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粉彩扒花,瓷器中的“贵族”

 芝润斋 2019-09-16
粉彩扒花,瓷器中的“贵族”

清代乾隆年间,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

此时的官窑瓷器,

以丰富的品种和制作精美著称于世。

其中,

有一种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

备受推崇,

这种工艺叫粉彩扒花。

粉彩扒花,瓷器中的“贵族”

关于粉彩,

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胜于乾隆”的说法。

与青花,玲珑,颜色釉

并称为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

四大名瓷各有其独到绝美之处,

其中粉彩瓷以美艳多彩为最,

而在粉彩中扒花又是最细腻,

最精妙绝伦的工艺。

粉彩扒花,瓷器中的“贵族”

扒花,

学名叫做“粉彩扎道瓷”,

诞生于清朝乾隆时期,

在粉彩的基础上融入扎道工艺,

扒花便是两种工艺有机结合后的产物。

清朝皇宫内务府的记事档中

称其为“锦上添花”,

又可称为“扎道锦地”“雕地”,

景德镇彩瓷艺人更形象地将其称为“扒花”。

粉彩扒花,瓷器中的“贵族”

它是在瓷胎坯体上

施以红、黄、绿等各种色釉作为底色,

即为“锦地”,

然后再在“锦地”上用一种

状如锈花针的工具刻印出极为细小的纹样,

其中以凤尾纹最为常见,

也最为典型。

其它还有卍字纹、卷草纹等等。

粉彩扒花,瓷器中的“贵族”

灯光下的扒花瓷器显示出绚丽的色彩

在这个极简盛行的时代,

让我们了解下这门

有些“繁缛”的陶瓷工艺,

感受下手工艺的精妙与珍贵。

粉彩扒花,瓷器中的“贵族”

扒花瓷器,

颜色绚丽、装饰繁缛,

追根溯源的话,

它诞生于乾隆时期,

当时为专供皇室贵族赏玩的珍贵工艺品,

具有名副其实的“贵族”血统。

粉彩扒花,瓷器中的“贵族”

大清乾隆年制 皇帝黄扒花将军罐

它受西方珐琅彩的影响,

再结合中国粉彩装饰,

色彩深浅分明,

立体感极强,

不像中国传统国画般注重意境,

而更沾染些西洋油画的情调,

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粉彩扒花,瓷器中的“贵族”

这种装饰繁缛的器物对工艺的要求极高,

一般的民窑和民间艺人

根本没有这种人力和财力去生产与经营。

据古籍记载,

一般认为它始创于

清乾隆时期的“唐窑”。

唐英是中国陶瓷史上非常著名的督陶官,

他所监制的“唐窑”

代表了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粉彩扒花,瓷器中的“贵族”

唐英石造像 局部

由于清三代国力雄厚,

乾隆帝又极爱收集奇巧之物,

对艺术品的要求极高,

这种“锦上添花”瓷器

就是为了迎合他的喜好而造。

蓝浦的《景德镇陶录》中记载:

“陶至今日,器则美备,工则良巧,

色则精,咸月异岁不同矣。”

粉彩扒花,瓷器中的“贵族”

繁缛满密、精巧华丽

是乾隆彩瓷的典型特色,

“锦上添花”则是最能体现

这种特色的装饰技艺了,

不仅是体现了乾隆帝自身的审美趣味,

更是能从中窥视中国古代的强劲国力。

制作粉彩扒花瓷,

要经过四次烧造方可得成品。

第一次是烧制陶瓷白胎;

粉彩扒花,瓷器中的“贵族”

第二次是在白胎上刷上一层釉料,

以扒花工艺扒出所绘花纹,

继而进行烧制;

粉彩扒花,瓷器中的“贵族”

第三次是在烧好的瓷胎上

画出线条或图案,

填充好花鸟、山水等

图案的不同颜色,

再进行烧制;

粉彩扒花,瓷器中的“贵族”
粉彩扒花,瓷器中的“贵族”

第四次是在瓷胎顶部或底部

描上金粉进行装饰,

最后烧制出成品。

粉彩扒花,瓷器中的“贵族”

扒花是不可以打底稿的,

不像彩绘可以擦掉重画,

从落针到收针几乎是一气呵成,

花纹大小要均匀一致,

不可有些许偏差,

需要积累多年的经验才可以完成。

粉彩扒花,瓷器中的“贵族”

远观扒花瓷,

是品不出其之妙处的,

只觉花色繁复妍丽,

甚是雍容清丽,

需得近观,

在通光之下,

瞬间脉路顿现,

华光流韵,

其工艺之妙,

叫人赞叹不已。

粉彩扒花,瓷器中的“贵族”

有人认为,

扒花只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

但它却代表着中国的工匠精神:

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粉彩扒花,瓷器中的“贵族”

如今,

随着一代代匠人的传承和发展,

赋予了扒花瓷新的生命,

扒花瓷也在继承传统的风韵之下,

焕发出时代的美感。

粉彩扒花,瓷器中的“贵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