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慧敏:禅意匠心美且唯一的“半山雨”盏

 印刻生活 2019-09-16

曾经央视的一档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带火了一个词:匠心。

片中那些蒙尘已旧的文物在匠人手中经过“洗礼”,得以重现光华,回归昔日风采。

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方是匠人之心;于平凡中铸卓越,方是匠心之境。

建盏工艺师:陈慧敏

而匠心一词对于青年建盏工艺师陈慧敏来说,却是简单的几个字:以匠心,致初心。

陈慧敏的初心是对建盏的爱和痴,亦是对烧盏的思与悟,他说,最朴素的坚持,最低调的付出,才是匠心之根本。

陈慧敏作品:仿古油滴

对佛法有所参悟的他,也于无形中将佛理一点一滴融入了烧盏中,佛家有个词叫“三昧”,释义为禅定境界。陈慧敏觉得,烧盏这件事,在忘我状态下也好似入了“三昧”之境,于他而言,也是一种生活的修行。

陈慧敏作品:听禅

陈慧敏以往的作品,从“听禅”到“问道”,再到“羽鳞”与“慧眼”,在作品创作理念上,无一不透着佛家超凡脱俗、解脱自在的深意,那是源自心底的宁静与通透,是来自灵魂的感悟与觉知。

陈慧敏作品:慧眼

“半山雨”传统油滴盏,是陈慧敏近期的作品,初听名字就有着朦胧妙境之感……多年来,无论市场怎样变化,陈慧敏始终坚持自己烧盏的理念和宗旨,做有意境的盏,守那份平实的初心。

陈慧敏作品:半山雨

“半山雨”油滴盏赏析:

精巧釉面

釉色古朴深邃,

银色斑纹晶莹清晰,

颗颗油滴在乌黑的底釉上错落分布,

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斑点,

或紧凑、或疏落,

或张扬、或含蓄,

如繁星点点,各有奥妙。

陈慧敏作品:半山雨

接近盏沿处,釉色又逐渐幻化为紫红色,

赋予整体釉色一抹亮丽,一份神采,

可谓“神来之笔”,蕴含钟灵毓秀之美感。

盏沿则为一圈明灰色围绕,

又显端庄质朴,承载全盏之厚重。

盏内底部全黑釉色覆盖,边缘圆润,镶嵌于银色油滴之中,

其密密然如森宇一般清幽宁静。

陈慧敏作品:半山雨

典雅形韵

敛口盏,腹微弧,腹下微收,

浑圆的盏壁曲线,流畅轻盈,

盏体颇高,清秀明洁,

于华美中表达一抹古寂。

陈慧敏作品:半山雨

配以银色油滴釉面,

如颗颗雨滴落入盏内外,

弥漫成一种诗意格调,

更赋予巧妙灵动的形韵以浓郁的东方艺术气息,

初观似无奇,细赏秉其精。

陈慧敏作品:半山雨

陈慧敏告诉我们,“半山雨”油滴盏的名字出自古诗《登山遇雨》:“半山烟雨半山晴,几分朦胧几分清。云遮雾绕终何处?丝丝缕缕入人心。”半壁青山烟雨弥漫,半壁青山晴空朗朗,似有几分朦胧又略含几丝清澈。云气缭绕、雾气茫茫,不知何处是尽头,但此情此景如丝线一般不断涌入心扉。

陈慧敏作品:半山雨

他说,烧盏的心境,有时也如“登山遇雨”般迷蒙又清朗,在创作理念上他不追求刻意的雕琢,而是随顺自然的恩赐与炉火的旨意,期待“鬼斧神工”的造化;而在工艺制作方面,又力求一丝不苟的精准完成每一道工序,遵从古法的传承与科学的运用,秉承专注认真的匠人态度。“半山雨”油滴盏的创作表达了陈慧敏内在真诚的匠心,古朴自然的釉色衬托出他行云流水般高超的技艺,而在众多赞誉背后,他一如既往的保留着朴素的心境,依旧守望着一炉窑火,参悟着自己心中的那只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