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常熟——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江苏常熟老李 2019-09-15

“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以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在3月14日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如是回答。

温家宝总理借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合璧,表达了希望海峡两岸能够早日统一的心愿。常熟作为黄公望故乡,因此也备受关注。连日来,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正成为虞城街巷热议的话题,常熟市民在感慨温总理学识渊博的同时,也对本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自豪,为常熟的文化瑰宝而骄傲,并引发了如何继承发扬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常熟江南文化影响力的讨论。

近代爱国主义者鉴湖女侠秋瑾说过,但凡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国文字、历史,即不能生爱国之心也。由黄公望及其《富春山居图》,让我们对其人其画做一简单梳理,也可以并从一个侧面深入了解美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

黄公望其人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后入“全真教”又称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与吴镇、倪瓒、王蒙并称“元四家”。黄公望50岁后始画山水,师承董源、巨然、关仝、李成等,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江南虞山、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代表作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剡溪访戴图》、《富春大岭图》等传世。黄公望的山水画,很多创作于70岁以后,在富春江畔创作的《富春山居图》,长636.9厘米,高33厘米,用水墨技法描绘中国南方富春江一带的秋天景色。

在构思《富春山居图》时,黄公望跑遍了富春江两岸,用六、七年时间才画成。随着画卷的逐步展开,山峦起伏,林木连绵,平湖如镜,顿时让人感到了江南风土的温柔蕴藉。仔细阅读时,画中山峰树木各具形态,山与水多用干枯的淡墨轻松画出,长长的披麻皴使山体显得疏朗灵秀;树木则是运用浓浓淡淡的墨笔,勾勾点点,画得生动活脱。《富春山居图》,非常完美地实现了以书法为运笔方式的主张,被后世画家奉为至珍。

除了长卷以外,黄公望的立幅作品也十分有名。他的雪景立幅《九峰雪霁图》画的是隆冬时节的冰雪山川,山峰用淡墨勾勒,只用山头的皴点示意出雪中的枯木;为衬托出晶莹剔透的雪中世界,画家用重墨渲染出一片寒天冻水,空旷幽深,简洁而别致。而《天池石壁图》则表现层峦叠嶂、松石树木连绵不绝,代表了黄公望画风中繁复的一面。

黄公望在画山水时,常常把淡墨的皴擦与赭色、墨青绿等色合染糅为一体,这种方法被称作“浅绛山水”,虽然水墨淡着色的山水画法在五代时候就有人尝试过,不过由于黄公望第一次将它运用得非常成功,因此他被后人称为“浅绛山水”的创始人。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为黄公望画作之冠,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纸本,水墨。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典范。《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原作为六张纸连成的画卷,高一尺余,长约二丈。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纵31.8厘米,横51.4厘米,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几度波折

1350年黄公望将此图题款送给无用上人,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明成化年间沈周收得此图,在请人题字时被藏匿而失,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之后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清顺治年间,宜兴收藏家吴洪裕得此画后极为珍爱,据恽南田《瓯香馆画跋》中记,吴洪裕于“国变时”置其家藏于不顾,惟独随身带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逃难。由于他太喜爱这件作品,临死也不舍得离开它,竟然命家人将这卷画付之一炬,“焚以为殉”。后被其侄子吴静庵“起红炉而出之”救出,但这张画已经被烧成两段。前段画幅较小,但比较完整,被后人命名为“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但损坏严重,修补较多,被后人称为“无用师”卷。之后两幅画历经波折,“无用师卷”被清廷收藏,而“剩山图”流落民间。20世纪30年代,战争在即,故宫重要文物被迫南迁,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再运往台北,“无用师卷”最终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剩山图”,至抗日战争时期,为近代画家吴湖帆所得。当时在浙江博物馆供职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得此消息,数次与吴湖帆商洽,吴湖帆终于同意割爱。1956年,“剩山图”来到浙江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真假图卷

1745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见到后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来欣赏,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没想到第二年,他又得到了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图》。两幅《富春山居图》,一幅是真,一幅是假,可是两幅画实在是太像了,真假难分。

其实,此前乾隆皇帝得到的那一卷《富春山居图》,也就是那幅最著名的假《富春山居》,后世称之为子明卷。子明卷是明末文人临摹的《富春山居》无用师卷,后人为牟利,将原作者题款去掉,伪造了黄公望题款,并且还伪造了邹之麟等人的题跋,这一切都把乾隆帝蒙骗了。其实子明卷仿制的漏洞并不难发现。元代书画上作者题款都是在绘画内容之后,而子明卷却将作者题款放在了画面上方的空白处,这明显不符合元代书画的特点。但碍于面子,乾隆只好将错就错,在真画上题字示伪,故意颠倒是非。至此,《富春山居》真迹乾清宫内被静静地存放了近200年。 20世纪30年代(1933年),故宫重要文物南迁,真伪两卷《富春山居图》也辗转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基本信息

前半卷

名称:《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馆藏:浙江省博物馆

尺幅:纵31.8厘米,横51.4厘米

后半卷

名称:《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尺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仿本

名称:《富春山居图·子明卷》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名称:《富春山居图·沈周临摹本》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唐·阎立本《步辇图》

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唐·韩滉《五牛图》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清·郎世宁《百骏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