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笔者继续带大家来说一说清朝的历史人物。但今天我们不说年轻有为的皇帝,或者是骁勇善战的武将,亦或是为官清廉的文臣,今天我们来说一位太后,这便是孝庄太后。说起这位太后,或多或少对清朝历史有所了解的小伙伴,想必对她并不陌生。原因不是有多喜欢她,而是我们不得不“看见她”,因为太多的清宫剧里都会有她的存在。就拿清宫剧的代表《孝庄秘史》或《康熙王朝》来讲,这其中都有孝庄这一角色,而她就像在历史剧中的地位一样,在真实的历史中同样不可或缺。这些清宫剧以刻画孝庄的感情为主,那我们接下来就说一下,孝庄和谁的关系最为密切吧。这个时候可能会有人说,当然是她的丈夫皇太极,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嘛。 也可能有人说是多尔衮,因为他们两人的感情在后来的确不可描述,但其实都不是,其实她和康熙的关系最为密切。说到孝庄,我们不妨先介绍一下她。她是博尔济吉特氏,名字是布木布泰,她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又叫孛儿只斤·布木布泰。这个姓氏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没错,她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她之所以能在清朝崭露头角,是因为后金为了联合蒙古对抗明朝,采取了对蒙古和亲的政策。而她之所以能够进宫,是因为“其兄克善送至盛京,妻皇太极,为其侧福晋。布木布泰封妃,布木布泰亦即庄并无受皇太极之专,然其生子。亦即后之福临,皇太极死,福临即位,亦顺治帝,庄亦就成了皇太后。” 都说世界上关系最为永恒的就是母子关系了,孝庄和顺治虽然为母子,但他们经常为立皇后的事针锋相对。根据清史记载:“顺治皇帝即位,孝庄即册立其兄之女为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然帝不喜此后,又其后为人嫉妒之人,是以不忍帝,固欲废后。庄胜己子,而许,降为静妃,改居侧宫。”后来,孝庄又“设蒙古科尔沁多罗面之女博尔济锦氏入宫为妃”,但是顺治皇帝对这个妃子同样不感冒,但为了大局着想,“无复废之妃。”过了几年,董鄂妃进宫,顺治皇帝尤为宠爱。孝庄担心她魅惑皇帝,于是处处针对她,因此董鄂妃病死的时候,顺治皇帝错认为是孝庄太后设计害死的。后来他们关系变好,是因为玄烨的出生,而他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因为孝庄太后由心的觉得康熙和自己很聊得来,以至于玄烨儿时得了天花,孝庄废寝忘食的亲自照顾他。而且在孝庄太后的教育下,玄烨“少谓读书学生之浓味”,而玄烨后来被立为太子,就是因为他的聪明好学。康熙登基后之所以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就是因为孝庄太后的默默支持,而康熙皇帝对孝庄太后也是非常的尊敬。“帝巡幸盛京,途几日遣人驰书问起居,言己行踪。且以其在河捕之鳣鱼、鲫鱼膏封封,使人送京给孝庄啖。帝与庄幸五台,一到上方,帝每下轿,自为庄扶辇护。”而孝庄病危之际,“帝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至天坛,祈告上苍,请损其生,增延母寿。”孝庄最后还是没能熬过去,最终驾鹤西去,而康熙皇帝为祖母颁发了清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谥号,这便是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为孝庄文皇后。 按照清朝殉葬的惯例,孝庄应该和皇太极合葬,但孝庄死前曾要求不合葬。因此康熙下令“将庄前之居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昌瑞山下,谓“暂安殿”,庄之棺葬于暂安坐殿之,以土埋之,永闭殿门。”那么孝庄太后死后被放在宫中长达37年,康熙为何不让她下葬?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康熙帝十分思念祖母,希望经常去祭奠祖母。据史料记载,康熙在位期间,几乎每年都去祭奠孝庄,可见他与孝庄感情深厚。而康熙直到去世,也没让孝庄搬迁陵墓。直到雍正即位后,以“孝庄文皇后暂安来国昌,圣祖在位历数绵长、孙蕃”为由,将暂安奉殿改为昭西陵,这才使孝庄太后得以下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