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影像方志| 阿拉善左旗:民族交融丝路驼铃回响千年 塞外古城摔跤勇士雄壮矫健央视科教 今天CCTV-102019.9.16 20:50 播出《中国影像方志》内蒙古卷 阿拉善左旗篇

 步步清莲书屋 2019-09-15

CCTV-10

2019.9.16 20:50 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内蒙古卷 

阿拉善左旗篇

 

阿拉善左旗篇 预告片


巍峨陡峻的贺兰山,阻挡了自东而来的水汽,却用氲积的甘泉滋养了阿拉善。独特的地理位置,更是阻挡了战火烽烟的蔓延。片片水草丰美的沙漠湖泊,在千百年间,一直是匈奴、鲜卑、蒙古等诸多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的乐园。



阿拉善的名字,便与雄伟的贺兰山脉,息息相关。



西夏向来称贺兰山为“阿剌(la 轻声)筛”,这一称谓被蒙古族沿用下来。元代以后,“阿剌筛”在蒙古族的口口相传中逐渐发生音转,并最终成为了这片苍茫大地的名字——“阿拉善”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设置阿拉善和硕特旗,正式有了行政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数次行政调整,1961年4月阿拉善旗被划分为左右两旗,因蒙古语中以东为左,毗邻贺兰山的阿拉善左旗自此诞生。



定远营:“塞外小北京”


游牧为生的蒙古族向来逐水草而居,可阿拉善的蒙古族却拥有一座城。它和北京远隔千里,但却曾有着“塞外小北京”的别称。它被称作“定远营”。


民居大部分为四合院样式,具有典型的明清时期北京民居的建筑风格。彰显着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妙。



清朝前期,西北局势动乱。清雍正八年(1730年),清廷在贺兰山西麓择址修建定远营。清朝大将岳钟琪在《建城方案报告》中,称其“扼瀚海往来之捷路,控北塞七十二处之隘口”。后因阿拉善和硕特部征战有功,清廷将其赐予阿拉善。



此后的200多年间,阿拉善历经九代十王。清廷也先后将12位皇室格格嫁往阿拉善,以示倚重。两地的频繁往来,让定远营越发呈现京式建筑特点,逐渐成为内蒙古西部最为繁盛的城市。



作为蒙古族少有的京式建筑群落,定远营一直都是阿拉善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被阿拉善人视若圣城。然而,在岁月的流逝中,它也遭到损毁。



1978年改革开放后,人们重新审视定远营的历史价值。2011年起,阿拉善对古城展开了大规模的修缮。



摔跤勇士雄壮矫健


蒙古族历来崇尚勇武。千百年来,矫健的博克手,一直都是草原上最为雄壮的身影。


而在阿左旗,却有一种如骆驼般的摔跤方式。它被称作沙力搏尔式摔跤



300多年前,沙力搏尔式摔跤随和硕特部从新疆流传至阿拉善地区,并发展出了独有的特点。


沙力搏尔式摔跤多在松软的沙地上举行。为避免预先了解对手,双方都需蒙头出场。



一番行礼后,双方互相抓好短裤,如公驼争斗般,在不断地推、拉、挡、压中互相角力,一跤即可定出胜负。



如今,阿左旗的沙力搏尔式摔跤已被列入全自治区民族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羊肉醇香 阿拉善的传奇美食


作为蒙古族的一项绝技,烤全羊广为流传。但在阿拉善却是别具一格。这里的烤全羊不用明火、不去羊皮,竟和北京烤鸭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清朝时期,阿拉善在京城建有王府,姻亲国事往来频繁。烤全羊也受到京城饮食文化的熏陶,在技法上逐渐改良。最终形成独特的阿拉善烤全羊。



在民族文化的交融中,阿拉善人将身边的美味转化为生活的热情。家乡的民俗风情,正如这羊肉的醇香,萦绕在每个阿拉善人的记忆之中。



从防沙造林到变沙成金


黄沙万顷的阿拉善,以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为主的沙漠面积位居全国第二。仅阿拉善左旗,就达6.4万平方千米。



国际学术界早有论断,“在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的地区不适宜飞播造林”。阿左旗不仅年降水量平均不足100毫米,蒸发量更是高达3000毫米。在这样的地方飞播,一度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极度的干旱并没有让这里的林业人退却。1984年,阿左旗正式启动飞播造林实验项目。



通过选择季节和地形,不断调整种子类别和配比,1992年,阿左旗八年的飞播探索通过论证,一举打破国际论断,从此成为阿左旗生态建设的主力措施。



如今,阿左旗的飞播造林已让当地植被面积扩大近6倍。两大沙漠边缘形成的数百千米飞播林带已让扩张的沙漠得到扼制,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绿带锁黄龙”。



2000年,国家林业局系统整合“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六大重点工程,迎来机遇的阿左旗全面施行,围栏封育、飞播造林和人工造林三位一体的生态治理方式,成效显著。



近年来,阿左旗开始不断发掘沙生植物的经济价值。自被誉为“沙漠人参”的寄生于梭梭上的肉苁蓉人工培育成功后,阿左旗在1300多平方千米的人工梭梭林上打造梭梭肉苁蓉基地,并在全盟进行推广,数万退牧农牧民因此致富。 



如今,阿拉善左旗已建成国家A级景区11个。民俗旅游项目缤纷多彩。以奇石、仿古地毯为代表的沙漠旅游产业愈发繁荣。无数农牧民由此实现转型发展。昔日千里苍茫的阿拉善左旗,绽放出了勃勃生机!



沧海桑田,昔日的悠悠驼铃,早已被隆隆车鸣所取代。但无惧艰辛、坚忍不拔的骆驼精神,已植根在了每一个阿左旗人的心中。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