虑过吾。”幼时,欢尝欲观诸子意识,使各治乱丝,洋独抽刀斩之,曰:“乱者必斩!”又各配兵四出,使都督彭乐帅甲骑伪攻之,兄澄等皆怖桡,洋独勒众与乐相格,乐免胄言情,犹擒之以献。(洋隆重登台。)

    初,大行台右丞杨愔从兄岐州刺史幼卿,以直言为孝武帝所杀,愔同列郭秀害其能,恐之曰:“高王欲送卿于帝所。”愔惧,变姓名逃于田横岛。久之,欢闻其尚在,召为太原公开府司马,顷之,复为大行台右丞。

    十二月,甲午,东魏文武官量事给禄。

    魏以念贤为太傅,河州刺史梁景叡为太尉。

    是岁,鄱阳妖贼鲜于琛改元上愿,有众万余人。鄱阳内史吴郡陆襄讨擒之,按治党与,无滥死者。民歌之曰:“鲜于平后善恶分,民无枉死赖陆君。”

    柔然头兵可汗求婚于东魏,丞相欢以常山王妹为兰陵公主,妻之。柔然数侵魏,魏使中书舍人库狄峙奉使至柔然,与约和亲,由是柔然不复为寇。

    武帝大同二年(丙辰,公元五三六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