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八章 走进道德经(一)

 河南豫东中医馆 2019-09-16

《再等五千年》

愚主的话

老子的【道德经】高妙在哪里呢?儒家思想从社会层面去思考和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佛学经典侧重从个“我”的本心(消融自我)来回归宇宙的和谐统一。而老子的思想则是天地、人 、社会三者合一的全面思维。只有从这个角度去研习【道德经】,才容易品味到老子的高妙智慧。

          FIVE THOUSAND MORE YEARS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任何人想获得老子一样的智慧,就需要像老子一样,将自己的内心放空还原到寂静的状态,再去观察世间万物的规则和来龙去脉。社会上绝大部分人在思考和观察问题时,总是带着个人色彩和生活习性,这是很难看到宇宙和世间存在规律的。我们不一定必须和老子一样到达寂静通达的状态,但是可以借助这句话明白一个道理:学习和做事情,需要一种宁静而专注的状态,才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道可道,非常道”

这是【道德经】里第一句话,也是浓缩的一句精华,提醒朋友们一个思考:老子为何如此智慧?天底下的所有想要获得生命最高智慧的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必须要对我们存在的宇宙体系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和思考,否则的话是无法企及老子生命之“道”的。站立在这个全然视野,世界上的思想和文化才可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一个“道”,指的是宇宙万有的规则和秩序,也是一切的实质本源。概括这句话的意思是:“道”是可以诉说的,但又不是用语言来表达。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宇宙的大“道”,并不是老子的语言表达,而是老子语言所指向的一种内涵,需要每个读者自己去感悟。其最主要的意义是告诉每个人,老子的【道德经】是宇宙的大智慧,需要每个人借助老子的语言指引而自己去深入的思考,这才是玄妙的门槛。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这句话就是老子宇宙情怀下对社会形态的高度认识。

其一 、人如果刻意的去判别善恶美丑, 那就是一种社会行为 。如果只是为了社会形态而做出努力,这样的行为大都是起着负面的作用。

其二 、善、恶、美、丑只是人在社发展会中出现的暂时表现,一切的存在现象在都是周而复始的循环,不要执着在某一个现象中。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道德经】中的圣人与【论语】中的君子是不同的。【论语】的君子有一个固定模式的道德标准,而老子眼里的“圣人”,不是一个圣人的指标, 而是一个人不断进取的状态。老子眼里的“圣人”不去刻意做什么功德或者是教诲他人,而是不执着得失成败,这样反而可以保持良好的状态,这是我理解的“圣人”含义。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层的品德不需要刻意品德的存在和形式, 是内心本性的自然流淌,是人的良心和本真显现。不需要为他人的目光而左右自己的品行,这样的道德才是真正的有德(社会的道德需要和道德形式是社会面对人性品行的约束和指导,这样的道德常常具有目的性,也不是道德的和善本质)。

下层的品德需要时时刻刻记住道德的存在,要认识到人需要善良和品德才可以在社会中更好的融入。对于有的人或一些容易自我迷失的人来说,需要谨记道德的存在。如果忘记道德品行,这样的人是没有道德的。


“上善若水”

“道”的智慧也是人的智慧,“道”是宇宙存在的实质和规律,它如水一样柔和流转 ( 水是平面形的,“道”是综合立体形和反复轮转的 ) 。人的智慧就是要学习宇宙的本质规律,要像“水”一样才是最接近智慧的上等品质。【道德经】里所有的智慧都是从“水”这普通的特性里去发掘和描述人在世间该如何行走的智慧。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生命的成长有两个过程,首先是建立自我,然后是消融自我,最后是自我的和谐统一。【道德经】的智慧主要表现在消融自我这个层面。这里有两个重要点:

其一 、“道”不是去随性而为,而是深入学习和了解之后的顺势而为。如果人生没有努力和一定的方向,是谈不上顺其自然的。努力和学习本身也是自然之道, 但是人生需要高远的境界,放下学习的目标会获得更加宽广的视野。

其二 、“道”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为了整体人生的化育而舍弃不必要的短期目标。“道”为了更好的活着,而不是舍弃生活的努力。


“无为而无所不为”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去做,而是通过努力却不过多在意目的之“为”,是无具体作为的“为”。人生有所为的努力不仅仅是一个当下的目标,更多的是努力过程中的享受。人生通过努力不仅获得知识和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还可以获得与大宇宙以及社会一起发展的进程历练;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得到,这就是宇宙的存在和生命的意义,过程本身就是结果。让每个生命参与在大宇宙情怀中保持临在和融入,这也是“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某种最高心境。

事实上,生命的努力很多没有直接的结果;过多的期望和目的反而会让努力的过程中平添烦恼而更难以推进。无刻意结局的努力,专注而放松地做事,效果或许更好。

“道法自然”

“道”的智慧是效仿自然的规则,这句话我以为是【道德经】中最智慧的语言, 但这需要深度的剖析: 一切都是自然的存在,为何效仿呢?自然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自然”在这里不是自然界的意思,而是代表着自然而然的一种趋势。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这也是道法自然。

“道”指的是天地人合一的大道准则。“道”既不是社会层面的成就,也不是个人生命的自我享受,而是天地人(社会)三者合一的和谐关系。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所选择的目标都是具体和复杂的,同时又都有一个折中长远又适合自己内心的道理,这是各种关系的集合,是各种能量场的综合趋势指向,这个趋势可以称之为自然而然的未来导向,我们的“道”都是有意无意朝着这个目标而前进。这种自然而然的选择才是“道”的智慧,而不是必须去自然界隐世,也不是刻意的无所作为。

这种智慧的确很难把握,这就需要内心的安宁,需要对自我清晰的认识以及对外在环境的了解, 三者结合才可以掌握好“度”,这是道法自然的高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就是宇宙万有存在和演变的过程。实际上只要把这句话里面的意思看透,天底下的哲学也就没有什么难题了 。“道”可以理解为宇宙的实质。不要把“道”想的那么神奇玄幻, 这个“道”只是一种存在的变化规律,或者这个“道”包括着宇宙的一切。“道”是有多层含义的,要想彻底的明白就必须要把“道”的原始面目看透,这就是宇宙的终极点和原始点。

“道”是趋于虚无的终极平衡,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认识,那么一切的道理就会迎刃而解。一切的“道”都是趋于平衡之中,不同的观察角度就会出现不同的“道”法。不同的哲学和思想乃至科技文化都是不同的观察角度,但都是不同范围内的平衡指向。宇宙的大道是整体的模式,是终极的虚空开始演变分化的过程。


读者回应

愚主【再等五千年】之新进展,关于佛法之探说,对佛法智慧的理解作答,确有醍醐之境!简白豁见,短促而精要,将元意识理论之要,与佛法互相映证,感佩之至!然,似略嫌展开深入有所不足!然,此番鞭僻,虽短促而嫌似不足,却已直指迷境,令获洞开之喜悦!佛法精深,智慧非常,却也常令人迷陷而不得出,愚主之说,直白豁见,大有醍醐之感!令破壁而大喜!

深夜猝读,震撼非常!
无论无何,深表感谢!
时日无多,君已成木!
惶惶自鉴,愧不堪言!
——顺天林燃,新读《再等五千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