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子研读会—《黑鸟水塘的女巫》(G4-8)

 憨豆憨 2019-09-15

阅读研读会组织者和私学社的资深参与者Tommy妈妈是一位从儿子在幼儿园开始就注重亲子阅读的家长,本文转自Tommy妈妈的“阅乐阅美”亲子共读分享内容

难度级别:5.7(美国5年级下半学期程度)

兴趣和内容级别:4-8年级(我认为更适合6-8年级)

中文引进版已经绝版,我是买的复印件(缺第15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第一版。

第一次研读会——第1章(开会前所有组员必须读完)


会前小组分工功课:

1、绘制简略地图,标出西印度洋的巴巴多斯岛、康涅狄格河、塞布伦克港、维莎菲尔德(见下图)


2、简单介绍美国独立战争前的社会背景(见下图)

这些功课是在研读会上给组员们讲解的,所以这只是个提纲,研读会上不建议组员'读作业',而是用自己的理解口述。

3、简单介绍清教徒

与小说情节有关的内容:清教徒认为人开创产业必须要禁欲和俭省节约。他们限制一切纵欲、享乐甚至消费行为,将消费性投入和支出全部用在生产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上,如此必然导致资本的积累和产业的发展。不是纵欲和贪婪积累了财富,而是克制和禁欲增长了社会财富。


4、简单讲解圆颅党谋杀查理国王事件

小说里是从女主人公基德口中这样讲述的,其实这只是查理国王一派认为是圆颅党谋杀了查理国王,史实是查理国王不得人心,被审判并判处死刑,圆颅党只不过是诸多反对查理王势力中的一派。知道了这段历史,大小读者就明白了为什么黑帽子在基德说圆颅党谋杀查理国王时会有抗议的表情。基德的祖父是有国王特许权的种植园主,自然是查理王一派。不过虽然黑帽子和基德有对立的政治立场,但黑帽子的表情说明这个人确实有做牧师的思想素质。


5、解释牧师是什么。

孩子们在会上的理解是牧师就是教堂的工作人员,当时大人没有更多的纠正,他们能认识到这个程度已经可以了。我觉得会后可以找机会告诉孩子,牧师是宗教中的一个职位,牧师的职责是引领、帮助基督徒去信仰神,我个人觉得许多牧师的心灵更圣洁,可以帮助普通基督徒化解心理问题,有那么一点点心理医生的作用。


6、独立战争前美洲大陆人们的意识形态是怎样的?

设这项功课其实是想知道这个故事所在的社会背景和当时人们的意识形态是怎样的。本书开篇就交代了时间1678年,这似乎是个标示性的年份,因为欧洲的中世纪(也就是封建时代)恰恰是从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那么故事所处的时期正是人们即将脱离封建思想的时期,而封建思想在许多地方任然根深蒂固。

恩格斯很精辟的概括了中世纪基督教对欧洲意识形态的控制:中世纪的世界观本质上是神学的世界观。

中世纪人们的思想被宗教所禁锢,给我的感觉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具体我不太了解,感觉就是以神谋私,无人性,思想闭塞。相对于之前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和之后的资本主义现代文化,中世纪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低谷。

为了让孩子在会上能够相对顺畅的理解这些内容,三位家长在会前和孩子普及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工业革命的概念。对于工业革命,孩子们一听到机器替代人力大致就理解了


7、介绍几个英文和中文表达不一样的有趣词语

哽咽 a lump rose(瘤状物) in kit’s throat(喉咙) 基德有些哽咽

轩然大波 She worked up quite a gale(狂风). 她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邋遢 She must look a sight 这个sight很有趣,理解成汉语更土语些是不是可以说成'现眼'

发火 flew(松开)of the handle(把手)


导读和分享:(括号中的是会上内容,括号外的是会前我和Tommy聊的)

问:读完第一章,合上书闭上眼,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答:人们的意识形态。孩子只看到表象,深层的思想由成人作答。

问:本章作者最想讲的是什么?

Tommy答:泰勒是个女巫

引导:泰勒真是女巫吗?

Tommy:不是,只是女巫会漂在水面上,而无罪的人会沉下去。

引导:对,这是谁说的?

Tommy:一个人

引导:别人也这么认为吗?

Tommy:哦~~!是好多人都这么认为。我明白了,作者是想告诉读者所有人都认为泰勒是个女巫。

我:对,几乎所有人和泰勒有着完全不同的道德观念,泰勒被当成了异类分子。这是这一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问:伍德是泰勒的什么?英文虽然是aunty,但后面紧接着有一句话明确了伍德和泰勒的关系

由此发现Tommy分不清中国的辈分关系,于是给他普及舅妈、伯母、阿姨、婶婶的不同(会上对另外两个小组员做了抽查,另一个男孩子似乎也不清楚,女孩子清楚)


我的疑问:书中提到泰勒是有家庭背景的,她的祖父是爵士。爵士是什么?我只知道'公、侯、伯、子、男',这个'爵士'是个啥?莫非是译者舒杭生翻译的不仔细?不过通过读第一章,我感觉译文水平真的不低。我请Tommy帮我查查英文原版中'爵士'这个词到底是哪个单词。

Tommy:是'sir',字典的解释就是'爵士'

于是Tommy饶有兴致的把英国贵族阶层的头衔学习了一番,才发现原来真有'sir'这档,相当于准男爵,也就是比最低的男爵还要低,属于平民阶层的可以世袭的头衔,还有骑士也被称为sir,而骑士是不可以世袭的。如此看来,泰勒的祖父充其量是个劳动阶层的富人,还算不上贵族。Tommy问我如果泰勒的祖父是公爵,她还会遭到众人的排斥吗?……

搜索了好几次,最后发现下面这个网页的内容正是我们需要的,Tommy在研读会上会和大家分享。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32593239.html


我简要归结一下:

公爵:军事首长级别,十五世纪前的公爵全是皇室成员,只有才有少数非王室成员。

侯爵:我的理解是首先是掌管边区的长官,其次他对这个辖区享有特别的独立掌控权。

伯爵:是皇帝的侍从,其实和侯爵的权利相当,也是掌管地方大权的长官,只是比侯爵略低一点。

子爵:最初是伯爵的副手,后来独立存在。

男爵:最初的男爵是国王或大臣的附庸,后来在英国直接从国王那获得土地的大地主被封为男爵。

男爵是贵族中最低的等级,貌似是没有什么政治权利了。Tommy想到《山居岁月》中那只叫男爵的黄鼠狼,形象虽然下三滥却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毕竟自己是'贵族',不由哈哈笑了起来。


男爵是从国王那里获得了土地的大地主,那么泰勒的祖父也是国王特许的种植园主,这样理解看来,她的祖父确实算的上是准男爵sir了。

文学性、文笔标记(一部分是比较浅显的,为了点拨孩子们,实际会上考虑到这种研读内容对孩子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为了不让他们太费脑力下面有些话题没有在会上谈及,我觉得可以在闭会期间各自家长在适当时机和孩子聊及):

1、泰勒的年龄作者是如何告诉读者的(交代一个人年龄不一定直接告诉读者他几岁)


2、从某一刻起,作品的主题开始了——泰勒的异类表现。好的文学作品就是能够清晰的引领读者。


3、P4 她的情绪上下起伏,像是海港中的白色浪花。我觉得这种用当下场景中的事物做的比喻特别自然、形象。


4、P8 '接着,当基德挑战的目光,从一张张敌意的面孔扫过时,她找到了一点点儿安慰'。为什么是'挑战'的目光?为什么是'一点点儿'安慰?好的作者字里行间都会映射主题。而译者我觉得也很厉害,没有译成'一点'、而是'一点点',这还不够,还加了个儿音,就更显得那个安慰的微小。微小又说明什么?(会上让Tommy查了一下英文原文是怎么写的,英文是small measure,看来译者的文笔和用心程度很赞)


5、P8 '那个戴黑帽子的年轻人,正在严肃的看着她,突然,他的嘴唇不由自主地弯曲了一下。'我觉得这个'弯曲'用的极好,是向上弯曲还是向下弯曲?还是说不清的平行弯曲?但至少这个弯曲让基德感到了一点点儿的安慰。这个弯曲在表明戴黑帽子的年轻人虽然也是从众思想,但他的心灵深处是有一点点觉醒的,那个'不由自主'也用的好,说明觉醒是自发的。(这个话题两个男孩子对于黑帽子嘴角如何弯曲做了许多怪样,会场气氛很是活跃)


6、P8 基德为什么哽咽了?这个问题要孩子们思考。(三个孩子,女孩子回答的非常到位,她说是因为基德的被大众排斥的时候得到了一点点同情和认可,哽咽是感动的;两个男孩子则一致理解为基德不被众人理解而难过)由此我发现给孩子们设立回答奖励,能够激励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下次会加入奖励答题机制


7、P9 '一种表示抗议的眼神,从他温柔的灰眼睛中一闪而过'为什么黑帽子有抗议的想法?孩子思考




心灵层面(有特定故事情节的情况下更有助于读者领悟一些道理):

P8:她的祖父告诫她多少次,在发火之前要三思。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二次研读会——第2、3章


会前功课认领

1、作者介绍

2、天主教的信仰以及它和基督教的关系

3、介绍几个英文和中文表达不一样的有趣词语

4、介绍美国黑奴的历史(针对中文版P18着重介绍贩运黑奴)

5、简单介绍莎士比亚、德莱顿、奥特韦


会前任务:

1、 家长给孩子普及'纽伯瑞奖'

2、 阅读《海狸的记号》(选做)


第2章


1海豚号航行迟缓——2基德与普罗丹丝一家的接触——3约翰讲述自己的经历——4基德向约翰讲述自己的身世——5基德与纳特因黑奴问题产生矛盾——6基德与约翰谈论读书——7上岸


1

有奖问答:海豚号是什么船?

看看孩子们对于海豚号在平静的水面无法行进有无想说的


3

有奖问答:约翰去维莎菲尔德的目的?


4

文笔分享:P16 '基德不敢相信自己的声音'我们对于无法疗愈的伤痛最后会选择回避,忘记。基德在回忆祖父样子时她的声音应该是哽咽的,而她自己不敢相信,因为她表面上已经把这种失去亲人的重伤忘记了,而其实这种伤痛一直存在于她的潜意识里。如果文中用'基德哽咽了'则仅仅表示一般性的伤痛,而作者高水准的告诉读者基德失去父母、祖父,独单一人的极大悲哀。


有奖问答:基德为什么去姨妈家?


5

功课4、介绍美国黑奴的历史(针对中文版P18着重介绍贩运黑奴)

最著名的是15世纪后,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

大致经历了400年的奴役过程中

按照每运至美洲一个奴隶,最少要牺牲10个左右非洲黑人

利物浦船只从事奴隶贩运900趟


引用美国诗人的一段诗——

大海的深处,泥泞的沙里,

躺着被人遗忘了的锁着铁链的人骸

在死沉沉的黑暗里,闪烁着不幸的奴隶的白骨,

他们从漆黑的巨浪里,大声呼唤:'我们是证人'!


有奖问答:一个有关地理的问题,贩运黑奴的船只是在哪个大洋航行?


讨论:P18纳特对基德讲话为什么一会儿用'你'一会儿用'您'?

我的理解是,用'您'是因为和基德因为价值观不同而疏远


6

功课5、简单介绍莎士比亚、德莱顿、奥特韦

三个人的生卒年岁详见图片

约翰.德莱顿 John Dryden:英国诗人、剧作家、文学批评家。一生为贵族写作,为君王和复辟王朝歌功颂德。

奥特韦 Otway,Thomas:英国剧作家


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 别名莎翁:英国伟大的戏剧大师(应该说是世界伟大的戏剧大师,因为他的名字地球人都知道,据说美国中学生的语文课程中莎翁的作品也是重点和难点,或许相当于我国课本中鲁迅的地位)、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再介绍文艺复兴就有点扯远了,请家长组员下次闭会期间给孩子普及,懒惰的话可以听一下蒋勋关于达芬奇讲座的第一讲)。出生于伦敦附近一个镇上,家庭富裕,父亲务农、经商,还担任过当地的议员和镇长。莎士比亚自幼即对戏剧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后来家庭破产,他辍学谋生。21岁他去了伦敦,先是在剧院里打杂和看管马匹,后来从事剧本创作,成为剧院编剧,还获得了一部分剧院的股份。他的创作使他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和世袭绅士的身份。

莎翁作品:

共有37部戏剧,1卷十四行诗集,2首叙事长诗。这其中包括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哈姆雷特》、《李尔王》等。

莎士比亚生活在中古英语向现代英语演变的时期,因此他在创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中古英语的影响。他的作品体现了对中古英语在词汇和语法上部分特征的继承。而这一时期也是早期现代英语的形成时期,他对于新的语言变化也乐于接受。莎翁最大的贡献不在于他接受现成的变化,而在于他对该时期英语词汇的最大胆的创新,而且用他的作品将新创的词最广泛地传播开来,最终对促进早期现代英语词汇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无人可及的贡献。现在使用的许多单词都是由他首次使用之后而进入英语词汇的,或是因为他的使用使原来的词义或词性发生了变化,据电子计算机统计,莎士比亚创作的词汇量有29066个,学术界公认的也有大约1500个。

关于莎翁创造的词汇、诗的特点还是很值得一谈的,考虑到研读会时间有限,孩子们的年龄对于读莎翁原作还偏小,这里不再延伸。


有奖问答:说出莎翁的作品


通过对第二章所有情节的梳理,不难看出第二章的主题——基德在最后这段行程中与船上成员的交往,突出她价值观、生活习惯的与众不同。

第3章

1找到姨妈家——2基德与纳特告别——3


1

有奖问答:P24为什么姨妈见到基德脸一下子变得刷白?


2

讨论:纳特告别时为什么对基德说:别忘了有罪的人才会漂在水上 。


3

伍德姨夫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结合小说中的具体细节来谈。


在这一章里组员重点分享了作者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细致文笔,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列举了,我尤其喜欢作者笔下伍德姨夫的形象。


Tommy的英文词汇分享

天主教的一些常识



第三次研读会 第 4-5章

作者伊丽莎白.乔治.斯比尔(Elizabeth George Speare, 1908-1994) 活到86岁,我猜想她一定是个基督徒,因为她的三部纽伯瑞获奖作品都贯穿着基督教主题。三部作品我列了个表格大家看会更清楚一些。我们读了两本,《青铜弓箭》没有中文版,所以没有读,而且这本书我估测适合高中生读,所以暂时放弃。另外两本都非常精彩!


我的一个兴趣点是想了解有关清教徒的

典型的清教徒是什么形像呢?清教徒是爱家之人,典型的清教徒多是结婚成家的人。清教徒非常注重家庭责任和次序,丈夫和父亲是全家的头,不仅负责养家糊口,更重要的是以爱心和智慧担任全家精神上的领袖,按照圣经的吩咐教训孩子,带领家庭敬拜。

清教徒的宗教生活以家庭为单位,以地方教会为中心,清教徒牧师要接受严格的训练和考核,不断的学习,成为学者式的教牧,教牧式的学者。

清教徒所注重的并不是宏伟的教堂,华丽的仪式,他们所注重的是在敬虔的牧师的带领下一起追求敬虔的生活。清教徒注重安息日公共和私人敬拜,孩子都要接受教理问答。如果条件允许,他们每周中间在教会中有一次家庭聚会,一起查经祷告。清教徒的一周是繁忙的一周,生活是严肃的,不能游手好闲,浪费光阴。清教徒普遍相信勤劳是一种美德。礼拜天是一周的高峰,这一日绝对禁止游戏娱乐,全家两次参加教会敬拜,午饭或晚饭之后一起讨论所听到的讲道的内容。

典型的清教徒给我们所留下的印象会是吃苦耐劳,生活节俭,讲究实际,精打细算,在宗教和政治事务上有自己的原则,对于新近政治和教会的发展有清楚的了解,善于思考,善于答疑,彬彬有礼,对圣经内容非常熟悉。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严于律己。对生活和信仰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人,很难成为清教徒,这样的人也常常对清教徒感到不舒服。有很多人猛烈攻击清教徒,往往是出于此类的原因

历史学家斯卡福评论说:'英国的清教徒,具有勇敢的信心和严格的训练。激发他们的心志的也同样都是对上帝的敬畏之情,这使得他们既百折不挠,又自由奔放。他们在上帝的圣言面前满怀敬畏,屈身降服,却绝不屈服于任何属人的权势。在他们的眼中,惟独上帝至大至尊。'这样高贵的人格,在任何民族中都是民族的脊梁,是各个国家中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第四次研读会:6-8章

功课:查理一世、查理二世对在北美大陆英殖民地的政策是什么?为什么会导致殖民地人民和保皇派的矛盾?每个大人都去搞清楚,然后在下次会前给各自的孩子讲明白。会上由孩子分别讲为什么马修和布克雷牧师对立。

鉴于这本书更适合十五六岁的孩子读,对我们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有难度,所以我想重新设计一下研读会的方式。

本周日的研读会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孩子讲述马修为什么和牧师发生矛盾。

第二部分:每个孩子聊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物,结合作品中的描写来聊,可以随意延展。


书有难度,所以需要家长辅助孩子理解,这个工作需要在平时阅读中进行。上次的研读会不理想,孩子们不能静下心来深入作品,原因可能是涉及到的主题孩子兴趣不大,几个孩子在一起也容易走神,所以研读中的难点部分以后放在会后各自家长单独给孩子进行,会上做一些轻松的事情。

第五次研读会:9-12章

读到这个时候,我们研读会的形式和最初的设想已经大相径庭,首先怪我对这本书了解不够,难度对于11岁的孩子有些高了,大人孩子都要针对涉及到的历史背景进行补习,让孩子去做这些事则削减了他们阅读的兴趣,所以此后的研读会上不在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枯燥的历史、宗教,更多的谈个人的感受。至于唯一选择英文版阅读的Tommy因为书的难度大,独立阅读跟不上大伙的进度,索性由我辅助给他朗读中文版,他享受的不亦乐乎,但因为书的后半部情节太牵动人心,他等不到我朗读,直接自己读中文版了。考虑到读书的自由性,我们让三个孩子选择是否继续参加研读会,结果有一个男孩退出。

这次会上大家(主要是三个大人)热议的话题是基德被大草场的景色陶冶,由此谈到自然景观对人们心灵疗愈的作用。


下面是我在给Tommy朗读这几章时和他聊及的话题:

1、第九章的英文诗的英文原文Tommy觉得有意思,在会上和大家分享。

舒杭生中文翻译是用了心思的,把它译成了三字经的模式,我感觉舒杭生这样做看中的是原文的神,而不是形,也就是原文的'训教'内容和我们的《三字经》低位相当。

2、谈论汉娜的外貌,作者反复加重笔墨写汉娜面部的皱纹,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读,例如:P80 '她的眼睛在皮革般的褶皱中几乎找不到',类似的描写还有很多,可以让孩子们感受一下这种外貌描写的手法。

作者擅长于细致的人物刻画,在作品中大家感受颇深,比如P83:'汉娜一边说一边用她那粗糙的小爪子拍拍姑娘的手',这个小爪子用的实在让我佩服,汉娜的枯小脆弱、坚强有爱尽在其中。


3、考察孩子的阅读理解提问:汉娜的身世?她为什么独自住在黑鸟水塘


4、供讨论的话题(会上根据组员兴趣决定是否讨论):如何看待那位校长?结合P91谈谈自己的感受


5、查资料认识'教友派'

汉娜因其教友派身份而被清教徒强烈排斥打击,两个教派到底有什么恩怨?百度之后了解到教友派(可以算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的创始人乔治·福克斯在各地传教布道时抨击英国国教和清教徒,因而遭到反击,教友派的信徒和福克斯本人遭到迫害入狱。

了解了这些,我们大人孩子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清教徒如此敌对汉娜。


6、阅读理解提问:纳特怎样认识汉娜的?


7、一个有难度的讨论话题:很显然汉娜是有魔力的,无论是纳特、基德还是普罗丹丝,在他们脆弱的心灵受伤后,来到汉娜这里,都能勇敢坚强起来,汉娜的魔力到底是什么?书中说除了蓝莓派和小猫这种物质疗伤法宝之外,汉娜还有一种看不到的魔力,这个魔力就是基督徒信仰的——爱。书中给了明确答案,但我理解起来仍然有难度,几个孩子都是从汉娜这里坚定了自己该做的事,而汉娜什么都没有告诉他们,我觉得汉娜的爱不及伍德姨妈对基德的爱,为什么基德可以从汉娜这里获得坚持正义的力量?在写这段话是,我个人认为汉娜的爱所表现的是倾听、认同,而这是更爱基德的姨妈所不具备的。如此想到我们养育孩子,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为什么会和孩子发生矛盾?难道我们父母对孩子的爱还少吗?我想是因为我们的爱的表达方式错了。


第六次研读会 第13章至结尾

吸引读者的小说许多都是在作品的后半截开始让你放不下来,可以用睡眠时间换取一口气读到结尾的愉悦。因此,我们的小组成员一个接一个的做了这件事,所以索性这次研读会上大家痛痛快快的聊自己的感受。大家发言很踊跃,比如:

1、一个两位妈妈都想到的问题:很显然黑鸟水塘的女巫是汉娜,作品开头和结尾暗喻了基德同样是汉娜类型的女巫,书名《黑鸟水塘的女巫》并非指汉娜,可能也并非指基德,而是汉娜和基德灵魂中共同的优秀品质,也就是说作品在倡导一种优秀品质,那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2、爱情配对讨论

这是会前我和Tommy闲聊的八卦话题,我们假设了基德如果和威廉或约翰结婚会是什么生活状态,又很搞笑的假设任性世俗的朱迪斯、温和大度的摩西同其他两位小伙子结婚会是什么结果,由此结论什么样的女孩子会让家庭幸福或者不幸。


3、你喜欢那个人物?

这个问题更具体一些,问男孩子,小说中的三位少女你更喜欢谁?Tommy说自己喜欢基德,虽然摩西是个让所有人都舒服的女孩,但摩西是个老好人,不敢为了正义得罪人,而基德懂得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且敢作敢当。

而作为女性的我和另一位妈妈则喜欢有责任心有情义的纳特,不喜欢威廉的满脑子物欲、见死不救,不喜欢约翰性格中的懦弱。


4、汉娜的魅力

汉娜的幸福指数很高,爱人托马斯去世后,她仍旧住在环境恶劣的黑鸟水塘边托马斯亲手建造的小屋里,作者反复着笔于她脸上密布的皱纹,让读者感觉汉娜很老了,这更加突出汉娜一个人居住的艰难,各种暗示和明示她已经老到需要人照顾,可是汉娜有托马斯的精神陪伴,她不但能够坚持住在黑鸟水塘,还能给来这里迷失心灵的孩子们坚强的力量和战胜恶势力的勇气。

而后黑鸟水塘边的小屋遭到抢劫和焚毁,汉娜失去了重要的精神支柱托马斯建造的房子,我以为她会一蹶不振伤心死去,可作者告诉我们汉娜在塞布伦克港和纳特奶奶住在一起快活的像只小鸟。

汉娜的魅力,在我看来应该是坚强吧,她把这种品质也带给了来她这里的孩子们。


拓展阅读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

主人公基德在自由快乐的故乡巴巴多斯岛畅读的书,和压抑人性的维莎菲尔德只许读圣经形成鲜明对照,文中多次提及。

据我的理解,莎翁的原著应该是英语国家高中生硬着头皮去学的,我们现在自然是读中文改编版,自然欣赏不了其中的精妙语言,仅仅在故事性方面涉猎一些,就当为将来孩子修莎翁作品做点兴趣铺垫吧。利用一个去姥姥家的往返车程我读了《威尼斯商人》和《哈姆雷特》,选择了两部人物特征鲜明的作品,喜剧、悲剧各一部,Tommy很喜欢。


《海狸的记号》 这是伊丽莎白.乔治.斯皮尔另一部纽伯瑞奖作品,在研读《黑鸟水塘的女巫》同时,儿子被这本书吸引,把它作为每天英文阅读功课,完整的细读了一遍。他们的英文前段时间留了一项作业,用21天读完一本书,每天写一点和书有关的东西,每天查几个单词,其实和我一年以来为他设计的英文家庭作业是一样的,反而自己要求的功课比学校要求的功课做的更加用心,因为毕竟学校的作业老师要看的,不能胡写,而且篇幅有限,话题扯远了,我想说的是,儿子在阅读《海狸的记号》时,从荒野生存的主题出发,在学校的作业本上画了个图,与另外两部同类主题的作品中的主人公做了比较。大致结构是——

与《黑鸟水塘的女巫》相比,《海狸的记号》剧情和人物没前者那般庞大,人物很少,但情节更加紧凑,非常吸引认,也非常完整。可能我个人喜欢《海狸的记号》更多一点。如果说《海狸的记号》让我目睹了具备自然属性的男子汉气质必须经历什么,那么《黑鸟水塘的女巫》则记录了完整品格的独立女性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反思我们如今对子女的养育,不用多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