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学习打卡09/15----名师解读|《牡丹亭·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走肖君 2019-09-16

◆  ◆  ◆  ◆  ◆  

汤显祖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义仍,号若士。为人正直,三十四岁考中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等职。1591年(万历十九年)因上章抨击朝政,被贬广东徐闻典史。两年后量移浙江遂昌知县。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春弃官归里。汤显祖留下了丰富的作品,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尤其是戏剧史上有重要地位。《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玉茗堂集》以及《紫箫记》和“临川四梦”都有明清刻本传世。《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其思想和创作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  ◆  ◆  ◆  ◆  

background

创作背景

明王朝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定程朱理学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家从维护封建礼教出发,在“情”与“理”的关系上,把二者对立起来,把“理”说成纯善的,而把“情”说成“恶”,是人欲,强调以理制情,直至灭情,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皇帝和皇后亲自编写《女戒》之类书提倡“女德”,包括妇女贞洁等。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兴起,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明朝中期出现了一股怀疑程朱理学的思潮,出现了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的进步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牡丹亭》诞生了。

◆  ◆  ◆  ◆  ◆  

appreciate

意境赏析

园门一开,满园春色一起涌来,杜丽娘满心惊喜,只可惜良辰美景都付予了断井颓垣,这断井颓垣不正像自己稍纵即逝的青春一样吗?这个世界这么美好,似水年华却就要这样在无人知晓的深闺里逝去了。

一曲唱罢,杜丽娘掩不住满面的哀伤。美景虽好,空自流逝,皂罗袍既是景语,也是情语。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织在一起,映衬了杜丽娘的对景自怜的伤感,其内心深处顾影自怜的哀愁在美好春光的感召下喷薄而出。她的自怜,是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也是对个性解放的渴望。《红楼梦》中,就有林黛玉读这首曲,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处境,无限感伤的情节,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  ◆  ◆  ◆  ◆  

名家点评

明代沈德符:《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顾曲杂言》)

清代姚燮:……妙处种种,奇丽动人,称古今绝唱。(《今月考证》)

叶长海:其曲词有深有浅,都富于意趣神色”。(《<牡丹亭>曲词漫议》)

姚莽:雅者固雅,俗者甚俗。(《<牡丹亭>鉴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