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心斋”正解:排除人道心智,用天道应物

 远晓 2019-09-15

习市场上错误解读的“心斋”法,导致出了问

1

市场上某些宗教流派、书籍、百度以及很多自媒体,把庄子的“心斋”解读成了听息功法,或者“心息相依”功法,把一个心境虚静纯一的境界状态解读成有步骤的功法,被很多修炼的人用来练习静功的方法,真是误人不浅。
下附一个练习庄子“心斋”出问题的真实案例:
“试了试庄子心斋法,是完全躺着练的,先静心,放松,带耳机堵噪音,听呼吸,一呼一吸,有点刻意的用力呼吸,慢慢的周围一片寂静,心也很静,吸气正常,呼气越来越慢,有时会暂停,结果快要睡着的时候,一股电流涌向四肢全身,瞬间腰部发热,就惊醒了。结果反复练了几次,呼吸倒是通畅了,人也能静下来了,就是脑袋昏昏沉沉,跟裹了什么东西似得,很难受。”
 网络上以及很多讲静心的书籍对心斋解读是有详细的步骤说明,如果按他们的步骤这样一步步地练习是会出问题的,本公众号文章《正坐站桩过程中,如何让心和脑安静下来》详细地分析了听息法的弊端。
所以,没有中士上士的资质,没有明师的指导,别盲修瞎炼,否则极其容易出问题,出偏,再纠正回来就很困难。

庄子“心斋”原文

2

在《庄子.人间世》这篇文章中,颜回请教游说专横独断的卫国国君的方法,孔子叫他先做到'心斋',并指出这不是祭祀之斋,而是精神上的斋戒。原文如下: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这段文言文的翻译:
颜回说:“请问什么是内心的斋戒?”孔子说:“专一你的心志,不要用耳朵去听,而要用心灵去体会,不要用心灵去体会,而要用气去感应。耳朵的作用仅限于听闻声响而已,心的思虑仅能与外物相合而已。至于气,乃是以虚空容纳万物的。真道唯聚于空明虚静的心境,这就是心斋的妙义。”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注意这段话的重点句子: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下文会引用到。 

庄子“心斋”正解:排除人道心智,用天道应物

3

庄子描述的“心斋”,意思是摒除杂念,使心境达到正静明虚纯一;是中华道家“致虚守静”以后到达的状态,高妙境界。进入无知无觉地虚静纯一状态以后,很多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
所以说历史上会有那么多人去修道,去静坐。所谓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很多人走错了方向,越努力越偏离目标,最后一无所成,甚至还出问题了。
心斋,二字意思是空旷明朗的心境。修道要达到的状态是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让自性的一片光明呈现出来。接着“心斋”这段文字之后,来看“心斋”状态的描写: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万物一气耳”,“我与万物为一”,就能使自己心境空明而发出纯白的自然之光,吉祥就会集于虚明之心。使耳目内通于心而排除心智在外,鬼神也会来依附,何况是人呢?这样万物都可以被感化,这是禹、舜处世应物的关键,也是伏戏、几蘧始终不忘的御世原则,更何况平庸之辈呢?
我们再来看原话: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按字面常规的理解,专一心志,不要用耳朵去听,而要用心灵去体会,不要用心灵去体会,而要用气去感应。耳朵的作用仅限于听闻声响而已,心的思虑仅能与外物相合而已。
正常的人是用耳朵去听。孔子告诉我们不要用耳朵去听。我们正常的是用心去领悟,孔子告诉我们,不要用心去领悟。
“心斋”这段话的关键句在哪里?在于“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宁静,虚空,那个境界应该怎样才能达到啊?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这里面才是这心斋的关键之处。
整段话分析下来,孔子并没有教颜回具体的办法。孔子说你不要用耳朵去听,不要用心去感应这个世界,说的都是不要做的事情。那应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你要有虚无、宁静、纯一的心境,去处世应物,驾驭世间的事物,虚而待物者。这一段话,心斋关键是在虚而待物者这四个字。
所以我们看原文这些文字的时候,一定不能按照字面的意思一步一步去做。要结合上下文看,还要结合经典互参。
虚者,心斋也。描述的是进入虚无纯一的状态,身心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不再用人道心智去应物,而是以天道的境界,宁静、虚无、柔顺、空明的状态,去应世御物。
颜回要去做说客,孔子就讲了这么一个道理。所以孔子并没有教颜回具体的办法,而是告诉他一个大道理,怎么去应对这些世间的事情,只有用宁静虚无的大道才可以,应物不迷。
所以后世的很多人把心斋,特别是某宗教,把心斋发挥变成了听呼吸、观念头等一些方法,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我们再来看这段话,把关键字找出来再一一分析。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这一句话有三个听:耳朵听、心听、气听。“听”的意思是跟外界事物进行互动。前面都有一个“无”字进行修饰:
无听之以耳,不要用耳朵听;听之以心,应该用心去聆听。无听之以心,不要用心去聆听;听之以气,同气相感。
之以耳、听之以心、听之以气是逐层递进的。孔子说,不要用耳朵听,耳朵听到的很多都是假的,你去做说客,你听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而听之以心,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知。如果用自己的心智去聆听和感知,反应的是自己的世界观、自己的情志、自己的思想,所以也不要用心去聆听,不要用心去感知,而是应该听之以气。
耳朵听、用心去领悟、用气去相感。孔子的意思是不要用耳朵听,不要用心去领悟,而以用气去感应。那么怎样才能达到用气去感应这样的境界?只有达到宁静虚无的境界,才能去感应到对方的气息。“万物一气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才是认知世界的更高级的方式。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就对前面的那一句话”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进一步说明。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要达到宁静、虚无的心境,合道的状态,用纯粹客观的大道思想去待人御物处世。
所以心斋,跟任何的呼吸法,跟任何的观念头方法,跟任何的去感知身体的起伏方法,统统没有关系。心斋法,不是一个做功夫的方法,而是说要进入那个正静明虚的境界,才不会用人道的心智去应物,才会合道,才会不迷。 

市场上常见的庄子“心斋”错误解读

4

作者:安安,浙江大学工学硕士,心理咨询师,潜心专研正统的华夏思想和文化,将岐黄老庄之道引入心灵疗愈,通过灵枢安神疗法在气神的层面进行治疗,快速地解决心理和心灵问题。详细可以点击链接阅读:安神斋心理疏导&心灵疗愈问答录。微信号:jcynthia1025。也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