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务会计入门17:配比原则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weimiao 2019-09-16

我们已经知道会计的最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核算,要想核算好,需要很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今天讲到的配比原则就是其中一个。注意,我们不是考试,背下概念就可以了,是要深深的理解配比的思想,在我们日常考虑会计核算问题,在我们实际会计业务实践中都要时刻把握配比的思维逻辑。

财务会计入门17:配比原则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配比原则: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得的收入应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该会计主体所获得的净损益。

配比,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来进行把握:

1.支出范围的配比

白话说,就是你的收入匹配你的成本,举例来说,A部门的收入和A部门的成本费用相匹配。我们既不能把B部门的收入计入A部门,也不能把B部门的成本费用计入A部门。

当然,我们这里的A、B部门,可以替换为事业部、分公司等等。其实,这也是会计主体假设的进一步引申理解,对吧?

2.支出时间的配比

白话说,就是今年的收入匹配你今年的成本费用。我们不能延后、也不能提前。这其实是权责发生制的延伸。

3.支出对象的匹配

白话说,就是甲产品的成本耗费,必须和甲产品的收入匹配。

举例来说,如果某超市卖矿泉水和饮料两种产品,那我们购买矿泉水的进货成本就不能和饮料的互相混合,否则,就不符合配比的原则。

财务会计入门17:配比原则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更强调资产负债,所以现在的配比原则已经没有以前在会计准则的规定中强调的那么厉害了。主要是为了不让资产负债表“虚胖”,表现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五条,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在这两条表述中,就是出现了如果不能确认为资产和不能带来收益的情况,则直接确认成费用,而不再强调其与收入的配比。

但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同样提到: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由此看,支出对象的匹配还是必须保证的。

财务会计入门17:配比原则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配比原则在日常会计学习和思考、实务操作、财务分析的应用也很广泛,比如我们对某项存货提取了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该存货的销售成本时,就要按对应比例匹配结转相应的跌价准备。

比如我们部分处置了其他债权投资的时候,也要按处置的比例匹配结转相对应的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中的相应金额。

比如,一个上市公司连续3年的收入基本变化不大,但最后一年的毛利率却大幅提高,按配比原则,这肯定是异常情况,我们要进一步去追查原因,看是原材料价格真的大幅下降了,还是企业财务造假了。

因此,一旦配比原则的精髓深入了我们的思维之中,很多会计准则规定的艰涩描述,我们就会很容易明白其规定的具体所指。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新的会计准则(包括税法新规)颁布执行,有人能很快消化、吸收然后应用于自己工作之中,有人却老是看不明白这些新变化的规定是什么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