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蔚:曼殊画出的是山水的灵魂——《曼殊画话118题》46

 昵称16627923 2019-09-15

四十六、山水的灵魂

《华罗胜景》是曼殊的一幅名作。

所谓“华”,指日本东京北方的日光山华严瀑布,系日本著名风景胜地。群山琦伟,松木蓊郁,瀑布绚丽,天湖碧澈。陈独秀仲子)《华严瀑布诗》盛赞其地:“湖水深且碧,波静潋微白。东注落为泷,高悬一千尺。”抬头望去,“矫若天龙垂,倒挂玲珑石”;侧耳倾听,“仰瞻连奔雷,俯视迷霾雾”。

所谓“罗”,指罗浮山,在我国广东省惠州附近,跨博罗增城龙门三县,纵横250 公里,有400多个大小峰峦,主峰飞云峰顶海拔1282米。山多瀑布、泉水,风景亦极秀丽,颇多寺院,种植梅花甚著,为中游览胜地。曼殊曾行脚于此,十分喜爱。后在日本,亦曾“久欲南归罗浮”;“日坐愁城”时,也曾想“返罗浮静居数月”。

此图系1909年初,曼殊南京讲学祗垣精舍犯病,“束装东归”后,在日本修养时所作。它将中国罗浮日本华严两处瑰丽风光综合加以表现,成为一天然美丽之景,山水人物,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毫无拼凑生接之感;渗透在画面里的、对自然和人生社会的思索与感悟,又十分深厚,富含哲理。

画跋写道:“华严瀑布在日光山蓬瀛绝胜处也。仲子曾作《华严瀑布诗》十有四章。词况丽瞻。又忆昔入罗浮,过黍珠庵,读破壁间氏女诗,有‘百尺水帘飞白虹,笙箫松柏语天风。’亦可诵。予今作是图,未识可有之胜否?”

《华罗胜景》果然是罗浮山华严瀑布两处风景的综合写照吗?完全不是。图上没有华罗两地的任何代表性景观。罗浮山400多处大小山峰,图上看不到一处。奇峰怪石、飞瀑名泉和洞天奇景,是罗浮山的三大特色,图上更没有。华严瀑布,地处1269米的高地,中禅寺湖水,从700米高处下冲,水面宽达7米,声势浩大,猛若“奔雷”。但是,从画面中,人们看到的却是遥远山间的一条平稳的水带,并没有“矫若天龙垂”的气势。

曼殊多次描绘过瀑布,例如:《寄钵邏罕》、《云崖松瀑图》、《登峰造极图》、为卓生绘《山水立轴》、《驻马题石图》等。所绘瀑布,都没有暴烈的倾向,反而与宁静的画面十分协调,有的甚至富有禅意,构成了令人神往的“方外”精神家园。《华罗胜景》里所写的瀑布,与上述诸图里的瀑布没有多大区别,只有瀑布的一般性,没有两地瀑布的独特性。就是说,从画面看,曼殊所写,没有一处表现的是特有的地貌、建筑、景观。他写的根本就不是

那,为什么曼殊要说自己写的是“之胜”?

原来,他不是写实;他写的是在他心里留下的印象,是他想象里的。作为僧人,曼殊是用佛徒特有的“出世”的眼光看的,他感知到的只是孤僧、孤松,是高大厚重的崖石,是空蒙辽阔的宇宙,他记得最牢的是黍珠庵破壁间氏女诗:“百尺水帘飞白虹,笙箫松柏语天风。”凡是与禅意不符的,他一概没有在意,全都忽略了,视而无睹。普通游客在这里看到的是美丽的实在的山水,曼殊感知的却是蕴含在山水里的无限禅意。

曼殊所画实物,并非两地特有之物,只是他为了表现他所感知的这个“方外”的精神世界而随手任意抓来的几个零件的搭配;他认为:只有用这些零件,而且只有这样搭配,才能最充分地表达他的所思所想。至于,它们像不像之物,是否真的客观存在,根本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他要表达的,是他的印象,是他的主观世界。

曼殊绘出的,不是罗浮华严具体的山与水,而是山水的灵魂,是僧人曼殊所感触到的山水的清洁的灵魂。

《华罗胜景》原刊《天荒画集》。《天荒画集》1917年出版于广州,刊有曼殊五画,此为第二幅。在2018年、为纪念苏曼殊逝世一百周年而出版的《曼殊妙跡百帧》一书中,此画为第58幅。




(图5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