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入门(三)

 梦醒小径边 2019-09-16

“去年天气旧亭台”从浣溪沙说起--谈谈晏殊词。晏殊是宋朝早期的词人,生于991年,卒于1055 年,小张先一岁,小范仲淹两岁,小柳永七岁,是整个宋朝中最为显贵的词人(当然皇帝除外,宋徽宗的宴山亭咏杏花也是佳作)。

   宋真宗景德初年,晏殊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庆历中官拜宰相。因出仕极早,范仲淹、欧阳修、张先等皆出其门下。这里介绍晏殊最有名的几首词。

一、《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要注意的是化用:一曲新词酒一杯,这句诗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这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化用是诗人常用的手法。

    如果今天我们写文章按照这个比例化用的话,可能会被人指责为抄袭。但是无论今人古人,化用是创作诗词必用的手段。不过很多人不见得能够有这么大的阅读量,一般会很难分辨出哪一句是化用前人的诗句。

二、《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词要注意的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过这样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晏殊写这首词的时候恐怕没有想到后人会如此发挥,搞出个三层境界,这正是文学艺术的特点和价值。作者未必有,读者未必没有。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是例子。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会有多重意义,有的是作者有意为之,有时可能作者也没有意识到。

三、《踏莎行·祖席离歌》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销,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简释》中称赞:“足抵一篇《别赋》”。这首词前边都是写景,处处表达出离别之情,祖席、离歌、长亭、别宴、行人、去棹都是经常用于离别词的意象,后面高楼上目断魂消、斜阳波平,也是表示相思常用的意象,叶嘉莹先生常说的语码就是如此。

   每一个景物都加入的自己的感情,情与景水乳交融交融,最后两句直接抒情。这首词没有用典故堆积,没有生字僻语,充分表现了晏殊的“淡语之有致”的特点。

晏殊的画阁魂销,高楼目断,这是诗家手法的状语前置,如果写成目断高楼,魂销画阁(押韵可换他字)就少了些趣味。诗家语是写出好作品的必备。

    那么什么是诗家语呢?《诗人玉屑》卷六里面讲王安石最早提到"诗家语",但是王安石并没有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周先生认为就是诗有韵律的限制,因此诗家语就是不同于散文那样的表达方式。我以为,其实广义地说,周振甫在《诗词例话》中一本书都是讲诗家语。

   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第一章专门讲了诗家语。喜欢诗词并且已经熟悉格律的朋友,有时间一定看看周先生的《诗词例话》,刚开始学习创作或者喜欢诗词的朋友也是如此,会极大的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周振甫先生引用了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里的话:

……盖韵文之制,局囿于字句,拘牵于声律,散文则无此限制。……故歇后倒装,不通欠顺,而在诗词中熟见习闻,安焉若素。......各自不同,韵文视散文得以宽限减等尔......属词造句,一破“文字之本”,倘是散文,必遭勒帛。

二、为什么会有诗家语?

1、篇幅短小语言凝练

   诗词要求精炼,因此不能像文章那样恣意发挥。诗家语用字能省则省,不仅仅是格律诗省略,古体诗也一样。如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省略主语。

又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省略了“我看到”。又如:佳人拾翠春相问,省略了“在”。特别注意这个春字,刚学诗的人,是不敢把春字放在这个位置的。

2、声律要求

格律诗与古体诗也有不同,格律出现以后,因为平仄和押韵对仗粘连的要求,很多古体诗的表达方法为符合格律必须变化。

例如曹植的: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在王勃那里变成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海内存知己,把海内提到了前边。

3、修辞的需要

   杜甫的名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把重点放在香稻和碧梧的描写,是侧重的写法,香稻与鹦鹉,碧梧与凤凰的颠倒与声律无关,纯粹是为了修辞的需要。这句话要是改成“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也符合声律要求。

不过啄余鹦鹉、栖老凤凰是倒装,是鹦鹉啄余、凤凰栖老的意思,诗友要分辨清楚。

诗家语的特点

1、含蓄与多义

   含蓄就是留白,另外还有一词多义,好诗应该让人思考,不可道尽。

比如《陈陶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艺苑卮言》评价道:"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用意工妙至此,可谓绝唱矣。惜为前二句所累,筋骨毕露,令人厌憎。

又如刘皂的《渡桑干》: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仍旧是结尾绝佳,意味含蓄而深远。

又如: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写的人可能就是写了眼前所见,但是诗的文学属性决定了,读的人一定会联想.........

又如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不直接问我考上了没有,偏偏要拐着弯问。对方张籍更是个大诗人,不说你考上了,也回了一首诗《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这真是诗家语了。不了解背景还以为二位写艳诗呢。

2、跳跃

《寻隐者不遇/孙革访羊尊师诗》·贾岛

松下问童子,你师父哪里去了?

言师采药去。去哪里采药了?

   只在此山中,在山中的哪一处,远吗?

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大家非常熟悉,几乎觉不出他的省略和跳跃。这首诗是一首古体诗,可见诗家语不仅仅用于格律诗。

3、省略

1、省略句子

比如以上《寻隐者不遇》的跳跃就是一种省略,直接省略了句子。

2、句子中的省略

A、省略主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

省略主语的句子比比皆是,是诗词的一大特点。

B、省略谓语:

横看成岭侧成峰,前边有一个看,后边侧看成峰就把第二个“看”省略掉。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尘雨打萍。省略的是“如”“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省略了判断动词“是”。

C、省略介词:

野旷天低树,省略了介词“于”,可以比较一下:春水碧于天。

D、名词意象连接,好像没有主语谓语宾语

古道西风瘦马,孤村落日残霞,铁马秋风大散关等,全是名词。

    结合整首诗来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我感觉可以理解为状语从句,当“看到.......的时候”,断肠人在天涯。大家可以翻译成英语,看看是不是好理解一些。

4、词性变化

   名词变动词:戎马关山北,晓镜但愁云鬓改。戎马,镜,名词作动词用。

   形容词变动词:春风又绿江南岸。红绽雨肥梅。绿,肥,形容词变动词。

   名词变形容词:蔡琰归时鬓已秋。秋,名词作形容词用。

5、语序变化

    诗家语的语序就如钱钟书所言:属词造句,一破“文字之本”,倘是散文,必遭勒帛。都说诗是“带着镣铐的舞蹈”,其实看懂诗家语,你会发现,从另一个角度看,诗反而比散文自由,更无拘束。好多看上去语序颠倒混乱诗句,拿到散文中有些可能是病句,但是在诗词中却畅通无阻,反而更显“诗意”。

   语序的变化有声律的需要,也有修辞的需要。

例如:

1、宾语前置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应该是:日暮何处是乡关?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应该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应该是:湿云鬟,寒玉臂。

2、状语前后置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不懂诗的人会质疑,春风有什么可笑的呢?其实这句话是状语后置,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状语后置,在绿水前行舟。

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状语前置(在)冰河(上)(我)牵马渡过,(在)雪路(上)(我)抱鞍行

3、主语后置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首句汉阳树是主语,晴川上的汉阳树历历可见。

4、定语前后置

定语前置

    孤城遥望玉门关。这句诗孤城就是玉门关,如同:孔明遥问诸葛亮。我看到中学的辅导材料说应该是:遥望孤城玉门关,把孤城作为玉门关的定语。但我自己理解为:遥望那个叫做玉门关的孤城,孤城我认为是宾语,玉门关是定语。大家以为呢?还是以学校为准吧。

   同理,属国过居延,意思是过属国居延。

定语后置

一夜飞度镜湖月,这个句式挺复杂,不好理解,应该是:一个月夜里,我飞度镜湖。月是修饰夜的定语,但是月夜作为一个词,本身是时间状语。

5、跨句倒装

    钱钟书先生引用的元好问《鹧鸪天》讲了跨句倒装:“新生黄雀君休笑,占了春光却被他”。应是“君休笑,却被他新生黄雀占了春光”

    又如前后时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从时间上说,先是路转溪桥,然后才旧时茅店.....

    原因后置:扁舟一叶汀洲去,春雨桃花此处多。因为春雨桃花此处多,所以扁舟一叶汀洲去。

   前后夹击的跨句多重倒装:来相招,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应该是:酒朋诗侣香车宝马,来相招,谢(绝)他

6、修辞的需要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侧重于颜色,把红、绿提到前边。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突出香稻、碧梧,前边说过。

7、不合理

家乡人来看王维,王维写诗道: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什么事呢?王维问的是: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看似无理,偏偏成了思乡的名作,不问家乡父老,只问窗前寒梅。

另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张先:沉恨细思,不如桃李,犹解嫁春风。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都似乎是无理之言,这恰恰就是诗人的表现手法。

结语

   诗家语不同与散文语,但不是界限分明,但是很多诗家语的用法在古文中也常用,如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状语后置(泛舟于大江之上)等,不过诗家语与我们今天的语法不一样了,所以古人读诗写诗都比我们容易得多。

   另外格律诗也不同于古体诗,虽然诗家语在古体诗中也应用很多,但是因为声律的出现,格律诗的语法与古体诗的语法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学习旧体诗,只有学会格律才会体会到古人用笔的妙处,所以如果真的喜欢写旧体诗,一定先学格律,这才是入门正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