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坐洗心500问>(二)

 一人一心一念 2019-09-16

第6章 静坐基础知识(5)
前三关指纳粟关、金锁关和玉锁关,是内气从身体前面下降的路径。据清粘本盛传《道养初乘忠书》卷一:“前三关:纳粟关,玉池也;金锁关,气嗓也;玉锁关,胃管也。前三关乃降气之径路也。”
什么是后三关?
后三关指下关、中关和上关,是内气由后背上升的路径。据清粘本盛传《道养初乘忠书》卷一:“脊骨有二十四节。从下起第一节是尾闾关。其骨形如金鼎,上有九窍,名下关;至十八节为中关;直至顶门为上关。”
什么是鹊桥?
指口鼻之间和肛门、阴道之间的部位,它们是任督二脉的上下交会之处。由于口、鼻和肛门、阴道在上下两处隔断,沿任督二脉运药时须搭鹊桥而渡,如牛郎、织女借鹊桥渡天河一样,故有鹊桥之说。
鹊桥又有上鹊桥和下鹊桥之分。上鹊桥在口、鼻,下鹊桥在二阴。
绛宫在什么部位?
绛宫又叫“绛关”、“金阙”,位于心下、两乳之间,是静坐时内气运行的重要部位。晋葛洪《抱朴子?地真篇》认为绛宫即是中丹田:“或在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也。”
命门在什么部位?
在以前关于静坐的书籍中,常常会提到命门,认为它是内气运行的重要部位不过,关于命门的确切位置,历来有不同的理解,在此介绍三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认为命门即右肾。《道枢七神篇》:“夫脏各有一,肾独有二何也?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其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元气之所系也.故男以藏精,女以藏胞. 故知肾有一也.”《难经?三十六难》:“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一种认为命门即肚脐。《黄庭外景经》:“后有幽阙前命门。”务成子注云:“肾为幽阙目相连,脐为命门三寸,日出月入阴阳并,呼吸元气养灵根也。”还有一种认为命门即下丹田。《道枢?黄庭篇》云“命门在脐下一寸三分,名曰玉环,身为下丹田。”《黄庭内景经》:“闭塞玉门保玉都。”务成子注:“命门者,下丹田,精气出入之处也。”
气海在什么部位?
气海即下丹田。《云笈七籤》卷五八:“气海者,是受气之初,传形之始,当脐下三寸是也。气海者,与肾相连,属壬癸水。水归于海,故名气海。”《道枢?胎息篇》:“气海者,在脐之下三寸,其名曰子宫,元气之根也。”不过,关于气海的确切位置,历来有不同观点,如有的认为指膻中,有的认为指肾,等等。但不管如何,气海在静坐修炼中,都是人们经常提到的重要部位。
尾闾在什么部位?
位于脊椎骨下段,上连骶骨,下端游离,在肛门后方。尾闾有龙虎穴、曹溪路、河车骨等众多名称,是阴阳之气升降的重要路径。据《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诀》:“人身脊骨有二十四节。从下数起,第一节下,名尾闾穴。又名龙虎穴,又名曹溪路,又名九重铁鼓,又名三叉骨,又名河车骨,又名河车路又名气海门,又名朝天岭,又名上天梯。尾闾穴骨样如金鼎,上有九窍,内外相通,脊骨中间,脊骨两旁,共有三条经路,泥丸宫、尾闾穴二处,是阴阳升降之路径也。”
尾闾穴在什么部位?
位于前阴之后,肛门之前。是督脉三关的第一关,任督二脉交会之处。真气在丹田发生后,往往经尾闾穴沿督脉上升。
夹脊关在什么部位?
夹脊关在背部,人俯卧时正当两肘尖连线点正中处。真气通过尾闾穴后,下一个重要的部位就是夹脊关。
玉枕关在什么部位?
玉枕关位于脑后,是后三关中的上关。真气通过夹脊关后,下一个重要的部位就是玉枕关。在后三关中,玉枕关是最难通过的部位,故内丹修炼中称过玉枕关须用“牛车”,意谓非牛之力过不去。
什么叫丹田?
内丹修炼术指人身中的结丹之处,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之分。通常指下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处,或说在脐内一寸三分处。丹田本系道教术语,如《道藏?神景内经》云:“丹田者,上赤、下黑、左青、右白、中央黄,运中方圆四寸;女子上黑、下赤、左白、右青、中央黄,运中方圆四寸。呼吸元气,运行百脉。”《黄庭经》注引《玉历经》云:“丹田在脐下三寸,附著脊。左青、右白、上赤、下黑,方圆四寸。”静坐修炼法常袭用丹田这一概念,要求静坐者意守丹田,作为静坐的入门功夫。
丹田究竟在什么位置?
关于丹田的确切位置,历来颇多争议。蒋维乔在《因是子静坐养生法》中为避免陷于争论,认为丹田并不单指一点,而是包括脐部在内的一个区域:“灌溉草木,亦当于根处施肥,注心意于脐下丹田,其理正同。就实际言,所谓集注心意时,丹田之范围,亦决非微小之一点,脐部亦包括在内。”
上丹田在什么部位?
上丹田在头部,因其在人体三丹田中位置最高,故名。关于上丹田的具体部位,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地真》中称:“或在人两眉间,却行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也。”上丹田有多种异名,如祖窍、泥丸宫、乾宫、乾家、昆仑山、交感宫、最高峰、天宫、真际、天根、玄门、摩尼珠、髓海、紫金城、流珠宫、玉京山、紫靖宫、太涧池等。
上丹田通常被称为泥丸宫,是内丹修炼的重要部位。据陈撄宁《黄庭经讲义》:“虽周身百节皆有神,惟泥丸之神为诸神为宗。泥丸一部,有四方四隅,并中央,共九位。皆神之所寄。而当中央方圆一寸处,乃百神总会。修炼家不必他求,但存思一部之神,已可享无穷之寿。因此一部之神,非散居别处,而居脑中。泥丸夫人,即脑室中央之神。”据现代生理学,泥丸宫位置在正当头部的松果腺体,具有内分泌机能。由三叶组成,各叶功能不同,与人的身体发育程度、生命力强弱、智力高低、生殖器官功能代谢等有密切关联。
中丹田在什么部位?
中丹田又叫规中、中黄、玄关、真土、戊己门、祖气穴等,其位置有两种说法.一是指两乳之间的绛宫《仙经》云:“绛宫为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修真秘诀》:“心为绛宫中丹田。”二是指心之下、脐之上。《性命圭旨?普照图》中,言中丹田之位在心源、性海窍穴之下,又在关元、气海、土釜窍穴之上。在内丹修炼中,中丹田为结胎、炼胎、养胎的地方,作用极神妙。
下丹田在什么部位?
下丹田又叫“正丹田”、“关元”、“气海”、“气穴”等。通常说的意守丹田指的就是意守此下丹田。关于下丹田的位置,有不同的说法,《抱朴子内篇?地真》认为“脐下二寸为下丹田”,《仙经》
认为“脐下三寸为下丹田,藏精之府也”《金丹大要?鼎器妙用》则说:“下丹田之极虚为准,是神气归藏之府。”
什么叫守窍?
守窍即用意念注守人体内的某一重要部位,如注守玄关一窍、注守下丹田、注守中丹田等等,都可以称为守窍。开始学习静坐,便以“守窍”为主,而且必从“守窍”入门。
窍和穴位有什么区别?
窍跟穴位是不一样的,穴位是指人体经络的结穴处,而窍更与人体激素有关系,如上丹田便是窍,它相当于人体头部松果腺体的位置。在静坐修炼中,通常很难指明窍的确切位置,往往要在到达一定的境界后,才能无中生有,显出窍来。
什么叫小周天?
指人体的内气在下丹田出现后,经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上丹田、中丹田等再回到下丹田的循环路径。因其运行如日月之在天空中绕行, 故称。如《性命圭旨》中称:
“天之行也,曰一周天,何其健欤?
若吾身亦一小天地者, 周天之行健也。??一屈一伸,一往一来,真有若日月之代明,寒暑之错行,其殆天运之自然,是亦吾身一天地也。始而有意,终于无意。”伍守阳的《天仙正理直论》也说:“小周天云者,言取象于子、丑、寅十二时如周一日之天也。”小周天功夫能调节任、督二脉的阴阳气血平衡,在内丹修炼中属于炼精化气阶段之功夫。
什么叫大周天?
大周天系相对于小周天而言。小周天是内气在上半身运行,大周天则除了上半身,内气进一步在四肢中运行,因其运行范围比小周天更广,故称。不过在内丹修炼术中,大周天与小周天又有其特殊含义:小周天是有为阶段大周天是无为阶段;小周天采外药运河车入下丹田,经上鼎泥丸到下炉丹田而封存,大周天以黄庭中丹田为鼎,小周天图下丹田为炉; 小周天讲活子时,大周天讲正子时;小周天用后天八卦图式,大周天用先天八卦图式;小周天循任督二脉运行,大周天只守小鼎炉氤氲二田之间,故大周天又称“十月养胎”,实为入定炼性功夫。明伍守阳《天仙正理直论》
说:“天固一也,而所用之工,有小大之异也。小者有间,大周则无间矣。小者有时,大周则无时矣。
小者有数,大周则无数矣。”
什么叫运息?
运息即用意念引领内气周流全身。关于运息的具体方法,杨践形的《指道真诠?息法》讲得十分具体:“运息:弥满气海之息,灌注腠理,调准体温,发攻邪表汗之功法。先闭目凝神,静心寂虚,存神气海,下达丹田,转过尾闾,随即提缩谷道,引气上升,勿使泄漏。
乃自腰际夹脊透双关而上,直至泥丸, 转下鹊桥,汩然咽下,仍归丹田。”不过,以意引领内气,在静坐中属于危险之举,非训练有素之人,最好不要去尝试。
大周天图有静坐获得显著功效的实例吗?
静坐之有效无效,因多系个人体验,外人较难判断,但我们常常可以从各种书籍、杂志上发现一些静坐者讲述自己获得显著功效的记述,在此摘录三例以增强人们学习静坐健身法的信心。
一是《因是子静坐养生法》的作者蒋维乔的亲身体验和经历。
余自幼多病,消瘦骨立,父母虑其不育。年十二,即犯手淫,久之,梦遗、头晕、腰酸、目眩、耳鸣、夜间盗汗、百病环生。幼时愚昧,初不知致病之由。年十三四时,略知其故;然不甚明了,屡戒屡犯,又不敢以告人,惟日在病中而已。家居城之西隅,距城东不过二三里,偶因节日,偕兄弟游于城东,中途辄足软不能行,归则一夜必盗汗六七次,幼年之状况如此。
年十五六后,病益多,加以怔忡、心悸、潮热往来等病。犹忆十七岁之春,每日午后身热,至翌晨天明退热,绵延至十八岁之夏方愈。长日与病为缘,益觉支离,而颇知刻苦读书;旧时习惯,读书恒至更深不寐。久病之躯,以病为常事,以不病为变例,故虽病而读书自若,于是体乃益弱,病乃益深。
当病盛时,亦百般求治疗之法。而内陆偏僻,只有旧医,所用者为汤药,久而无效,亦厌弃之。余虽不以告人,而余先考则察知余病源所在,有时示以修养心性诸书;又示以《医方集解》末卷所载道家大小周天之术;乃恍然大悟,稍稍习之,病良已。
然无恒心,病作则惧,惧即习,病已则怠,怠则忘之。然自此知保贵身体,不加戕贼。自十九岁后,诸病虽未尝离身,而较诸幼年时代,反觉康强矣。
年二十二娶妻以后,自以为躯体较健于昔,静坐之术即委弃不复为,而又不知节欲,于是旧时诸疾俱作,加以饮食不节,浸成胃扩张病,食管发炎如炽益以嘈杂,时时思食,食至口,又厌不欲食。友人多劝余静养,余犹以为无伤也,迟回不决。至己亥之春,仲兄岳庄,以患肺疾死。其明年庚子,余亦得咳嗽疾,未几,即咯血;服旧医之汤药,病转剧,三月不愈。乃大惧,恐蹈亡兄覆辙。于是摒除药物,隔绝妻孥,别居静室,谢绝世事,一切不问不闻,而继续其静坐之功,时年二十八也。
初为静坐时,自定课程:每晨三四时即起,在床趺坐一二时。黎明,下床盥漱毕,纳少许食物,即出门,向东,迎日缓缓而行,至城隅空旷处,呼吸清新空气,七八时归家。早膳毕,在室中休息一二时,随意观老庄及佛氏之书十时后,复入坐。
十二时午膳。午后,在室中缓步。三时习七弦琴,以和悦心情,或出门散步六时复入坐。七时晚膳。八时后,复在室中散步。
九时,复入坐。十时后睡。如是日日习之,以为常,不少间断。
当时以急欲愈病之故,行持过猛。每入坐,则妄念横生,欲芟除之,而愈除愈甚。欲调息则呼吸反觉不利,胸部坚实,如有物梗之。然深信此术有益,持以百折不回之志,绝不稍懈,而困惫益甚,几至中辍。吾乡父老中,亦有谙是术者,偶往谒之,自言其故。则曰:“汝误矣,习此者以自然二字为要诀,行住坐卧,须时时得自然之意,徒恃枯坐,勉强以求进,无益也。”于是大悟,凡入坐时,一任自然。或觉不适,则徐起缓步室中,俟身心调和,再入坐。如是者将及三阅月,而困难渐去,佳境渐来。
自庚子三月初五日,始为静坐;几经困难,而按日为之不少懈;厥后渐近自然,精神日健。向之出外散步,未及一二里,即足软不能行者,今则一举足能行十余里,曾不稍疲。每入坐后,觉脐下丹田,有一股热力,往来动荡,颇异之。至五月二十九之夕,丹田中突然震动,虽趺坐如常,而身体为之动摇,几不自持;觉此热力,冲开尾闾,沿夹脊而上达于顶,大为惊异。如是者六日,震动渐止。屈计自三月初五日至此,仅八十五日耳。是为第一次之震动。此后每入坐,即觉此热力自然上达于顶,循熟路而行,不复如初时之动摇。而旧时所患怔忡、心悸、腰酸、头晕、耳鸣、目眩、咯血、咳嗽诸疾均一朝尽瘳;惟胃扩张关于实质之病则未愈,而从此亦不加剧。
庚子一年中,闭户静坐,谢绝人事,常抱定三主义:曰禁欲以养精;禁多言以养气;禁多视以养神;自为日记以课之。自三月至五月,为入手最困难之逆境。五月至六月,始见却病之效。
七月以后,功候纯全,每入坐,辄能至三时之久;觉身心俨如太虚,一尘不滓,亦不见有我,其愉快如此。
辛丑以后,为生计所迫,不得不出而治事。而静坐之术,不能如前此之终日程功。则改为每日早晚二次,至今以为常。迨壬寅之三月二十八日,晨起入坐,觉丹田热力复震,一如庚子之五月。惟曩时之热力,冲击尾闾,此则冲击头顶之后部,即道家所谓玉枕关也。连震三日,后顶骨为之酸痛。余此时毫不惊异,忽觉顶骨砉然若开,此热力乃盘旋于头顶。自是每入坐即如是,亦不复震。是为第二次之震动。
是年十月初五之夕,丹田复震,热力盘旋头顶,直自颜面下至胸部,而入脐下,复归丹田,震动即止。是为第三次之震动,自是每入坐后,此热力即自后循夹脊而升至顶,由颜面下降而入脐下,循环不已。如偶患感冒,觉身体不适,可以意引此热力,布濩全身,洋溢四达,虽指尖毛发,亦能感之,久之发汗,感冒即愈,从此旧疾永不复发。每与友人登山,辄行山路数十里,不稍倦。最有趣味者,壬寅年在江阴南菁讲舍肄业,江阴与武进陆路,距离九十里;暑假时与一友比赛远足,早晨自江阴起行,午后四时抵武进,步行烈日之中,亦未尝疲乏也。
二是民国时期安徽师范学校学生李朝瑞的静坐体验,载于《仙道养生秘库》一书。
瑞前闻师言,排除杂念,眼视鼻端,心息相依之说,每日黎明起坐,试之三次后,丹田发暖,百体冲和,十余日,暖气自尾闾循脊上升至颈下,越数日上泥丸,渐下重楼,降至丹田,每就坐即如此。
由是暖气渐盛,由两胯下达涌泉,复由两踵升肾囊以还丹田,然此殆非一次所能。每次稍进耳。至膝,至足趾,至涌泉,至踵,均停滞,胀不可言,久则自通。自是每就坐,周身发热,凝神入炁穴,每一呼吸,热气能自尾闾达泥丸,下重楼,至丹田。一周定后,恍惚杳冥,不知身在何处,只丹田内微有知觉耳。

第7章 静坐基础知识(6)
周身窍皆开,每一呼吸,万窍似皆呼吸,耳鼻发痒。瑞与师言,师即授以手抄诸法,并勉其勿懈。法有云:“外肾壮举,即用‘舐吸撮闭’四字诀,则外肾自然收缩”等语。
次日就坐,忽有一股热气自心部,下降丹田,外肾忽举,即以四字诀收之,收时活活泼泼,似经“人道”,自疑精泄,以手扪之,殆未也。外肾收缩,丹田景象,不可言喻。顷之,有物紧塞尾闾,以眼神照之,渐渐上升,每一吸,略进少许,至颈下一停,脑后一停,其力甚大,能冲头部动摇,一入脑中,融和无似,乐不可言。
久之热气自退,逐降重楼,每呼稍下,印堂一停,喉间一停,膻中一停,至脐下,如无物矣,复静养半小时而罢。每日就坐即如此,约二十余日,渐闻腹内臭气,十余日臭尽,遍体如婴孩之气味。身体轻便,饭量大减,遂废朝食,极怕秽污腥膻之地,不敢呼吸。心气和平,见可憎可喜可惊可畏者,均不足以动其心。心神大定,每作一事,辄能专一,无事胸中无物,心不外驰夜半,眼中忽如电光一闪。一夜,印堂如有物集,忽然一散,亦如电光。自是每就坐,身中如气如烟,周护弥漫。
暑假归里,炎燠奔驰,略不为苦,虽登峻岭,亦不呼喘。至家,每日仍如前静坐。忽一夜外肾异常壮举,全身震动,丹田火炽。急披衣就坐,凝神调息忽觉胸前吐出火光,烛见满室。幸不惊不喜,徐以四字诀,收缩外肾,半小时,肾收火灭,驾河车轮转一次,自是不敢复就坐矣。
然每夜半,必自转一次,丹田似觉有物,外肾异常收缩,久不举矣。遍体酥软,睡定手足似不能动,丹田景象,非笔墨所能形容,脑中时有热气煎沸,必静坐凝神,引入丹田始安。
夜中必醒半小时,心息相依,有知无知,乐不可言。忽一夜外肾又举,真息往来心肾间,周身震动,耳中风响。俄焉外肾收缩,即有物上冲尾闾,其力甚大,一路上升,如轮船火车之震响,上泥丸,降至丹田始安。
自是精神倍著,夜不熟睡,十余日,有物在两胯间欲下,不知何故?即与师言,师复以书,始知自有此景,纵之下降,遂达涌泉,升至肾囊,至尾闾,上泥丸,降重楼,至上腭,甘美异常。下喉间,灌注心头,清凉无比,至丹田不可言喻。自此皮肤润泽,身发异香,静睡即见一轮皓月,当头悬照。一夜醒后,忽见腹内明彻,从此眼力胜前,能于暗中辨桌椅。丹田时坚若金石时融若春水,遍身酥软,不喜动作,七日如故。
今五月间,遍身发奇痒,亦只七日而定。时有物上冲心部,必引入丹田始安受亲月余,腹内如故,得而复失主言,其殆不可信!俟有其它景象,再行禀知,兹谨述其大略如此。
对于李朝瑞的上述体验,中国道教协会前任会长陈撄宁专门写了一篇按语,值得我们参考。
此篇乃李君所作之报告书,其中依次详述功夫效验,一半是他在安徽省城求学时期所已经发现者,我曾同他本人仔细研究过。又一半功夫效验,是他回到皖北自己家中以后,续有进步者。余固未尝得知,即其师胡渊如先生亦不能深悉,屡致函询其状,故李君遂总括前后逐步之景象,作此一篇,寄与胡先生,胡又转寄于余,命考证其说与丹经合否?若不合者,当嘱其改正。
愚见以为未破体之童子身修炼,其效验当然与已破体者不同。各种丹经皆是为中年或老年人说法,岂可削足就履,强李君必由此道而行乎?虽与丹经不合,亦无妨碍,当日即本此意复胡先生,后遂罕通音问。
又按:此篇末行云,“受亲月余,腹内如故, 得而复失之言,其殆不可信!”这几句话,太觉含糊。所谓得而复失者,因余等曾劝阻李君不要回家结婚,若一结婚,不免前功尽弃,得而复失,颇觉可惜等语。李君此篇,以得而复失之言为不可信,即是针对余等昔日劝阻之语而发,但没有说明是否与其妻交媾?若已实行交媾,是否泄精?若第一次泄精之后,是否尚有继续之举动?诸如此类紧要关头,皆未言及,仅言“受亲月余,腹内如故”。真令人无从索解。
倘李君虽结婚而不尽为人夫之义务,或虽交媾尚未曾达到出精之程度,或虽出精一二次,而其量不大,尚未感觉根本动摇,皆不至于伤损其丹基。若李君亦欲学俗人之交媾,必以出精为目的者,或服膺外国卫生家之谬论,以为青年男子,每星期必泄精一次,而后始免壅滞之病者,余敢决其终必破坏而已。世之学道者,宜注意及此,幸勿被李君所瞒。
三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名叫朱中起的人修习《因是子静坐养生法》后的效验,载于《因是子静坐养生法》的附录。
我幼年时候,因为先天不足,体弱多病,经常离不开汤药;二十三岁后就到北京工作,在此十年之中,酒食征逐,几无虚日,身体亏损日益加深,起先是遗精遗尿和盗汗,后来又加上肠胃病。
至一九二六年回上海延医服药,休养约半年,遗精等症稍止而肠胃病则日甚一日,偶一不小心,立刻发作,严重的时候昼夜疼痛,不能安睡,日吃馒头半只,以维生命。经医生检查,有的说是“胃溃疡”,有的说是“胃扩张”,服药电疗,一无效果。
这病缠绵二十余年,痛苦不堪言状,到四十五岁的冬季,突患腹膜炎症,经送施行手术,幸免于死,而身体则格外衰弱,百病缠生,如腰痛、耳鸣、目眩、心跳、气喘、出汗,夜则乱梦颠倒,几成一个废人。医生说:“以上诸症,均是肾亏的现象,中年人得之,不易复原。”劝多进营养食品,借以调摄。于是平日专在菜肴上用功夫,苦于胃呆,不能多吃,虽未增加新病,而旧病则始终未减。
一九四九年的秋天,我因年已五十有四,而又多病,遂至失业,心中不免焦急,夜间失眠。次年春,头脑微感胀痛,眩晕不已,经医生检查,认定是高血压症象;这时我因生活困难,未加医治。这年冬天,友人介绍我学静坐,反复思维,虽知自己浮躁成性,欲求安心静坐,实非易事;而且年己五十以上,一切宿病,医药均不能治,难道小坐可以奏效的吗?
直到一九五一年正月,在疑信参半下,投谒蒋维乔先生求教,蒙蒋师不厌求详,循循指导;回家以后,如法试坐二十分钟,妄念不但不能消除,反觉万绪横生,身心不得安静,腰腿也感酸痛。询之蒋师,据告只要有恒心,不久自可安静,三五月后,必有效果,我听了,口虽不言,心里实在不敢相信;只好回家,耐心坐去,每晨洗脸后,盘腿闭目调息,在床上勉坐二十分钟;约一月余,某一日,正坐的时候,身体微觉摇动,次日摇动益甚,第三日坐未久,竟至大动不已,不能自制。随往告蒋师,蒋师告诉我说:“此乃气脉发动的证据,是应有的经过,而且是好现象,不久自止;不要管它,定心用功,自有更好受用。”这时我对静坐法有了初步的认识,每晨依然如法静坐又约四五个月后,坐的时间,竟自然而然加长到五十分钟至一点钟,妄念逐渐减少,身心亦感安静,呼吸逐渐下降至脐;吸进的气,好似吃了一粒仁丹清凉满腹,舒适异常。询之蒋师,据说:“这是横膜下降,呼吸的气,达到腹部,胸间感觉空松清凉;再加功夫,不久可达丹田(即脐下三指处),更有不可思议的受用。”如是又经半年光景,在不觉不知间,头脑胀痛、眩晕等状况完全消失,失眠症亦愈,而我对于静坐法亦有了坚决的信心。
到了一九五二年夏间,我的静坐已有了一年半的工夫,胃病亦久不发,午间试吃大米饭半碗,颇感舒适,从此开始改吃白米饭,直至冬间,居然每餐能吃一碗,每晨起床后, 大便亦感畅通。(大便自得肠胃病后,已念余年每日非借药力不可。)是年除夕夜饭,居然连续吃酒半斤之多。
一九五三年夏,某日晨,正坐时,忽觉尾脊骨上热气如线,经背脊直至头顶复由头顶循面部而下经喉胸直达丹田而散,周身舒畅,起坐后四肢轻快,如释重负,从此每次久坐都是这样。
询之蒋师,他说:“此乃周身气脉畅通之证,百病自然清除。”
又一日静坐时,忽觉腹部有一热团如茶杯口大小,行至右腰际而停止,周身筋络,酸痛异常,历久乃散。起坐后,不意十数年之腰痛,恍然若失,迄未复发;而夜间乱梦,亦不再见,每晚酣睡八九小时;饭量激增,每餐非两大碗不饱。到了一九五四年,我每晨静坐时候,呼吸已在若有若无之间,吸气直达丹田,可以停住一二分钟;每当感受风寒,只要静坐时行深呼吸运动十分钟,周身觉有微汗就愈。
近来年纪渐老,疾病反少,而过去的浮躁性情,转成安静,行年六十,见之者都说只像四十许人,我自己深信完全得力于静坐功夫。
以上是我修习静坐法三年来的实验,略写大概,以供同志们参考。同时我要说明的,如学静坐,先决条件,要有恒心与信心,不可求速效,最好规定一日程,每晨小坐二三十分钟,晚间临睡时候也这样,听其自然发展,希望不要过高。初学时候必须随时请教有经验的人,否则或生流弊。总之静坐既不妨碍工作,又不需要经费,不论老少不妨试行,于身体健康是有益无损的。

第8章 静坐注意事项(1)
静坐需要的条件至为简单,归纳起来,不外这么三条。一是备静室一间,或就用卧室,开窗关门,不要使别人来扰。二是制软厚之褥或垫子,备久坐之用。三是入坐前解衣宽带,使筋肉不受拘束。所穿衣服以不感到冷或热为度
怎样选择静坐的环境?
凡静坐首要选择环境,最好是山林泉石之间,其次是郊外旷野之处,若市场里弄有声音喧哗吵闹的地方,皆不相宜,人声、车声、机器声、音乐声、戏曲歌唱声、小儿哭叫声,要一概避免。这样就是使耳根清净,听神经不受刺激。
初学静坐时,须选择宁静、通风、无人打扰的地方为宜。背部不要靠近窗户以免风邪侵入。
静坐前,可先嘱咐左右之人,遇有急事不要大声喊叫或猛然推动身体,以免惊吓失定。
静坐时光线亮好还是暗好?
静坐时光线不能太暗,否则容易昏沉;光线也不能太强,否则容易紧张。古代修养家贵在阴阳调和,勿使偏胜,所以说太明和太暗都不合适。但是,若用静坐法治疗疾病,则对光线的要求又有不同。因为治病时要使神经绝对的安静,不受丝毫刺激,只怕太明,不嫌太暗。因此室中油漆、粉刷、窗帘等皆宜用浅蓝色,或淡绿色,不宜用大红色及纯白色,电灯光亦不宜太亮。室中陈列品不要有碍眼的东西,窗外望过去不要有讨厌的印象。这样就是使眼根清净,视神经不受刺激。
很嘈杂的工作环境可不可以静坐?
可以努力使自己的心境安静,但不一定要静坐。一是因为在嘈杂的环境里摆出静坐盘腿的姿势,人家看你是怪相;二是因为在嘈杂的环境中静坐,一旦声音过大,很可能会因受到惊吓而得病。
静坐时怎样应对外界声音的影响?
静坐时最好找绝对安静的环境,但是对普通静坐者而言,这样的环境无疑是一种奢望。尤其是在现在的城市,到处都是汽车喇叭声、建筑工地的敲击声商贩的吆喝声,因此,每天都在受到各种噪音的刺激。这些噪音,对于静坐者而言,无疑是极为不好的,但我们又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有噪音就放弃静坐。所以,对于外界声音的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勿起厌烦心,勿去分别它,不去理睬它,听如没听见。
能不能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静坐?
能在空气流通处静坐固好,若逢天特别冷或外界空气不好(如沙尘暴之类)时,则紧闭窗户静坐亦无大碍。总之,坐总比不坐要好。
静坐时对空气有什么要求?
静坐时,四周的空气要十分新鲜清洁,无灰尘、无煤烟、无其他一切秽浊气味,如汽油气、厨房气、油膝气、蚊烟香气、消毒药水气,皆有防碍。室内的家具越简单越好。陈列品太多,也容易发出不好的气味。植物茂盛的地方空气更于人有益。这样就是使鼻根清净,嗅神经不受刺激。
静坐时如何防风?
静坐时最好什么都不穿,但一定要注意防风防寒,尤其是膝盖一定要盖一层布,因为膝盖最怕受风,受风了也不容易好。
静坐时怎样穿衣?
静坐时,因全身毛孔舒张,故应注意保暖;衣着以宽松、舒适为原则,紧身衣物应于静坐前解开或脱掉。
身上感觉的冷热对于静坐的影响很大,感觉舒适,可以帮助功夫的进步;感觉不舒适,就要使功夫发生障碍。热到穿单薄衣裳要出汗时,冷到穿厚棉衣裳不觉暖时,霉天潮湿气重时,静坐皆难见效验。
狂风暴雨震雷闪电时,功夫亦须停止不做。正在做功夫时,若气候热,不宜开电扇;若气候冷,不宜烧火炉(暖气除外)。有人说,装了烟囱的火炉就无防害,这句话不合于道理。烟囱的好处,固然可以排除炉中燃料所发出的一氧化碳,同时,火炉的不好处,也能消耗室内空气中所含的氧气。普通无病之人,缺少氧气,尚且有害健康,何况有病衰弱之身体。如果一定要生火炉,切不可把门窗关得严紧,必须让外面空气能够进来才好。因此,客观说来,通过增减衣服的办法来对待气温的冷热,要好过用电扇、空调或煤炉。
静坐时为什么要宽衣解带?
因为人的卫气在身体的表皮流通,若不宽衣解带,便会阻碍卫气的流通,使人感觉不舒服,要入静也就比较困难。
静坐时如何调和身体温度?
静坐的时候,必须注意身体各部位的温度。在人的身上,两膝最畏寒冷,其次是胸部。所以静坐之前,要将两足膝盖盖好,如果觉得膝盖上有凉的感觉就要马上盖紧。其次就是胸部,如果觉得透风,就须将衣服合拢,否则容易得病。此外对于室内的温度也要留意,温度过高,会使人烦躁;过低,又容易感冒,因此一定要调至让身体感觉舒适。若能在夏天时在位于阴面的房子静坐,冬天时在位于阳面的房子静坐,亦不失为一种好的调节方法。
怎样选择坐具?
最好有一个固定的专用于静坐的凳椅,凳椅上须敷以软的蒲团,臀部使较膝盖高二三寸,初学静坐的人,因两腿生硬,也可以垫高四五寸。因为臀部若不垫高,身体重心必后仰,使气脉阻塞,会劳而无功。若坐时感觉身体不稳时间一长,则必感腰部疲酸,无法久坐,也不易收到静坐之效。如果没有特制的坐具,也可以在床上坐,不过臀部一定要稍稍垫高。而且,这里所说的床,也不是弹簧床或厚厚软软的海绵垫,这种软底的床不适宜静坐。一坐上去,压力不平均,身体为求平衡,下意识地就在紧张中,时间拖久,当然就腰酸背疼,再长期如此下去,毛病更加严重。静坐所用的床最好是硬木板床这样压力平均,坐得四平八稳,全身才得以放松。
另外,如果在硬板上铺褥子,更保暖、更舒适,当然也可以。有人在夏天静坐时因为怕热而直接坐在水泥地上,这样极不好,因为无形中寒气入侵,对身体会有害处。
吃什么样的食物有利于静坐?
静坐期间,饮食调味,不宜过于浓厚,甜、酸、咸、辣,皆要比平常所吃惯的口味稍为淡薄,白煮清蒸宜多,红烧煎炸宜少,十分鲜味也不相宜。烟酒最好能够戒绝。这样就是使舌根清净,味神经不受刺激。
另外,含蛋白质的各种食物,虽于身体有益,但也要能够消化,否则,多吃反而有害。其他一切营养品,也要配合适宜,不卫生的零碎食物,皆要禁绝勿纵口腹之欲,致误健康大事。
吃饱后可否立即静坐?
初学静坐的人,吃饱后不能立即静坐,因为肠胃正在忙着消化,不适合静坐至于静坐有一定功夫的人,吃饱后也可以马上去静坐,因为一下子就能消化了。
饭后多长时期静坐为宜?
饭后宜隔半小时静坐为宜。《因是子静坐养生法》则认为以饭后两小时静坐为宜。
为何饭后半小时内不能静坐?
静坐是用腹式呼吸,呼吸时肺之张缩范围扩大,必妨碍胃的工作。人的生理上的特点,就是某处有工作,血液就自然聚集于某处,饭后胃忙于工作,若再加以人工,就会无益有害。
静坐与饮食之关系如何?
在饮食方面不必过于拘泥,自己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注意少食、精食即可。
为什么静坐时以少食为宜?
因为若吃得过多,则胃中不能全部消化,反须将消化不了的食物,排泄于体外,是使胃肠加倍工作,结果必气急身满,坐不得安。
古人云“食欲常少”,其言实有至理。又食物不宜浓厚,能素食最佳。
另外,除了食物宜少,还宜有定时,宜细嚼缓咽。
静坐时想睡觉怎么办?
碰到静坐时想睡觉的情况,应弄清想睡觉的原因,再加以恰当的处置。如果是因为身体的劳累,或者是心力的疲惫而犯困,不妨干脆放身而眠,等到睡足了,精神爽朗时,再来静坐。如果发现心力和身体,并无疲劳的现象,那么,最好起身稍作运动,或者特别提起精神,使自己坚持坐下去。
静坐会不会影响睡眠?
静坐的功能比睡眠要好,且功夫深的人可以终年不睡。然初学时不可强求,应听其自然。因睡眠只能使全身休息,而神则散于外(如做梦之类),而静坐既能收休息之效,而且神不外散。因此,静坐只会对睡眠带来好处。
怎样处理静坐与睡眠的关系?
应该是想睡则睡,不要勉强。若静坐功夫渐深,则半夜醒后,即可起来静坐坐后不再睡,固最妙,若觉未足,再睡一会儿,亦可。
如静坐功夫加深,坐的时间加长,则睡眠之时,可渐渐减少,所以有终年以坐代睡者。这不是勉强可得,终究要以调节睡眠,使不过多过少,方为合理
过度疲劳、犯困的时候可不可以静坐?
过度疲劳、犯困的时候最好去睡觉,等到睡足精神好的时候,再来静坐。不过,若有时条件不允许,如正从事某项工作,身边无床,或时间太短,不允许自己放心睡觉,此时亦不妨静坐。总之,还是那句话,坐总比不坐要好。
感冒生病时可不可以静坐?
当然可以,这样会使感冒好得快些。不过,若感冒太重时,亦不必勉力去坐最好赶紧去找医生治疗。
为什么女性来月经时不宜练功?
女性来月经的几天不能静坐,因为你一静坐以后,血就会更多,而且会形成气血不顺畅,造成病态。等到月经将尽,血已经淡了,黄了,快停了,这个时候才可以重新静坐。
怀孕的人可不可以静坐?
可以。不过初学静坐,没有练过盘腿的孕妇最好不要盘腿静坐。
什么样的人适合静坐?
无论男性女性、年龄老少、心思灵活或不灵活的人,都可以静坐。只有性情浮躁、好动不好静的人,通常不喜欢静坐;假如他愿意做的话,也能够做出相当的效验来,但比较那些性情安定的人,得效要慢一些。不过,对于精神上有疾病的人,选择静坐时应慎重。

第9章 静坐注意事项(2)
与众人一起静坐好,还是独自一人静坐好?这两种办法各有利弊,不能说哪一种最好,集体做,在彼此互相观摩之下,易收奋勉之功,也易起矜持之态单独做,在个人行动自由之下,易获幽闭之感,也易生怠惰之情。佛家住丛林禅堂用功的,就是集体办法;住深山茅篷用功的,就是单独办法。因此,可以根据不同人的特点或静坐的不同阶段,选择集体静坐或单独静坐。
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可不可以静坐?
当然可以静坐。不过,要以养心为主,不要去追求感觉,搬精引气,那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精神状态有问题的人,可否练习静坐?
首先要作具体分析,若只是轻度的精神问题,则可以静坐,而且通过静坐的调节,还可以获得恢复。只是静坐时不要去追求气感,或去做什么以意引气的动作,而要一味守静。若精神疾患较重,则最好不要去静坐,因为精神疾患较重的人去静坐,一是容易惊功,即受到外界的较强刺激时不易控制自己二是若静坐时出现某种魔境,极易让其走火入魔。
静坐对精神病人有没有帮助?
这个要看情形,理论上静坐对精神病患者绝对有好处,但最好身边要有老师辅导,否则易出偏差。
静坐被惊扰时怎么处置?
若刚开始静坐,则受到惊扰时影响不大。若有些人在心境收摄的状态下被电话、门铃、打雷、他人叫、推等干扰,有时会在心理上造成极大的震荡,此时,应先出定,活动一下,等到心情平复后再静坐。
还有一种对付受惊扰的办法,是李谨伯在《呼吸之间》一书中介绍的:“修道是容易受惊受邪的,比如你在修炼,风一吹,楼上的马桶掉下来了,这叫‘惊功’。这时候怎么办?你就用手指头梳头,拼命地梳头,同时呼气;如果惊吓得太厉害,单靠梳头还不解决问题,这个相当于小孩子‘惊风’了,怎么办呢?洗热水澡,出一身汗打开热水,慢慢洗,出一身大汗,这个可以缓解,这是防惊。”
怎样判断静坐时发生了偏差?
静坐的姿势不正确或心理没有调整好时,静坐时便容易出偏差。
关于静坐时是否出了偏差,有一种极简单的检查方法:功夫做得自然,做得正常,身心必觉非常轻松愉快,倘如觉得有一些不轻松愉快,就可以马上知道必有什么不自然不正常的原因,从而马上加以纠正,这是最要紧的,否则就会劳而无功,甚至出现疾病。
怎样选择指导老师?
静坐的境界博大精深,中间的关口很多。所以在学习静坐时,不能单靠书本或者凭借想象去练习,有时也需要一位很好的指导老师。这位老师一定要是静坐的实修者,对静坐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现象有正确的了解,能够帮助你解决静坐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没有师父指导,可不可以自己修学静坐?
完全可以。因为静坐时讲的是身静心静,你只要做到静就可以,这些不一定非要有师父教你。至于静坐的姿势、呼吸的调整、心理的调摄,目前关于静坐的一些书籍中都有较多的介绍,你只要照着做就行,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随便以意引气。不过,若想进行静坐的高级修炼,如道教内丹术、禅修等那就最好有师父,因为这中间有许多环节,不是过来人是很难把握的。
为什么静坐时最好有师友共处?
真实做静坐功夫的人,如果真的能把静坐中的种种情况弄明晰,自然比不明晰者要便宜多了。但是仍有困难,因为各人身中所出现的现象,往往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须常与经验丰富、学识充足的师友同居一处,互相研究,始能去其偏颇而归于纯正之途。这是实修实证的事情,必须脚踏实地,不像讲心性谈哲理,可以任凭自己的意思发挥。
什么叫走火?
指在静坐过程中,因为运用了强烈的意念、粗重的呼吸,掌握火候不当,刻意追求等原因产生的一种偏差。《张氏经通?神志门?走火入魔》中分析走火的原因说:“至于修真炼气之士,不求自然之旨,刻以吐纳为务,乃至气乱于中,火炽于外,而为怔忡痞逆,躁扰不宁等患。”走火的主要表现,轻者气冲得胸腹胀痛,或头胀重如箍,甚至内气周身乱窜,或则外动不已;重者则狂躁不已,甚至发生精神错乱。
什么叫入魔?
学静坐的人,如果心地不清净,往往会出现魔境。须知魔境实由心生,一心不乱,即魔不能扰。魔境甚多,在此略举大概,以使学炼静坐的人若偶尔碰到,不致惑乱。
(1)可怖魔境,如现恶神猛兽之形,令人恐惧,不得安定。
(2)可爱魔境,如现美丽男女之形,令人贪着,顿失定心。
(3)平常魔境,如现不恶不美等平常境界,亦足以扰乱人心,使不能入静
如果对魔境不能正确对待,甚至信以为真,就有可能造成神昏错乱,躁狂疯颠,甚至成为精神病患者。关于魔境的具体状况,《天仙正理直论》中有这样的描述:“或见奇异,或闻奇异,或有可喜事物,或有可惧事物,或有可信事物,或有心生妄念,或张妖邪魔力等。所以有十魔、六贼魔等说。”对各类魔境,万尚父在《听心斋答客问》中指出其原因及对待办法是:“凡有印象,皆是虚妄,乃自己识神所化。心君不乱,见如不见,自然消灭,无境可魔也。”
静坐会不会走火入魔?
有人认为静坐会走火入魔,因此主张不可静坐,这其实是对静坐的一种误解
因为考察走火的原因,多属于生理上产生的问题,即在意守丹田时,因为将意识集中于丹田处,造成丹田部位发烧、发热,犹如火种,这称为“火”;再用意识引导此火,打通任督二脉,乃至于转小周天、大周天。若心情过于急躁,或方法拿捏不当,就会气血逆流,导致神经系统受损,甚至引发呕血或半身不遂,严重者还会造成死亡。
“入魔”则属于心理上产生的问题。因为心理上的追求过于执着,总想着出气感、出神通,从而造成各种怪异境象的出现。然而,从静坐法本身来看,它既不主张以意引气,又不要求出什么功能和神通,它只是要求静坐者静静地坐在那里,不思不想,所以,静坐本身是不会让人走火入魔的。
修习静坐的人应如何看待泄精与性行为?
中国传统有“一滴精、十滴血”的说法,认为精液对于人的生命有极重要的价值,因此反对轻易泄精,尤其是那些从事养生的人,更是把精液看得十分重要,而把闭精不泄作为追求的目标。
然而,现代医学和性科学的观点与中国古代养生家的观点恰恰相反,它认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在相当时间和正常状况下排泄精液,那是并不妨碍健康的事。不过,一言以蔽之,现代性科学认为,绝对不会有一个纯粹的独身主义者,毕生毫无性行为的泄精(包括遗精、梦遗、手淫等),而能健康地比一般人活得长久。因此,所谓“还精补脑”、“炼精化气”等理论,在现代医学看来,简直是一派胡言。
那么,从事静坐的人,应如何看待泄精与性行为呢?正确的做法,应是顺其自然,无过或不及。只要是不影响健康(这一点,自己的感受是最直接的,如无乏力、头晕等症状)的泄精和性行为,不妨任之;但是,适当地节制,对身体亦会有好处。
静坐后可不可以有性关系,是否必须戒绝房事?
这首先要根据一个人静坐的目的来定。静坐可以有不少目的,如养生、治病炼内丹等等。如果是出于一般养生的目的,每天只是有时间时坐一下,静坐的时间也不是十分严格,则基本上可以与普通人一样,即你平时是怎样过性生活的,现在仍可以这样过。如果静坐是为了出真气、炼内丹,常常做意守丹田的功夫,这时候就要节制自己的性生活,能节制就尽量节制,一方面是因为这样做收效较大,一方面是因为静坐往往能增强人的性功能,如果因此而纵欲,必会大大伤害身体健康。至于传统的静坐理论,则主张静坐者最好戒绝房事。如《因是子静坐养生法》中说:“初练功时,最少亦要继绝性交一百天,以后亦须有节。”
房事过后可不可以静坐?
可以。不过对初学的人来讲,最好是房事过后稍待一会儿,等休息好、精神足了再静坐。
为什么静坐以独宿最为紧要?
常人睡眠,每天以八小时为适宜。当夫妇同睡时,各自呼出体中的浊气,致室内空气恶浊,而且若一方有病,还会使无病者沾染有病者之毒菌,所以夫妇同睡一室并非最佳做法。尤其是对于静坐者而言,每晚九十时入坐,十时后即睡,六时后再起坐,若旁边有人,不仅会使自己无法真正放松,也会影响别人休息,因此,静坐者以独宿为最好。
怎样处理静坐与运动的关系?
养生之道,宜动静兼修,静坐再配合适当的运动,效果更大。但剧烈运动之后,不可骤然入坐,静坐后亦不可骤然运动,中间应间断半小时为好。
古来养生法,本有外功与内功两种。外功着重身体的运动,例如八段锦、太极拳都是。因为一味呼吸习静,不使身体活动活动,是有偏差的,所以必须兼习外功。八段锦最简单,太极拳比较复杂,必须请教老师传授,如果没有功夫去学,则每天做体操也是可以的。
为什么静坐的效果比单纯运动好?
因为单纯运动,多为四肢的活动,虽也有一些呼吸锻炼,但因为运动时动作较为剧烈,反造成呼吸短促,所以对内脏的作用,尤其是心、肺以外的胃、肾、肝的作用并不是很大。静坐则要求把呼吸深入腹部,这必然会使内脏器官都得到充分的运动和按摩,因此,就全身健康来说,静坐的效果比单纯的运动要好。尤其是静坐讲究心理的训练,让大脑排除杂念,充分休息,这更是单纯运动所无法达到的。当然,也不能因此否定运动的作用,静坐若配合适当的运动,效果就会更好。
如何有效率地静坐?
要做到有效率地静坐,一是要选择好的环境,尽量不使外界的噪音等影响入静;二是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每天坚持静坐两次以上,且每次的时间都不少于半小时,几个月后就会有明显不同的感觉,胜过断断续续地静坐几年甚至十几年;三是要保持心灵的专注,静坐时尽量让意念集中起来,而不要沉溺于胡思乱想,如静坐半小时,想了半小时的烦心事,那跟不静坐没有多少差别,所以静坐时一定要把思想调整到静坐的状态中来,当杂念太多时,可以不断告诫自己,我现在正在静坐,一切事情等我坐完后再处理,慢慢就会静下心来,这样效果也就会更明显。
为什么静坐以自然最为紧要?
因为只有顺乎自然,身体才能放松,思想才能平静。而想要达到自然,最好的就是守一忘字诀。具体而言,如为求愈病而静坐,坐时须忘掉愈病这一念头;如为增进健康而静坐,坐时须忘掉增进健康这一念头。盖静坐的效果,乃积渐而致身心之变化,如果存有愈病及健康的念头,则心即不能和平,而效果也就会比较差。
为什么静坐不可求速效?
静坐而求速效,则往往会因一时没有效果或效果不明显而中途放弃,这是不易之理。事实上,静坐属于修养身心之法,此与食物能给人提供营养的原理相同,假如因为食物能养人,欲求速效,暴饮暴食,伤害了肠胃,因此而说食物不能给人提供营养,这不也太荒谬了吗?因此,从事静坐,一定要像进行长途旅行一样,徐徐缓缓,终有达到之日。
下坐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下坐时不可太快,先慢慢摇动两肩,然后徐徐将腿放下,免伤筋骨。接下来将两手搓一搓,顺序按摩头、脸、身、肩膀、手臂、腰、大腿、膝盖、脚踝口微微张开,缓缓吐出一口气,这样反复做三次。接下来就要下座走动,走动时,先慢后快,也可做适度的伸展运动,使气血得以舒发。
静坐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静坐后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内最好不要上卫生间,以免造成精气外泄。可以喝水、吃东西、散步,但要少说话,避免风吹。

第10章 静坐步骤(1)
坐前的言行举止均宜安详,不可有粗暴的举动。若举止粗暴,则气亦随之而粗,心意浮动,肯定难以入静。所以在未坐前,应预先加以调和。这就是静坐前的调身之法。
什么是正确的静坐坐势?
.把双腿盘起,最好用双盘腿,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这叫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这叫金刚坐。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
.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个骨节,犹如算盘子一样叠竖。但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时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以过分用力。
.左右两手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放在小腹之下。
.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要沉肩亸背。
.头部要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颚内收,但不要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脸部最好保持一丝微笑。
.双目微张,眼帘下垂,好像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亦可轻轻闭上双眼。
.舌头轻微舔抵上腭。
.臀部用枕头之类垫高一二寸,肾囊勿使压住,裤带袜带领扣之类都要解松以宽适不脱落为宜。天冷时膝部盖上毛毯等物,以免膝关节受风。
坐时如何调身?
静坐时,或在床上,或用特制的坐凳,先解衣宽带,从容安坐。
此时当安置双足,若用单盘腿,则以左脚小腿置于右腿上,使左脚趾略与右腿齐,右脚趾略与左腿齐。若用双盘腿,就应进一步把右脚小腿放在左腿上使两脚脚心向上。若是年长之人,双盘单盘都做不到,则用两小腿向后交叉散坐亦可。接着安置两手,把左掌背叠于右掌面上,贴近小腹之前,轻放于腿上,然后向左右摇动身体七八次,其身即端正,脊骨既不要曲,也不要挺然后正头颈,使鼻子与脐如垂直线相对,不低不昂。再开口吐腹中秽气,吐完后,即以舌抵上腭,从口鼻徐徐吸入清洁新鲜之空气,这样三次或五次七次,多少听各人之便。然后闭口,使唇齿相着,舌抵上腭。再轻闭两眼。正身端坐,俨如磐石,兀然不动。在静坐过程中,发现身体有偏曲低昂不正时当随时矫正。
静坐时如何知道自己的姿势是否正确?
静坐时若姿势正确,通常会越坐越舒服。若刚坐不久,便感到浑身较劲,或身体左右摇摆,便是坐的姿势有问题,要尽快按要求进行调整,否则便会劳而无功。
为什么调身对静坐很重要?
静坐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强身健体。而想要强身健体,第一步就需要做到全身的气脉通。为什么?因为人的各种生命活动是由大脑来指挥的,而且是通过脊柱,通过脊腔里的神经组织来指挥的。
当你的腰挺直时,脊柱就正,这样气就通了。我们气不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腰不直,身不正。因此,静坐修炼的第一步,就是要放松、挺腰、直背、正脊柱,也就是要调身。
静坐时为什么要盘腿?
静坐时须将两腿盘起来,是因为盘腿可以缩短血液通道,这样心就可以静下来。有人喜欢端坐于石上或椅上,两腿垂下来,双目紧闭,这样静坐,实未得法,而且极难得到入定功夫,因为身和心的关系极为密切,四肢缩心必宁四肢舒心必散。静坐时一盘腿,四肢便蜷缩起来,由于身体收敛,其心便容易入静。
盘腿有什么好处?
盘腿的好处,首先就是让身体稳固;只有身体稳固了,你才能放松;只有身体放松了,你才能入静。其次,根据李谨伯在《呼吸之间》一书中的说法,盘腿可以防漏,即防止精气化为精液漏泄:“盘腿让你身体的养分、你的精华,不外泄,就像葡萄的藤,都是卷起来埋在土里,到了冬天要截,让它短一点。怕什么呢?怕养分外散,所以我们人也一样,要盘起来。”第三,盘腿可以减轻心脏的负荷。因为腿盘起来后,腿与心脏的距离就缩短了,心脏向腿、脚供血也就更容易了。
盘腿有多少种姿势?
盘腿坐的姿势很多,但常用的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双盘,也叫双跏趺坐;一种叫单盘,也叫单跏趺坐,单盘分左腿在上和右腿在上两种;一种叫散盘,即双腿自由交叉。关于这三种姿势的具体做法,在下文会有详细介绍。当然还有各种别的姿势,但基本上是在上述姿势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
盘腿坐有什么诀窍?
盘腿坐的好处已如前述。但是凡是有过静坐经验的人都知道,盘腿坐给人的困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容易腿脚发麻,一个是容易摇晃,常有不稳的感觉对付第一个困扰,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在坐前适量地做一些压腿的动作尽量把腿部的筋来回抻一抻;一种是坐具不要太硬,可在上面加一个软垫之类。对付第二个困扰,最好是坐时把臀部稍垫高一些,这样会增强舒适感和稳定感。另外,李谨伯在《呼吸之间》一书中介绍了一种名为“晃海”的做法,或许对大家有帮助:
古人还用一种方法叫“晃海”,就是这样,上身转圈。平时盘坐腿痛,就要练这个。什么叫“晃海”?海呢,就是海底,具体说就是肛门的前口,就是阴窍--以它为中心,跟画冰激凌蛋卷似的。手要这样往后,手往后一背,就能打开中丹田窍接人气。
初步练盘腿坐,我们要练这个“晃海”。人的会阴窍是海底轮,要练这个晃海画圈;要越慢越好,越柔和越好,不要用力,要慢,要圆。先晃海热热身然后盘坐的时候有个窍门--这个窍门就是我们坐的时候,把上半身的重心往前放,而不是端着个架子往后。我们多数人打坐是这样坐的,就是垂直90度那么重心在哪儿呢?重心在屁股尖上,坐久了屁股尖当然疼。佛家道家真会打坐的,他们是先伸直了腰,往前伏一下,完了以后上半身起来,下半身不动;然后重心落在中间,而不是后边。这样一来,并不是90度,而是往前的这才叫“莲花座”。上半身的重量主要靠两股承担,而不是屁股尖。
什么叫双盘膝?
双盘膝就是把左脚小腿架在右大腿上面,,使左脚掌和右大腿略齐,再把右脚小腿牵上,架在左大腿上面;这时候两脚掌向上,两大腿交叉,好像三角形
双盘膝双盘膝有什么好处?
双盘膝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与单盘膝、散盘等坐姿相比,身体更为稳固。对于这个问题,在下面关于双跏趺坐和七支坐的介绍中还会详细介绍二是受地心引力的影响最小,因为此时你的脊椎骨是挺直的,所以地心引力只能够影响到很小的一部分。而当你躺下来时,地心引力能够影响到你的整个身体,而由于地心引力拉力的关系,身体就丧失了所有的紧张,因此躺下来时更容易入睡,而双盘坐时不容易进入睡眠状态。三是双盘膝坐时只有较少的血液流到你的头脑,头脑就比较不活跃,使你比较容易排除杂念。
什么叫单盘膝?
单盘膝指坐时把左脚小腿,架在右大腿上面,右脚放在左大腿下面。
单盘膝比双盘膝容易得多。它的缺点是左膝盖不能够紧贴坐垫,入坐稍久,身体会向左边歪斜。但只要你自己觉得歪斜,随时改正,也没有多大妨碍。
单盘膝静坐时应把左脚放在右腿上,还是应把右脚放在左腿上?
把左脚放在右腿上,或把右脚放在左腿上,这完全根据个人的习惯和喜好,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只要有利于你放松身心就行。
什么叫下盘法?
下盘法也叫散盘法,当你做不到双盘腿和单盘腿时,那就把两条小腿向下面盘,这称为下盘法。不过采用下盘法静坐时,两个膝盖都落了空,更容易歪斜,应随时注意纠正。
什么叫平坐法?
对于初学静坐的人来说,无论是双盘、单盘或下盘法,坐的时间稍长,都会有腿脚酸麻的感觉。如果有的人实在无法忍受,也可采用平坐法。所谓平坐法,即坐在凳子或床上,把两脚垂下来,但须把左脚跟靠在右脚背上,这叫做“四肢团结”;或两脚底平放地面也可,但腿与脚掌要保持九十度直角。
散盘法头部的姿势怎样调整?
静坐时,头颈、面孔、眼睛、嘴巴的动作都要注意:头颈要平直,面孔朝前眼睛轻轻闭合,嘴巴也要闭,不可张开,舌头抵住上颚。
为什么打坐时后脑要稍向后收
静坐时后脑稍向后收,可以减少思虑。因为后脑是思维的器官,颈部两边是动脉的路线,可以运输血液到脑部,增加脑神经的活动。
因此,当后脑稍后收时,可以使下颚略压两边的动脉,使气血的运行缓和,这样就更容易安静下来。
为什么静坐时最好面带微笑?
静坐时面带微笑,可以使面部的神经松弛;面部神经一松弛,心情自然也就放松了。因此,千万不可以使面部表情生硬冷峻,这样内心也会变得僵硬紧张起来。
静坐时眼睛应该闭上还是微开?
眼睛最好闭上,因为眼闭则心静。但在夜间静坐,因白天劳累思睡,则应微开两眼,免致昏睡。
不过,也有主张两眼微开者,并名之为垂帘。那么,究竟是闭眼好还是微开好呢?还是因人因时而异。有的人觉得闭眼更容易入静,那就闭眼;若觉得眼睛微开更容易入静,那就眼睛微开。或有时觉得有些昏沉,则不妨微开双眼。但比较起来,闭眼比双眼微开总要稍胜一筹,因为双眼微开时,必会见到外物,思虑就不免受此外物的影响;而且双眼微开,开到什么程度,也是不好把握的。所以,不如闭上双眼,彻底断绝外界景物的影响,而专注于呼吸与思维的调节上。
为什么打坐时两眼要半闭?
我们建议打坐时把双眼闭上,但也不反对有人微开双眼。南怀瑾在《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中即主张微开双眼,而且还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在此稍加摘录,供读者参考:
心和眼是起心动念的关键,一个人看见色就会心动(听到声音也会心思散乱起来),这是先经过眼睛的机能而生的影响。如果心乱的话,眼睛会转动不停,一个人如骄傲而又心思散乱的话,他的两眼常向上视;一个阴沉多思想的人,两眼常向下看,邪恶阴险的人,则常向左右两侧斜视,在打坐的时候采取两眼敛视半闭的状态,可以使散乱的心思凝止。
南怀瑾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呢?大家只要尝试一下就明白了,因为这种尝试是极其容易的。
眼睛为什么不能闭紧?
静坐时闭上双眼,但并不是闭紧双眼,因为闭紧双眼,有一个紧字在那里,你就没法放松了。因此,所谓闭眼,确切的说法,应该叫垂帘。垂帘就是眼皮自然耷拉着,不要闭紧。任何静坐的人,眼睛都不要闭死,让眼帘自然地耷拉下来。如果你闭紧眼的话,或许会把心火憋在里面。
为什么要鼻对肚脐?
鼻子微收,和肚脐垂直,像是拉了一条竖线,这称为鼻对肚脐。
鼻对肚脐的动作和姿势,有利于打通气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试一试当你很生气,要跟人吵架时,不妨这么一收颌,让鼻对肚脐,就好像鼻尖到肚脐有一根线,这么轻轻一拉,肝火会立即下降,让你不容易生气。
怎样把嘴放松?
静坐时嘴的要求是不要紧闭,而要求微张,因为嘴微张才能松。
如何证明你静坐的时候嘴是松的?就是嘴微张好像傻子似的,口水都快出来了。只有嘴松了,身体才能松。
静坐时舌头应置于何处?
静坐时应舌抵上腭,也可以用舌搅绕齿内齿外,使生津液,并漱口咽下。
为什么要舌拄上腭?
舌拄上腭能增加口津分泌,对人体大有裨益,而且还有助于集中意念。此正如《古法养生十三则阐微》中说:“古人教人修养,而于闭目冥心后,继以舌抵上腭,一意调心者,旨何在乎?舌为心之苗,舌抵上腭,则心之神随而上注。”
卷舌上顶有什么好处?
静坐时要求舌抵上腭。舌抵上腭有利于集中意念。而且,在舌抵上腭的基础上,最好是慢慢能做到卷舌上顶。卷舌上顶,在内丹修炼中又称为“搭上鹊桥”。为什么叫“搭上鹊桥”呢?因为人体有任督二脉,它们本是连在一起的,然而,人生下来以后,舌头平伸,任督二脉的连接就断了。通过卷舌上顶的方法,就可以搭上鹊桥,把任督二脉给联系上。
为什么要叩齿卷舌?
静坐时除了卷舌上顶,最好还能伴以叩齿的动作。因为一叩齿,既可以健肾也能起集中思想的作用。卷舌伴以叩齿,还可帮助我们产生大量的口水,口水里面有多种酶,道书上叫“长生酒”,也叫“金津玉液”,把它顺势咽到胃里,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为什么要松脖子收下巴?
静坐时头脸部位放松后,接着就要放松脖子。要放松脖子,有一个办法,就是把下巴略往回收。这个收下巴松脖子的方法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有助于打开玉枕关。我们在前面讲过,玉枕关是后三关之一,而且是后三关中最难打通的一关。而当你做了收下巴松脖子的动作后,脑后就平展了,而脑后平展就有利于打开玉枕关。不过,有时候收下巴的动作做得过大,也会造成脖子的紧张,这是必须避免的。正确的做法,应是既收了下巴,又松了脖子。
为什么静坐时要竖直脊梁?
人体内的腑脏器官,都是挂附于脊椎的,如果在打坐时背脊弯曲不正,五脏就不能保持自然舒畅,这样很容易造成病痛,所以一定要竖直脊梁,使腑脏的气脉舒展。而且,竖直脊梁,也会有利于下盘稳固,即你盘腿时不会轻易感到腿脚酸麻。对于这一点,读者只要亲自体验一下便可知道。
静坐时脊椎如何调整才算直?
我们说静坐时脊椎要直,这并不是说严格要求笔直。事实上,强迫自己保持脊椎笔直,也会造成肌肉紧张,而这种紧张也是违反放松的原则的。事实上静坐中脊椎保持直,更多地是要求不给脊椎任何的作用力,这个“直”,绝对不是如尺一样的直,而只是一种脊椎在负荷力最小的状态,只要保持在放松直的状态,纵使脊椎有些偏差,也没有多大关系。而且,随着静坐功夫的加深,脊椎还会慢慢地自行修正。
静坐时如何使腰部挺直?
静坐时要求腰部挺直,但千万别用力去挺直。如果觉得脊骨下曲时,留意矫正之即可。静坐时必须牢记“自然”二字。无论生理、心理方面皆要自然。另外用双盘膝的做法,可自然地使腰部挺直。
臀部为什么要稍向后凸?
静坐时,臀部宜向后稍稍凸出,这样可以使脊骨不曲。
脊骨的形状如弓,在臀部处略向外弯,所以坐时臀部宜凸出。但是也不可有意用力使其外凸,循其自然之姿势即可。
两手怎么安放?
静坐时两手应该宽松,丝毫不可着力,把右手背放在左手掌上面,轻轻搁在两小腿上,并使其贴近小腹。但如在平坐时,也可以将两手放在两大腿的上面,掌心向下,自然放平即可。
什么是两手交握之法?
静坐时双手有各种安放之法,这里介绍一种两手交握之法:以一手轻握他手四指,两拇指结成交叉之形。或以左手握右手,右手握左手,均各随意。两手交握垂下之处,各随人的方便,或在腹下,或在腿上,不必一定。两手下垂及交握时,指尖亦当任其自然,不宜过分着力。
为什么打坐时要把左右两手的大拇指抵住?
静坐时,最常见的安放两手的方法,是左右两个手掌相叠,两个大拇指互相抵住。让两个大拇指互相抵住,有使人体内的气血互相交流的作用。因为人体中的神经脉络,是由中枢神经向左右两方发展分布,而且是相反交叉的,所以,静坐时把两手大拇指轻轻抵住,成一圆相,身体内左右两边的气血就能互相交流。
什么叫太极阴阳手?
静坐时还有一种安放双手的方法,叫做太极阴阳手。先把左右手的虎口部分交叉, 右手在外, 左手在里;再把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的指尖相合;再用右手大拇指抵住左手无名指的指根;然后翻掌,让掌心朝天,把双手安放在腹部位置。太极阴阳手的好处是可以虚腋开肩,而且不会影响呼吸。
什么叫结跏趺坐?
结跏趺坐,即俗称的双盘坐。结是盘结,把左右两足,盘根交结于两股之上故名为结。跏是加添于足,如蛇无足,而加之以足,人本不盘结而坐,现反其常而强行盘坐,故名跏。趺是足背。杨践形《指道真诠?坐法》中说:“古人皆跪坐,汉后垂坐,至今蹲箕之坐,野而无仪。偃仰欹侧之坐,不合卫生静坐之相,最好结跏趺坐。趺者,足背。交结左右足背,而置于左右上,故号跏趺。可以收心摄气,敛息凝神。”结跏趺坐分为全跏趺和半跏趺两种,交加盘结左右两足背,而置于左右两腿之上而坐,称为全跏趺;置左右之一腿,称为半跏趺。

第11章 静坐步骤(2)
关于静坐时为什么要采用结跏趺坐法,佛经《大智度论》中有详细的论述“诸坐法中,结跏趺坐最安稳,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摄持手足,心亦不散又于一切四种身仪中最安稳。此是禅坐,取道法坐,魔王见之,其心忧怖。如此坐者,出家人法,在林树下结跏趺坐,众人见之皆大欢喜,知此道人,必当取道。如偈说:若结跏趺坐,身安入三昧,威德人敬仰,如日照天下。除睡懒覆心,身轻不疲懈,觉悟亦轻便,安坐如龙蟠。见画跏趺坐,魔王亦愁怖,何况入道人,安坐不倾动。以是故,结跏趺坐。复次佛教弟子应如是坐,有外道辈或常翘足求道,或常立,或荷足,如是狂狷,心没邪海,形不安稳。以是故,佛教弟子结跏趺立身坐。何以故?直身心易正故。其身直坐则心不懒,端心正意,系念在前,若心驰散,摄之令还,欲入三昧故,种种驰念,皆亦摄之。”剔除其中的宗教成分,可以发现,《大智度论》认为结跏趺坐是最安稳、最能收心的坐法,而且还有“身轻不疲懈,觉悟亦轻便,安坐如龙蟠”等特点。
什么叫五心朝天?
指静坐采用跏趺坐法时,两足心朝天;双掌贴印,二手心相叠朝天;悬顶钩腮,头顶心(百会)亦朝天,所以称为五心朝天。
什么叫七支坐法?
七支坐法是静坐时的一种方法,所谓的“七”,指脚、手、腰、颈、肩、眼嘴七个方面。因此,所谓七支坐法,就是静坐时脚怎么办、手怎么办、腰怎么办、颈怎么办、肩怎么办、眼怎么办、嘴怎么办,共七个要点。
七支坐法的正确姿势是怎样的?
正确的七支坐法的步骤如下:
.结跏趺坐。如果不能全跏趺坐,就采用单跏趺坐。
.把右手掌仰放在左手掌上,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抵住。
.背脊自然直立。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的人,最初不能直立,不妨听其自然,练习日久后,就会自然地直立了。
.两肩保持平稳。
.后脑略向后靠,下颚向内收,轻轻靠住颈部左右两大动脉。
.舌抵上腭。
.即两眼半开半闭。也可以闭眼,但不可昏睡。
七支坐法有什么作用?
七支坐法的好处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四个。一是御寒的能力很强,还能保持身体的热量不散。二是可以防漏,即防止精气外漏。三是能促进气血周流全身。人体的气血往上走、往周身走比较困难,但当你行七支坐以后人体就形成了环路,就能够把气血运行到周身。七支坐盘腿的作用就像压力泵,让气血往我们全身运化。四是行七支坐容易入静。关于这一点,读者们只要实践一下便可知道。
七支坐法是如何发明的?
七支坐法在静坐中有很大的作用,那么,七支坐法又是谁发明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在南怀瑾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根据佛经上的记载,这种七支坐法,早已失传,后来有五百罗汉,修持多年,始终不能入定。虽然知道从远古以来,便有这种静坐入定的坐姿,但始终不得要领。有一次,在雪山深处,他们发现一群猴子,利用这种方法坐禅,他们照样学习,便由此证道而得阿罗汉果。
不过,在李谨伯的《呼吸之间》一书中,则另有一番说法:
那么,盘腿是怎么来的呢?传说7000年前,在喜马拉雅山上居住生活着一个人数不多的部落民族。这么高的山,冬天非常寒冷,并且缺衣少食,所以每年过冬,总得死几个人,而部落里人本身就少。那怎么办呢?部落的领袖就去观察动物,印度的学者甚至考证说这位民族领袖的名字叫阿达锡瓦,他观察到雪山上的白猴子,就是一种白猿能在室外安然度过冬季;他还到山洞里观察狗熊,发现狗熊可以冬眠安然过冬。人是万物之灵,人为什么就不能度过冬天呢?阿达锡瓦发现狗熊吃上一秋天,吃得胖胖的,然后就躲在一个山洞里面开始冬眠,蛇也冬眠,但是人类学不了啊,睡久了还头痛。因此他就观察雪山上的白猿,看看这些不冬眠的动物是如何过冬的,结果他就发现雪山的白猿都是盘着腿过冬的。然后他就有样学样,但是学得不像,还是浑身发冷;因此他就仔细观察,发现了雪山白猿盘腿打坐的七个要点。
不过,传说毕竟是传说,如作合理的推测,七支坐法应是古人在静坐过程中慢慢实践摸索出来的。
七支坐法对健康有什么好处?
静坐时采用七支坐法,对身体健康会有各种好处,在此略举两点。首先,七支坐法的坐姿,必须将头顶端正,大脑稍微靠后,从而可以使脑下垂体不受压迫而恢复正常。
其次,下颚稍微向后收压,可使左右两大动脉管输送血液到脑部去的工作缓慢,从而减轻脑神经的紧张,有利于血压的正常恢复。
为什么说七支坐法是最好的静坐姿势
我们说七支坐法是最好的静坐姿势,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的理由。一是七支坐姿将手足加以盘曲,可使人体左右的能量互相交流,而减少散发的作用。二是七支的坐姿,因为双足盘曲,两手交叉,使四肢活动静止,便可减轻心脏的负担。三是七支坐法很像胎儿在母胎中的姿势,安详而静谧,因此最有利于入静。
为什么静坐时会发生肩背疼痛?
在静坐的过程中,有的人感觉背部或肩胛部分会胀痛。造成这种胀痛的原因虽然很多,但归纳起来,似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病态的反应。这是指一般体弱有病或年老的人,他们本来有肺病、胃病或肝脏、心脏等等内脏的病症,或者病根隐而未发。这些人,当他练习静坐到达某一阶段时,就会感觉到肩背胀痛犹如重压,甚至还有背部神经抽搐痉挛等的现象。
二是气机的反应。如果是正常健康的身体,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坐后,便自然而然会有背部和肩胛部分发生胀痛的感觉。甚至,好像有一样东西或一股力量在肩背部位活动,只是很难向上冲过。而且自己在心里也有希望这种力量向上冲的企图,好像觉得必须要冲过去,才会轻松愉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把心念放松,它就会愈来愈有压力。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是静坐有效果的反应,是一种好的现象,但也必须很好地应对。有的书籍主张以意念导引这种力量上达头顶,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妥当,因为所谓静坐修炼,关键在于一个静字,一用意念引导,便变静为动了。而且,一旦用意念把这种力量引到头顶,万一意念控制不了它,它就会在脑中乱窜,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听之任之,一味守静,时间一长,这种疼痛感就会慢慢消失。若长时间不能消失,亦不妨停止静坐,慢慢活动一下身体后再坐
静坐时为什么会腰部疼痛?
人们在静坐时,有时会有腰部疼痛的感觉,而且有时候会痛得让你无法忍受分析引起这种疼痛的原因,除了静坐姿势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腰部存在劳损现象,长期从事写作、电脑等工作的人,容易出现腰部劳损,平时感觉不明显,但在静坐时,因为全身放松,这种劳损产生的疼痛感就会明显起来。若是那些静坐做得好的人,体内会产生气机,气机的特点,就是在全身流转,那么,当气机到达腰部的劳损部位时,因流转不顺畅或无法流转,便会冲击劳损部位,从而造成疼痛。另一个原因是静坐者可能有肾亏的毛病那些因肾亏而患有阳萎、早泄、遗精病的人,便更容易发生腰部疼痛。
静坐时如何解除腰部酸痛?
腰部酸痛多数是由于练功不纯熟所致,或能循乎自然,持之以恒,便可解除另外,也在入坐前后,将两掌搓热,在腰部由上向下抚摩。
静坐时腿为什么会麻胀?
对于初学静坐的人来说,第一个要克服的障碍,便是静坐不久,便觉双腿发麻发胀,让你无法忍受。那么静坐时双腿为什么会麻胀呢?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人人都知道的,就是从一般生理卫生常识来讲,即使你不练习静坐,只要把两腿交叉叠起,如不随时变更交换,只是保持一个姿势,经过一段的时间,便自然会有腿麻的感觉。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在静坐时气机开始有了反应。因为气机在筋脉血管肌肉之间不能畅通流行,所以双腿有了胀痛麻木的感觉。
静坐时腿足酸胀麻木,应如何处置?
静坐时腿足麻木酸痛,这种现象倘能忍得住,应忍受着继续坐下去,到了实在不能忍受的程度,可放开两足并加以抚摩,待不感觉酸痛后,再迭足就坐不过,如初坐感觉腿足皆酸痛麻木,至不可忍,但未到下坐时,切不可猛然放开双腿,而应以双手摩抚膝盖与足背、足心各部,再缓缓放开双腿。
静坐脚麻时怎么办?
初学盘腿时,入坐略为长久,必感觉两脚麻木,此时可以徐徐放开,等到不麻木时再盘;或也可以起身缓步行走,等到第二次再坐,都可以。
不过,也不要一感到脚麻就放弃静坐,还是要能忍则忍,当麻木不能忍时,可上下交换其足;如再不能忍,才放弃静坐,待稍作活动后再静坐。
如果能坚持忍耐,则可任其极端麻木,等到麻木之后,自然能恢复原状。如经过此阶段的磨炼,盘坐时能不再感到麻木。不过,对于那些腿脚曾经有病的人,则不可过分忍耐。
为什么说腿足酸麻证明可能有潜在的健康问题?
静坐时腿足酸麻,一方面是生理上的自然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气机发动时要通过腿足。不过,南怀瑾认为,腿足酸麻其实是证明静坐者的健康状况存在问题,因此,如果你坚持静坐,等到腿足不再酸麻时,自然就起到了治病的效果:“盘足曲膝静坐,感觉足腿的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通畅,证明你的健康已有潜在的问题。所以放开足腿,等待酸麻过后,反有从未经验过的快感。如果持之有恒,能坐到足腿的气血流畅,保证足腿而上至于腰背以及全身,会有无比的快感发生,反不愿意下座而松散双腿了。??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防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
腿脚曾受过伤,该如何静坐?
腿脚曾受过伤的人练习静坐时,受伤的地方,一定比较容易对心理造成干扰因此,受过伤的人,千万不要在姿势上做特别的要求,否则伤势会扩大转剧反而得不偿失。所以,正确的做法,是要把心放在正念上,当有一天气脉通了,受伤的地方,自然会痊愈。虽然我们建议初学静坐的人,盘腿时要由散盘到单盘、双盘,不断升级,但对腿脚受过伤的人,就以升级到自己可承受的范围为准。静坐中不舒服的地方可做适度的调整,只要心保持不乱就对了
静坐后如何调身?
静坐完毕时,应开口吐气数次。然后微微摇动身体,动肩胛及头颈,徐徐舒放两手两足。再以两个大拇指的指背,相合搓热,摩擦两目,然后开眼。再以指背擦鼻,擦两耳轮。再把两个手掌搓热,遍摩头部、腹背、手足等全身部位。坐时因血脉流通,有时身上会出汗,因此,一定要等汗干后才可随意活动。
静坐后腿疼怎么办?
静坐后感觉腿疼,此时一定要散步,不要让腿带着疼,否则,下次静坐时会更疼。因此,一定要散步散到腿很舒服了,不疼了才行。
躺着也可练静功吗?
可以。躺着练静功虽然容易导致昏沉,但在不便坐或不能坐时,就不妨以躺着来代替。躺着练静功有仰卧、侧卧两种姿势。仰卧姿势与平常仰卧一样,但须记得将头肩等部位略垫高到自己觉得最舒服的程度,然后全身放松,耳目口鼻等等的姿势均与坐时的要求一样。侧卧的方法除了卧姿与仰卧不同,其他要求均与仰卧时一样。
什么叫狮子王卧法?
狮子王卧法是躺着练静功的一种方法。做法是身体取侧卧,侧卧虽然向左向右都可以,但以向右侧卧为宜。因左侧卧时心脏会受到压迫,右侧卧时头及上身须略前俯,上面的腿比下面的腿要更弯曲些,使达到最舒适的程度。自膝盖以上的大腿叠于下面的腿上,膝盖以下的小腿和脚就很自然地贴放于下面小腿和脚的后面,下面的腿自然伸出,微微弯曲。上面的手也自然伸出,掌心向下,轻轻放在髋关节上面。位于下面的手,则把掌心向上,自然伸开放在枕头边上,距离头部少许,以觉得最舒适为准。耳目口鼻等等姿势的要求与普通躺着练静功的要求相同。   
狮子王卧法躺着练静功会有什么效果?
躺着练静功时,可做心息相依的功夫,若能做到勿忘勿助,绵绵若存,片刻之久,即能睡着。一觉醒来,会感到百骸舒适,精神和煦,感觉很是美妙。
若功夫稍进,自然会从睡着转为入定。初学时有睡无定,久习则有定无睡。所以刚开始躺着练静功时,能睡着即是效验,而且与常人昏睡的情形迥然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