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于解开西周华夏文化蓬勃发展之谜,原因让历史学家茅塞顿开

 修悟搏 2019-09-16

终于解开西周华夏文化蓬勃发展之谜,原因让历史学家茅塞顿开

(作者:赵辉)西周时期是中华文化形成与高速发展阶段,西周时期文化的蓬勃发展,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明思想的成型与确立,建立了深厚文化基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305首《诗经》作品大部分产生于西周时期,并在春秋时期编辑成《诗经》总集,成为广泛影响后世政治、文化、思想、人文的旷世经典。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学习《诗经》是春秋时期人们受教育、提高文化的首要学习任务。

在夏、商、周王朝的历史变迁中,夏朝与商朝为我们遗留下来的文献很有限,以致夏朝至今还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一个未解之谜,商朝也只是在120年前因为发现了殷墟甲骨文,才正式确立了商朝的历史存在与文化遗存。商朝五百年历史在文化上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影响力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真正影响奠定中华文明思想核心的是夏朝与周朝。

终于解开西周华夏文化蓬勃发展之谜,原因让历史学家茅塞顿开

为何夏朝与周朝之间五百年的商文化被完全遗忘?而更早的夏朝华夏文化被周朝所继承并发扬光大,形成系统的华夏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是怎样的历史过程促成了这一文化发展?这是华夏历史文化的一个未解之谜。

在商周交迭时期,偏居在黄河上游文化落后的周部落首领周武王,利用商纣王与南淮夷部落生死对决,将殷商王朝的全部军事力量调往南淮夷地区的时机,周武王一战消灭了商纣王临时拼凑起来的七十万大军,灭亡了商朝,中国历史进入了西周时期。

终于解开西周华夏文化蓬勃发展之谜,原因让历史学家茅塞顿开

公元前1041年。三监(蔡叔度、管叔鲜、霍叔处)联合武庚叛乱,周公亲自出征,花了三年于公元前1039年平定“三监之乱”。乘此时机“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史记》)。在此次征伐淮夷的过程中,周公与召公在淮河流域的涂山地区采风定礼乐而成“南风”之始。《吕氏春秋》之《季夏纪第六》记载: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开创了淮河涂山地区文化传播影响西周王朝的启始,改变了西周王朝的文化发展进程。

终于解开西周华夏文化蓬勃发展之谜,原因让历史学家茅塞顿开

在周穆王十三年的公元前954年,南淮夷军事势力攻打西周的领土,周穆王派遣了成周地区的军事部队,进驻靠近南淮夷地区的涂山四方湖古城进行军事驻防。在出土的大批青铜器铭文中详细记载了这一事件。

【录尊】王令冬戈日:戲淮夷敢伐内国,汝其以成周师氏戍于古师

【竞卣】唯伯犀父以成师即东,命戍南夷。正月既生霸辛丑,在坯。

【臤尊】唯六月,既死霸,丙寅,师雍父戍在古师遇从。

【帆卣】积从师,雍父戍于古师

【雍伯鼎】王令雍伯鄙于古,为宫,雍伯作宝尊彝。

【伯雍父盘】伯雍父自作用器。

【穑卣】穑从师雍父戍在古师。蔑历,赐贝卅锊。穑拜稽首,对扬师雍父休,用作文考日乙宝尊彝。其子子孙孙,永福。戉。

【笱卣】笱从师雍父戍于古次。蔑历,赐贝三锊。

【穆卣】穆从师淮父戍于古阜,蔑历。赐贝卅锊。穆拜稽首,对扬师淮父休,用作文考日乙宝尊彝。其子子孙孙,永福。

终于解开西周华夏文化蓬勃发展之谜,原因让历史学家茅塞顿开

这些大量不同身份、不同功用的青铜器,说明了西周王朝与四方湖古城之间频繁的人员往来,将涂山地区四方湖古城的文化与青铜器带回西周丰镐,进一步促进了涂山地区四方湖古城的文化对西周的传播,提高了西周的文化水平。淮夷地区在此过程中也成为西周政权稳定控制的区域,成为西周政权的主要的粮食、玉帛纳贡地区。

在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2年,西周文化历史中的最重要人物尹吉甫,因跟随周宣王北伐玁狁建立军功,而被派往成周四方湖地区,负责四方湖地区的税收与行政管理,到达南淮夷区域的四方湖古城向国。“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玁狁于(余吾),兮甲从王,折首执讯,休亡敃(愍),王赐兮甲马四匹、軥车,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责(积),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帛畮(贿)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积)、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其隹我诸侯、百姓,厥贾,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蛮宄贾,则亦刑。兮伯吉父作盘,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青铜器兮甲盘铭文)。

终于解开西周华夏文化蓬勃发展之谜,原因让历史学家茅塞顿开

兮甲盘铭文中的兮甲就是尹吉甫,尹吉甫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就是从民间采集了大量《诗经》作品,使得西周文化达到了最高峰。 “诗皇甫作都于向”《竹书记年》与“皇父孔圣,作都于向”《十月之交》更是证实了尹吉甫的诗经作品都产生于向国,也就是说尹吉甫从民间采集与个人创作的《诗经》作品,都来自于四方湖古城的向国。《诗经》中的“周南”与“召南”之所以成为《诗经》的开篇,与《诗经》作品采集、创作于涂山地区的四方湖古城向国不无关系,是涂山四方湖古城地区高度文化的具体反映。

为何周公、召公平定成周地区的“三监之乱”后,即行东征淮夷地区?并在淮河的涂山地区采风“南音”定礼乐?

为何周穆王派遣大批军事与行政人员驻防涂山四方湖古城,留下了大量的青铜器记述这段历史?

为何《诗经》的采集者尹吉甫长期驻守四方湖古城向国,采集了大量民间诗歌作品而成《诗经》?

为何殷商五百年历史没有对华夏文化产生根本影响,而西周275年的历史就发生如此大的文化进步?

这些都与涂山四方湖古城的特殊历史文化有关,因为涂山四方湖古城曾经是471年历史的夏朝国都所在地,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并长期稳定发展,成为《诗经》文化的发源地。

终于解开西周华夏文化蓬勃发展之谜,原因让历史学家茅塞顿开

殷商王朝取代夏王朝后,殷商与夏朝的同盟南淮夷势力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南淮夷地区的夏文化也受到了殷商的排斥与拒绝,只是继承了甲骨占卜与青铜器文化。周公与召公东征淮夷,接受认同了夏文化,并成为夏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光大者,短时间内极大提高了西周政权的文化水平。尹吉甫长期生活工作在南淮夷地区的四方湖古城,深受当地的民歌文化影响熏陶,最终促进了西周文化最重要的代表《诗经》的诞生。

周穆王时期的伯雍父与周宣王时期的尹吉甫,这两次有青铜器铭文记载的西周王朝对淮河流域四方湖古城的军事驻扎,针对南淮夷的军事、农耕管理、税赋征收,说明了四方湖古城是西周的固有领土,虽然靠近淮河,靠近南淮夷,却是西周的东南军事重镇,控制着南淮夷地区的安全,是西周政权的主要财政与税贡来源。四方湖古城作为西周政权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是西周时期的重要文化中心,《诗经》诞生于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终于解开西周华夏文化蓬勃发展之谜,原因让历史学家茅塞顿开

在《诗经》之《大雅·江汉》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大雅·江汉》是具体创作于周公召公时期,还是周穆王时期、周宣王尹吉甫时期,先不做深入探讨定论,但此作品充分展现了西周政权对淮夷地区的重视程度,西周军事与文化在淮夷地区的重要篇章。不论是兮甲盘铭文中的“成周四方”还是《大雅·江汉》中的“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如果我们把四方理解成淮河流域四方湖地区,那么很多历史文献与《诗经》情景就很容易理解了,众多的西周历史与文化之谜也将迎刃而解。

终于解开西周华夏文化蓬勃发展之谜,原因让历史学家茅塞顿开

“四方” “四方湖”名称的来源,与大禹奠定的夏朝时期形成的“四方来朝”“四方来贺”的夏朝国都繁华景象,有着根本性的夏文化痕迹,是夏王朝被取代后夏朝国都的文化印记。四方湖与古城,在殷商时期和西周时期,就是夏朝国都的历史实际地名,因为夏文化的影响力,而逐渐成为形容词“四方”“古代”,被后世所遗忘。

《尚书·大传》记载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的功绩,奠定周朝八百年历史,与周公东征淮夷,接受、吸收、发扬光大四方湖古城的夏文化,成为周王朝的治国理念,是周朝文化蓬勃发展的基础,消除了高度发达的夏文化南淮夷地区之间的对立。南淮夷地区不仅为西周提供了主要贡赋,更为西周提供了丰富的夏文化,是西周文化发展的源泉。

终于解开西周华夏文化蓬勃发展之谜,原因让历史学家茅塞顿开

纵观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发展,商朝取代夏朝,形成长期的殷商与南淮夷的军事对抗,南淮夷地区的夏文化被商朝所排斥拒绝,造成商朝五百年文化发展的停滞;周公东征,安抚、接受、认同了南淮夷地区的夏文化,并成为夏文化的极力推崇者,推进了华夏文化的广泛传播,成为我们华夏民族文明的精神内涵。华夏文化也成为中国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融合认同的一个标准,接受华夏文化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各氏族部落融合过程中以华夏文化自美,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凝聚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