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起中国,你想到了什么?

 zjshzq 2019-09-16

如果让你向外国人介绍中国,你会选择哪些关键词

是用传统文化来介绍中华文明,还是用新兴经济形态展现中国发展?对于外国人来说,提起中国,想到的又是什么呢?黄河、长城还是诗词?

2018年,《新时代中国形象与中国理念海外传播影响力报告》发布。除了春节、中秋、四大发明、西游记等传统文化的意象外,高铁、淘宝、快递、支付宝等新意象入选认知度排名前10位。

中国的代表性意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中华文明的意象不仅仅来自于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来自于当代社会的创造,而后者需要以经济发展为支撑。

《从中国到中国》纪录片展现了外国人眼中中国发生的变化

成交额屡破纪录的双11、双12、618等购物狂欢节提升了网购平台的影响力。依靠手机的移动支付正让“无现金生活”成为现实,科技在生活上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的高速铁路网已经形成,时速350KM/h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在贴地“飞行”。

而在即将投入运营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仅靠扫脸就可以完成值机、登机,全程实现一证通关、无纸化登机。

这些成就正在影响着中华文明意象的建构。

中国人在吃穿住用行方面所取得成就,正在以一种新的文化意象改变着海外的认识。而这些新的意象也通过互联网平台传向海外,这成为外国民众接触中国文化的首选传播渠道。

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工作、生活、旅游,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让他们眼中的中国形象更加丰富和全面。

BBC《中国春节》纪录片

著名学者葛兆光在《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一书中提到,“在文化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文化共同体’。”

根据目前已有的材料所见,“中国”二字,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所刻铭文。“中国”二字,不仅有着政治含义,更有着深刻的文化意味。

今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被中国“圈粉”,成了中国文化宣传的“使者”。

《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红圈处)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出处

或许不少人发现了,这两年短视频平台上多了不少“歪果仁”的面孔。他们不再倾向于用外语表示自己的外国人身份,而是逐渐融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最爱吃月饼!”乌克兰女留学生眼中的中华文化符号

品尝中国的美食、体验城市的生活……这不仅仅是中国文化自身传播的结果,而是中国实实在在的发展带来的一个个具象的成果,刷新了他们的认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海外对中国印象的转变印证了这句老话。

事实上,无论是中国故事,还是中国形象,既是讲出来的,更是用脚踏实地的发展证明出来的。当一个国家的硬实力与日俱增时,随之带来的便是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随之提升。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无数的奇迹: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汽车产业、钢铁产业,都居世界前列;“天眼”是全世界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蛟龙号潜水器下潜深度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这些成就让中华文明意象的展现更有底气。




来源:全媒体总编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