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史札记】王衍为什么“口不言钱”?

 江山携手 2019-09-15

  钱,说到底不过是一种货币。作为商品的等价物,其本身并不存在什么好坏,也正因为此,对待它的态度就

特别地值得人玩味。时下有那么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应该说,这话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人的一生,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等,哪一件能离开了钱?所以,人对钱的偏爱,亦是情理之中,无可厚非。但不可思议的是,有的人怕谈钱、不谈钱。
【读史札记】王衍为什么“口不言钱”?

  比如西晋时期的王衍,就“口不言钱”。南朝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规箴》有这样一段记载:

  王夷甫(夷甫:王衍的字)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拿走这东西)”

  你瞧,从表面上看王衍,不光自己洁身自好,而且,对家属的要求也如此之严,真不啻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啊。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附。清朝诗人袁枚就曾对王衍的“口不言钱”提出微词。他在《咏钱》一诗里说的虽然含蓄,但点到要害:“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解用何尝未俊物,不谈未必是清流。”不过,袁枚毕竟还算给王衍留了点面子,没有直接说他做作。但意在言外的所指,对王衍假清高的鄙视却是人人会心的。

  王衍的虚伪,他“口不言钱”的实质,说白了,并不是他不喜欢钱,而是用不着他为钱去操心。试想想,一个老婆等着米下锅、孩子等着钱上学的人,不谈钱能吗、行吗?但王衍就不同了,他出身士族,可以说一出生就奠定了他很高的人生起点,最起码不用为生活发愁。他曾作过中书令、司徒、司空、太尉等大官。可以说,在那个注重门阀、地位的时代,这本身就是财富,还用得着谈钱吗?

  关于这一点,当时有一个出身“寒素”、“有著述之志,每私录晋事及功臣行状”的人王隐,在他写的《晋书》中的评论,可以说是一针见血、毫不留情:“衍求富贵得富贵,资财山积,用不能消,安须问钱乎?而世以不问为高,不亦惑乎!”短短数言,揭了王衍“口不言钱”假清高的老底。

  其实,有钱不是什么坏事。正当的劳动所得,虽不至于逢人便炫耀自夸,却也大不必以“不言”而示清高。问题是,王衍家里的“阿堵物”,其来源是否都那么正当?他的“不言”,是否此地无银之举、是否真有不敢“言”的成分呢?他“常嫉其妇贪浊”,也许正是害怕老婆聚敛无厌地给他整出事儿来,果真那样,无疑等于断了财路,到那时候再“言钱”,恐怕就真的是“清”谈了。他心明镜似的,没有钱这个“物质基础”,你请一顿饭都废劲,谁还有闲工夫围着你听你“闲谈扯蛋”、赞你“玄远清高”?所以,王衍虽然“口不言钱”,其实,他的骨子里比谁都爱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