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南北朝时期琅琊王氏世家门阀的家族兴衰沉浮“王与马,共天下”

 海曲上人 2019-09-15

在东晋立国初年,其就有一种说法“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就是其中的“马”,而王,指代的就是王导王敦所代表的琅琊王氏家族,在谢安那一代陈郡谢氏还未崛起的时代,琅琊王氏是东晋当之无愧的第一豪门士族。并且在中国古代那个王权至上的时代,能流传着这种共管天下的说法,可见其王氏家族的强悍实力。

琅琊王氏出自西汉时期的琅琊郡(今属于山东临沂市),其发展于魏晋时期,家族鼎盛时期在东晋统治时代,南朝之后走向衰弱,这个基本上和陈郡谢氏家族的发展走向类似。从东汉到明清的一千多年里,在《二十四史》中出了包括王吉、王导、王羲之等为代表的92位宰相级别官员和六百多位文人名士。

琅琊王氏最早可以追述到西汉时期的谏议大夫王吉,其中魏晋时期比较知名的王氏族人是知名大孝子王祥,祖父官至青州刺史,东汉末年战乱频发,王祥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其隐居二十多年之后,被征召,历任大司农、司空、太尉等职。这里需要说到的是魏晋沿袭汉朝以来的察举制,其中孝廉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加上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其孝道,加上其门第家世,自然让王祥成为了琅琊王氏崛起的重要人物。

东晋南渡之后,司马氏朝廷得到了跟随一起渡江王导王敦兄弟以及背后琅琊王氏家族的支持,其迅速在江南建立起延续汉人正统的东晋王朝。在此期间,王导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其主政东晋中央政府的实际行政工作,王敦担任大将军,并且担任上游荆州刺史,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等职务,并且王氏家族其他成员在东晋朝廷的军政各界都有人员担任要职。

琅琊王氏家族在王敦之乱中,由于王导能站在司马氏皇室的立场维护中央政权,其在王敦之乱平定之后,其虽然没有被司马皇室解除政权,但是因为在战乱中琅琊王氏的重要人员王敦的死亡,以及众多担任军政要职的王氏家族成员被杀,实际上琅琊王氏的整体实力还是受到了比较大的损害。到了谢安所代表的谢氏家族真正崛起的前后,其和王氏家族成员有诸多的姻亲联姻,其共同住在的乌衣巷,其两者的家族被后世称为“王谢”。

在宋武帝刘裕代晋建立刘宋,开启南朝时代之后,其南方共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在这个期间,由于刘裕寒门庶族出生,其虽然对于王谢这类大家族的有一定程度上任用,不过其实权大部分都掌握在和他一起打天下的新起寒门士族手中,因而在琅琊王氏家族明显是声望高于实力。比如齐梁时期的王俭就是一代儒学宗师,梁时的王融、王籍、王褒、王肃等是当时知名的诗人。王融便是永明体诗歌的几位创作家之一。

到了隋唐大一统之后,传统意义上的琅琊王氏家族其实已经日趋没落,已经不复当年权倾朝野的地步,虽然在唐朝其分别出了王方庆、王睿、王玙、王抟四个宰相,但是其难掩其豪门望族衰落的迹象,隋唐时期,其重要政权主要主政的还是以北魏北周以来其所代表的的关陇集团。

唐朝诗人了刘禹锡在所作《乌衣巷》中所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无一不透露了其琅琊王氏家族从鼎盛到没落的历史发展历程。王氏家族起于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兴盛于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衰落于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可见世家大族的出现,都是有着比较深刻的历史原因,在那个以孝道,名声,家世名望为基础的选官制度下,其家族更容易抱团,并且形成一个庞大的并且能深刻影响中央政权的世家门阀,其在一定的时期,可以为社会和政权带来一定时期的稳定,不过其也阻断了于寒门庶族,底层人民向高阶士族阶层上升的阶梯,其从长远来看,是有着弊大于利的影响的。

其统治阶层由这些世家大族把持,并且其世家之间进行通婚,往往看不到底层人民的需要,并且其当政会长久的为自己所在的世家大族服务,土地兼并,阻止其他士族分享权力,压榨底层百姓,这样形成的大家族会容易造成阶层的固化,底层人民对于上层政权有着自己的需求,在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就容易发生叛乱,这也是从东晋一直到南朝末期,其南方叛乱不断的原因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