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红楼梦》中的宝钗与黛玉一样,都是被一个谎言所欺骗、并贻误了终身的。黛玉痴痴地被宝玉的信誓旦旦所欺骗,尽管宝玉也是被动的、不明就里的;但终究还是与宝钗成了婚。 而宝钗呢,是被一个癞头和尚误导了,那和尚说她只能找一个带玉的男人才能配,宝钗就傻傻地信了,心心念念只以为宝玉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所以才利用各种小伎俩主动制造舆论,放出了“金玉良缘”的风声。 讽刺的是,像这样命定的美满姻缘——“金玉良缘”却是在宝玉丢失通灵宝玉、神志不清的情况下成型的。在宝玉清醒的时候,根本就做不成此事,宝玉宁死不肯的。这就有些自相矛盾了。 不是说天意么?不是金锁配宝玉么?为何不是顺其自然的“宝玉吸引金锁,或者金锁锁住宝玉呢?”而是在人家的宝玉丢失、金玉之论无从寄托、失去载体的时候成亲的呢? 癞头和尚的话,成了赤裸裸的谎言。宝钗的青春就这样被那个癞头和尚活生生给蹉跎了去,守了一辈子的活寡。其实,宝钗与黛玉一样,也是这桩婚姻的被骗者和受害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