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善恶浅说(陈撄宁著 蒲团子校)

 愚人道缘 2019-09-16

昔者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各树一帜,在理论上绝对不同,然皆能自圆其说。但后世儒者,大都崇孟而黜荀,以为荀子谓“人性本恶”,即无异乎教人为恶,斯不足以服荀子之心也。盖孟子言性善,非听其自善而已,乃欲吾人求得本性中一点天良,发挥而光大之,不使其理没于众恶丛中而莫由自拔也;荀子言性恶,亦不是任其作恶而已,乃欲吾人警惕于性分内原藏有恶种子,凡一举一动,不可丝毫放纵,必须尽力克制,则恶性日减而善性日增矣。故孟、荀二氏主张虽不同,而宗旨则同。孟子主先保存其善,而后恶自不生;荀子主先认识其恶,而后方能勉成其善。至其宗旨,皆不外乎劝人为善,固殊途而同归也。

或问:孟、荀之宗旨相同,既已明了,然孟、荀之学说,根本立于反对地位。如谓“性善”说为是,则“性恶”说为非;若“性恶”说为是,则“性善”说为非。二者如冰炭之不相容,将奈何?

答曰:二者皆是也。试观世间诸人,不论中国、外国,不论黄种、白种,有生来性格和平慈爱、忠信廉洁者,亦有生来性情暴戾残忍、狡诈贪污者。前者性善,后者性恶,皆是先天带来的种子所造成。善者生来就善,既未曾受教育所感化;恶者生来就恶,亦未必由习染所传变。可知人人本性中,既有善种子,即有恶种子,不尽属善种子,亦不尽属恶种子。故极善之人,或不免偶起少许之恶念,惟赖当机扑灭,即不至于蔓延;极恶之人,或亦有偶发一时之善心,惟赖助长扶持,即不至于消失。盖人性是复杂的,而非单纯的,所以现此矛盾之象。譬彼太极图中,包含阴阳二气,周流循环,犹之人有善恶二性也。一部《易经》,其宗旨都是扶阳而抑阴,亲君子而远小人,亦犹孟、荀二氏去恶扬善之苦衷也。

当今之世,善人患少,恶人患多,凡读书明达之士,务须体古哲之遗言,会《易经》之原理,振颓风而挽末俗,息邪说以正人心,将使性善者常保存其善,性恶者亦渐渐改而为善,则大乱可已,治安可期。余于此有厚望焉。

    著者按  本篇所用“性”字,是普通的解释,如“性格”、“性情”之类皆是,故有善恶可言。若儒家所谓“穷理尽性”、佛家所谓“明心见性”、道家所谓“性命双修”,此等“性”字所代表的意义,皆至高至妙,超然象外,无善恶之可见,亦不能拿言语文字去形容他,必须学者亲自做工夫,实地证验,方可领悟。最奇怪者,就是现在所流行的新名词,如“性别”、“性交”、“性学”、“性史”、“性教育”、“性知识”、“性的饥渴”、“性的烦闷”、“性的追求”等等,数不胜数,皆是专指男女肉体之关系而言,弄得社会一般青学子,脑筋中除了雌雄二具以外,更无所谓“性”。吾恐将来字典上“性”字的意义,要大加改革,从新注解一番,方合于今后人类所需用。阅者诸君以为然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