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95年,香港的鸿道集团(加多宝母公司)与羊城药业(广药集团前身)签约,获得了红罐和红瓶王老吉的生产经营权。自那时起,鸿道集团已经开始生产红罐王老吉。 由于鸿道集团在卖凉茶方面非常有心得,凉茶生意越来越好,于是在2000年与广药就签订了商标许可主合同,将商标使用权延续到了2010年。两年之后,鸿道集团发现中国的凉茶市场实在太大了,于是又将商标使用权续签到了2020年。 这里边需要提到两个人,一个是鸿道集团的陈鸿道,另一个是原广药集团集团总经理李益民。 据广州市检察院表示,在2002年--2003年间,陈鸿道共向李益民行贿过三次,行贿金额达到了300万港币。 请注意,这是2002年,那个时候东山区(现在并入越秀区)的洛桑美地均价为5000元/平米,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不过才50万元,300万港币少说也能买5套100平米以上的房子。而现在这个小区的房价高达68000元/平米,也就意味着那时候的300万港币相当于现在4000万港币左右。这贿赂也不算小数啊! 谁知仅仅一年多之后,这事就被曝光了。李益民被抓入狱,陈鸿道则是通过取保候审到了香港,从此,陈鸿道便很少回到大陆。 这也为后来的两家商标之争埋下了很大的祸根。 2 2002--2011年是王老吉迅速打开知名度的黄金十年。“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词深入人心,销售额也从2002年的1亿做到了2011年的150亿。2011年是凉茶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单凭王老吉一款饮料的销售额就超过可口可乐。 不过在2010年,广药集团与加多宝集团就已经矛盾公开化了。那一年广药集团公布王老吉的商标价值达到了1080亿,随后加多宝公司表示我们不是王老吉的子公司。 2011年加多宝与王老吉的商标争夺案被判加多宝失败,需要停止使用王老吉品牌。 2012年,与王老吉合作了17年的加多宝正式告别了王老吉。那一年也成了加多宝的转折点。 眼看着自己通过耗费巨额广告砸出的千亿商标被抢走,加多宝还是有点慌的。 于是乎又诞生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广告词“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销量遥遥领先的红罐凉茶现在更名为加多宝”“中国每卖出十罐凉茶有七罐是加多宝”等经典广告语。 据说,加多宝疯狂的时候,一个月仅广告费就有4亿,《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火热的综艺节目都有加多宝的身影。 仅仅最近几年的广告费加多宝就高达130亿以上,然而这么疯狂的广告投入依然没能扭转加多宝的颓势。 2016年,加多宝被曝大规模裁员,就连在加多宝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员工也没能逃脱被裁掉的命运。给加多宝做了四年代工的汇源集团也停掉了所有代工生产线。 从此之后,加多宝的销售数据就再也没有对外公布过。 3 陈鸿道这个人被称为“营销天才”,它能将弱小的王老吉打造成价值千亿的品牌,肯定有过人之处。 只可惜,陈鸿道使用了错误的方法,使自己落的如此被动。 这对我们初创企业有什么启发呢? (1)商标租用有风险。对于一些有历史,有情怀的商标暗含的价值可能很大。但是自从我们租用那天起就要想两件事:第一,假如我租用之后,生意失败了会亏损多少,亏损额度是否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第二,假如我做成功之后,人家的品牌租用费是天价怎么办?我还继续租吗?租,等于给它打工;不租,那就是前功尽弃。 这个道理想必开过实体店铺的人都知道,假如你租了房东一间店铺,结果你生意太好了。房东一眼红,下一年一定要猛涨房租。你租吧,不划算,不租吧,已经拥有自己固定的客户群体了! (2)不要挑战法律的底线。加多宝太想利用低价拿下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权了,以至于去贿赂人家的总经理。这就为后来的翻脸闹僵埋下了伏笔。 任何时候,只要你通过非法手段获得了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有把柄握在别人手里了。这对于企业来说很有可能是致命的。 (3)战略储备不足。如果受困于各种原因,不得不租用别人的商标的时候,一定要提前想好退路。做好你的 plan B。 其实加多宝公司在2004年李益民被抓之后就应该想到会有这么一天的到来,可惜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其实在2004年的时候就应该开始扶持自己的加多宝品牌了,慢慢地弱化王老吉品牌。虽然可能需要消费者花时间来适应,但是可以这样可以大大的降低后期巨额的商标使用费。 商业竞争说到底就是利益之间的竞争,没有对错之分,只不过是一场成王败寇的游戏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