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观设计师必备的“湿地植物造景”技能Get!

 江南一鱼6jvvqc 2019-09-16
一、湿地植物配置概论

湿 地 植 物

凡在湿地中生长的植物统称湿地植物,包括水生植物、沼生植物和湿生植物。我国湿地高等植物约225科815属2276种。湿地植物是营造湿地景观和园林水景的重要素材,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 ,是湿地生境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子,直接影响湿地景观的质量。

湿地植物景观配置包含两个基本方面: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知识和美学设计知识。

植物景观配置 

植物景观配置是从植物要素特征(颜色、大小、质地、形态等)出发,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重复、对比、对称、变化等),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

二、湿地植物分类

三、湿地植物配置原则

湿地植物景观的营造,既要考虑到湿地生态的保护,又要满足湿地景观功能上的要求,包括游憩、观赏和教育等。


配置原则
湿地生态的保护方面要注意几点:

1.保持湿地的生态功能完整性

2.人与自然和谐 

3.保持生物多样性

1保持湿地生态功能的完整性

  • 依托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群落,是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

  • 对原有湿地环境的土壤、地形、地势、水体、植物、动物等构成状况进行调查;

  • 在准确掌握原有湿地情况的基础上,科学配置与湿地原生态系统相互结合,起到相得益彰的景观效果,才能在设计中保持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 考虑人的需求之外,湿地景观设计还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整体和谐;

◐ 通过调查周围居民对该景观的影响、期望等情况,在设计时统筹各个因素,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

◐ 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保持自然生态不受破坏,使人与自然融洽共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持湿地系统的完整性。

3保持生物多样性

在植物配置方面应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尽量采用本地植物;其它地域的植物,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或可能过度繁殖,占据其它植物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严重时可能成为生态灾难;

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适度增加植物品种,从而完善植物群落

通过多种类植物的搭配,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

四、湿地植物特性研究

1

充分运用湿地植物的观赏特性

包括湿地植物的姿态、重量、色彩、质地等,协调考虑芳香、声音等能引起嗅觉、听觉的刺激的要素满足人们对植物景观的审美需求。同时结合地形、建筑构筑物、水体等其它景观要素,将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成为一个有序的整体。

湿地植物的视觉特性

2

主要包括湿地植物的色彩及配置。植物色彩是植物景观视觉特性中最引人注目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影响情绪创造气氛。

每个人对色彩的偏爱以及对色彩的反应有所差异,但大多数人对颜色的心理反应是相同的。明亮的色彩有兴奋和刺激的作用,而柔和或冷色调则有助于使人平静和放松。不同的色彩营造出温度的高低、距离的远近、面积的大小等不同的感觉。在植物景观设计中主要有两种色彩类型。第一种是背景色或者叫做基本色起柔化剂的作用以调和景色,第二种是重点色用于突出作品的某种特质

在天空、自然山水或大片植物本身作为基本色的映衬下,植物的茎、叶、花、果都表现出丰富多样的色彩美。湿地植物色彩种类有限,但搭配方案可有多种变化。色相在数量上以少为好:过多容易杂乱,单一的色彩并不单调失去活力。花色单一还有叶色。花期之内先后开放的花朵就有浓淡的变化,晨昏阴晴,还有光度的变化,加上附近其它景物反射的条件色,使一种植物的颜色产生丰富的变化。湿生植物形成一定面积的群落,能产生较强的气势。在湿地植物景观营造时,应突出植物群体美,成带状或大片栽植:形成一定规模,突出湿地的特色。


在色彩的设计中也可两种色相或两种色调的配合:形成对比或调和。冷色调的水面种植白色睡莲,增加静谧感。

3
湿地植物的质感及配置

质感:物质表面的触觉和视觉特征,它取决于植物组成单元的形态、尺寸和总体。

质感的表现可以通过植物之间的对比来获得,如果与芡实相比较睡莲就会表现出相对光滑的质感。质感也受植物观赏距离的限制,同样的一丛鸢尾距其50米以外处观看会比距其5米内观看产生更加细腻的质感效果。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有效地运用质感,比如用较粗质感的植物作为背景衬托较细质感的前景植物会增加其质感对比。

湿地植物的气味及配置
4

在进行湿地植物配置时,要将植物的香味作为计划的一部分,尤其当配置环境在一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在不太流动和温暖的空气中:飘浮着的花香与流动的水声增加了无穷的情趣。不同的香味植物最好分开种植,种植的过于靠近,他们各自的香味容易受到邻近植物的干扰。

5
湿地植物的听觉配置

听觉接受的信息远比视觉为少,但无处不在,不仅与局部而且与整体环境密切相关。无论是虫鸣鸟语、竹韵松涛都能有力的表达环境的不同性质,烘托出不同的气氛,声音的巧妙利用还能获得某种特殊体验,“留得残荷听雨声”就是通过雨打残荷的声音激起人们情感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