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勒脖葫芦:“半范”工艺造就经典

 echo_lg 2019-09-16

勒脖葫芦属于鸣虫葫芦的一种。其特点是在葫芦生长期、以模具固定葫芦某一部位,使该部位能够按照人们意愿生长,其余部位则不予干预、依旧自然生长而成。这类葫芦是一种介乎本长与范制之间的存在,因此又被称为“半范制”葫芦。

勒脖选用的葫芦品种为瓠子。(瓠子为本属植物葫芦的变种,果实粗细匀称而呈圆柱状,直或稍弓曲。)选种时应选择形状细长且挺直的葫芦做种,放弃体形粗大、弯曲的葫芦。因为勒脖工艺仅控制勒范部位的生长,若该部位以下长得过于粗大,与勒范处不成比例,则葫芦就成了废品。

瓠子结实之初,容易长得歪斜,所以当其开花时,就应该将花扶正,令花蕊垂直向下,这样长成的葫芦较为周正;否则,即使葫芦粗细合适,却歪斜难看,仍不成器。

勒脖所用模具比较简单,只是一件木制或陶制的套环。套环内侧呈凸形,决定葫芦脖颈的曲线。套环高度不一,高者套出来的葫芦脖长,矮者套出来的葫芦脖短。

套环的粗细是最难以把握的,只有对葫芦成熟后的粗细有比较准确的判断才能确定。尽管相对范制工艺而言,勒脖看似要简单许多,但实际这类葫芦的成材率依然较低。

勒脖葫芦生长过程中,除勒范部位外,其余大部分仍暴露在外,能够充分接触阳光和空气中,因此成熟后品相更接近于本长。首先,勒脖葫芦多数饱满而厚实,皮色普遍好于范制葫芦,把玩使用得当,不久即会呈现“紫、润”之色;而且葫芦硬度大,使用、珍藏年限也会更长。其次,勒脖葫芦的“里子”比较符合“缎子里”的标准,光滑、洁白、有光泽,蓄养鸣虫对杂音有较好的吸附过滤作用。

勒脖葫芦的器型堪称两类经典虫具的集合体。其中,“肚”的形状接近“鸡心”葫芦,腹鼓底尖,形似鸡心;而“肚”以上的“脖”与“翻儿”,则与“棒子”葫芦相似。这类葫芦因此又被称作“勒脖鸡心”。除了“勒脖鸡心”外,现在又发展出一种矮小敦实、形似蜘蛛肚器型的“勒脖蜘蛛肚”,也受到人们的喜爱。

还有一种用绳子勒制而来的葫芦,造型更为别致。其法是趁葫芦幼时,将绳子结成的网子套在葫芦上,长成后葫芦上便出现一个又一个菱形凸起,整器象由很多菱形拼合而成,令人感到新奇。所见有两种,一种用扁圆葫芦勒系而成,一种用亚腰葫芦勒系而成。前者可用为虫具畜养蝈蝈,后一种大者可作虫具、极小的可作鼻烟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