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虞见老街 | 久违了,总马桥大街!

 江苏常熟老李 2019-09-15

每条巷子都有它精彩的过去,

许多故事被千年流传着;

喜欢老街巷,喜欢的是它的丰韵。

或小桥流水,或粉墙黛瓦,或老式民宅,

无不展示着特有的江南气息。

常熟老街巷里沉淀了太多

老常熟的习俗往事、生活味道和旧式风情……

开始今天这段“虞见”之旅前

不妨先重温一下南门的过去。

南门坛上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古城区环城河南部,是当代江南地区少见的完整地真实地保留着清末民初传统风貌和至今仍充满生活气息的历史街区。

南门是常熟的始发地,

也是终点站。

自清末民初起,人们在南门空旷废地始而建陋屋,继而构建街区,为后来的繁盛市集开辟基地,之后,百业渐应运而生,遍布坛上,店铺鳞次栉比,市声不绝于耳。

坛上因明洪武三年(1370)在此建有城隍庙祭坛而得名。街区范围北至环城河,东至三元小区,西至元和路,南至莲花路,总面积8587公顷。

清末民初,坛已废,坛故址场地周围四周改建市屋,形成商业闹市,旅栈、茶馆、酒家、商肆鳞次栉比,其中著名者有得意楼茶馆,为翁同穌题匾以及亚洲饭店、新都大戏院;老三星、采芝斋老牌糖果店;全家福、五芳斋、一家春饭店各具特色;城南戏院,渔光剧场,新都大戏院、中国大戏院等娱乐场所,说书评弹有丽都书场,前坛街的长兴书场进场大都说大书,而小场的中南书场则专进女档,花园书场菇为繁华。坛上四周的街巷也出此而兴旺发展起来。

民国年间此地又成为水陆交通的枢纽地区,设有轮船码头和汽车站,人流不息,百货云集,商铺连绵,遂使南门坛上成为常熟市井风情最为浓郁的街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街区基本保存了清未民初的风貌,并为远近居民提供农贸、日用百货等日常生活型商业服务。区位优势使其成为近代常熟主要的商业区之一,在历史上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常熟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的历史街区。

其中,东部为通河桥传统风貌生活区,中部为南门坛上商业文化风貌区,西部为元和塘传统风貌生活区。街区内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有众多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商业建筑,主要涉及餐饮、食品、洗浴、旅馆、典当、百货、会馆、医院等行业,其中有一些是常熟有名的老字号。全区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处,控制性保护建筑18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1处,历史建筑15处。2016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

总马桥大街

街边掠影

总马桥大街位于古城南门外。

清代时,官员们都要在此桥下马进城,

桥旁设有拴马处,故称总马桥。

目前该街南起君子弄,

向北经戚家弄至平桥街。

长140.8米。

依然为南门外较为热闹的一条商业街。

历史上,陆路往来多由此进南门再进入城区,

清道光九年(1829),南门月城拆除,

扩大和改进城的总马桥,街以桥为名。

旧时总马桥大街,

是从南门外进人城内的咽喉要道。

清代以来极为条重要商业街。

昔时店铺林立,商业繁荣

知名的有全家福、五芳斋、一家春饭店等,

至今依然保持了大部分旧貌,

现在是市区采购农副产品的重要地点。

如今,依托不同历史年轮的建筑,

总马桥大街展现出从清末到新中国

各历史节点的常熟市井生活画卷。

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热闹的总马桥大街

有点琐碎,有点市井

但它依然

是很多常熟人心中的白月光。

毕竟生活,就该是这般模样。

常熟,

是黄公望笔下的泼墨山水,

是严天池琴下的袅袅余音,

是张旭狂草的潇洒不羁,

是钱谦益诗里行间的清词妙句。

常来常熟,发现不一样的惊喜~

文章源自:常来常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