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疏·论‖武当松溪派基本功之引气归元

 卢o2gr7mfynja7 2019-09-16

『西神道月栈』

                              松溪开宗明义

    松溪派的内壮功有动功、静功之分。动功包括:铲膀、车轮手、转膀、伏地通臂功等。此外,尚有练手的初步功:披草纸包,是练手掌的硬度、劲力及快速反映能力。静功有:坠手等功法。

    内壮动功主要锻炼筋骨、韧带、练劲,直至练得筋骨松活,韧带可伸缩,骨质增原充实,可直接应用于技击。内壮静功的作用是炼气修脉,长气长力,使人体气血充沛,达到脱胎换骨之目的。这样,就可使身体内脏坚实,具有抗打之能力,是应用到技击上的实用功夫。总之,松溪派内壮功是一门十分完整的技击术,只有持之以恒,刻苦锻炼,集众之所长,方能有所成就。

                              松溪引气归元

引气归元是动功的基础功法,在练习动功、排打功及静功之前必先经此阶段的锻炼。因为引气归元是锻炼经络的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畅通人体内经络,调节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

在经络中,气的动行正常与否,直接可影响到内脏的平衡。有些没有经过锻炼或平时锻炼较少的人,经络未能很好的通化,血液循环也较慢。倘若开始便练动、静之功,一旦气血积聚,运化之功又未能健全,极易出偏差(肿、痛、滞、泄等)。譬如气血似湖中之水,经络、脉络如沟渠,沟渠不通,湖水一到则溢出泛滥,危及身体,故有“引水之前先筑沟”之理。本门前辈深明此理,方创出这套“引气归元”功法,作为其它功法之基础。总之,它是通过“循经扣穴”,以“引气”,达到“分经运行”,以“归元”。其意则是:此功法沿着经络逐一扣穴,促使经络畅通,使体内的肌肉、皮毛、骨骼、脏腑等经络以外的耗散之气能够归循经络轨道而运行,此乃引气之义。归元便是使耗散之气归入经络之“原始”之道,即“归元”之义,其中亦含耗散之气归复本元“黄庭”之义。因为当经络畅通之后,体内经络以外的散气自能沿各条经络轨道运行到人体中部之窍“黄庭”储藏起来(即归元)。黄庭之下有夜窍,乃先天之气归藏之所。黄庭窍位于脐后,两肾之前,人体中线上。

    下面便是“循环扣穴”的基本练法和动作要领,以及“分经运行”的原理。

一、基本练法和动作要领

1.      归元桩式(图67):

  面南而立,两足平行与肩宽,足尖向前,足趾微微扣地。

  两手中指相对,贴于腹上(掌心向里),中指头贴于脐眼下一指完处(注:脐眼下一指入内正是脐轮,脐轮之后,肾空之前如黄庭窍,故此法即是中指压在黄庭上,成归元桩式。)

  调身:身体正立,含胸拔背(但要以胸背舒适为度),颈项松直,头正中,微上顶。注意身体不能前倾后仰,两肩左右平衡,肩头微微下垂,腰直。

  调息:调匀呼吸,任其自然,不能在大喘大吸之际练功。

  搭桥、塞兑、敛神。舌上卷,抵住上腭(搭鹊桥),闭口但不紧闭(塞兑),目光平视前方略下处(比眼稍下),而后视而不见(敛神)。

  冥心:无思无虑,精神愉快,即练功时弃除一切杂念,专心致志练功。



2.      作好以上桩式准备后,即开始练功。两手中指头按黄庭窍之下(按力适中,以腹内黄庭窍自觉受到震动的感触即可,力度过强过弱都不好),然后两手掌轻贴皮肉沿冲脉和任脉上行。同时两足跟逐渐离地提起、足趾下按,大脚趾中指和前脚掌中心用力下按,膝绷紧,中指经任脉的气海、阴交、神阙、下、中巨阙,直至鸠尾穴(图8)。

    注:冲脉起于小腹内胞中,下出于会阴部,上行于脊柱之内,在气街处并于足少阴肾经,从横骨沿肾经挟脐上行(沿腹部两侧)上达咽喉,绕唇口。

任脉起于会阴,沿腹内中线过关元至咽喉,在会阴部及上腭与督脉相交会。


3.      接上式。两拇指压住乳头中指按住鸠尾穴微用力按压三次(图9),然后翻动小臂,使掌心向上,小指端贴着皮肉,将手臂平托向上,一直托至咽喉下的天突穴处。同时两足跟继续上提,足趾用力下按,注意绷膝(图10)。



4.      翻肩井:双肩下沿复上,双掌向内、向下、向外弧形360度,以肩动带动手臂翻动,手肘依然保持水平,然后掌心向上,将手掌徐徐向顶上托起直至头顶上方。同时在上顶的过程中,两脚跟慢慢向外分开,成八字形,即开裆。在此过程中要求足跟尽量上提,足趾尽力下按,阳升阴降(图1112

5.      两臂伸直,手掌心相对,五指绷紧,奋力上提(身体则是背升胸降)(图13)。然后手腕前后活动三次,即“活腕”。这时双掌经手腕向内旋转,使两掌心向外,掌背相对,两手指头朝下,中冲穴对准百会穴(图14)。再将手腕尺骨外旋,使两掌心向外,向上撑顶(图15)。接着,两手臂划弧线下落至水平位置(即两手臂伸直成一字形)。手臂下行的同时,两足跟向内转,使两足成“11”字形(即平行),也是关裆(图16),但两足跟仍悬离地面。

6.      接上式。立掌,掌心向外,掌根用劲,朝两侧外伸,肩、大臂、肘、腕、指,逐渐用力外撑,直至手掌发麻。然后由指到腕、到肘、到肩骨依次向内收缩,如是收缩三次(图17)。


7.      接上式。将双掌平置,掌心向下。虎口同时撑圆,拇指下绷紧,使合谷穴受力,然后掌指用劲向外伸直至手指发麻,然后缩回再伸,亦伸三次(图18),


8.      手臂绕肩下行,再成归元桩式。手臂下行同时,足跟逐渐着地(图19)。


9.      练功次数:以上各动作完成后为一次,最少不低于三次。不许练偶数,取13579……单数次。每日至少两遍功,闲时应多练,视体力而定。

二、功法理论和功法分析

    引气归元功法既科学又系统,促使体内各条经络在练功过程中受到循序渐进的物理刺激(通过伸缩、扣按、升降、支撑等),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收集人身耗散之元气来调节体内气血的平衡。因而具有“有病则愈,无病健身”之功。

    归元桩式中的调身动作,要求全身肌肉放松,骨骼、关节自然松直对正。如含胸拔背、颈项松直、头正中、微上顶、搭鹊桥、收下颌等,无不是为了使背后督脉整条经脉均能拔起,处于一种受刺激的临界状态。这也是归元桩的调整,为使体内经脉尽可能舒畅。(注:它的功架调整与纠正与铲膀大致类同故略)

这个功法中的第一个动作是扣黄庭,即两手顺任脉缓缓上提,足跟离地,身体主要靠足前掌、足趾支撑。手止升至天突穴时,翻肩转腕,手心向前向上翻,肩往下沉,一转一沉,肩井穴立被牵动。此穴是足少阴胆经的要穴,故翻肩能使胆经被调动起来。

    两掌由肩部翻上去后,慢慢向上举至头顶,然后再由中间往足肢二头拉,具体说来,足十趾用劲按地,足跟却尽力上提,小腿自然绷紧,两膝盖挺直,手肢、脚趾、刻意上下拔长,保证了背面(阳面)向上拔,腹而(阴面)向下拉。这样就能达到锻炼足三阴三阳的目地。因为大脚趾用劲按地,则足太阳脾经受到扯动(刺激),继而在足掌支撑挺膝、身体上提的过程中,脾经的隐白、公孙、三阴交等穴乃至整条脾经都被强力牵动,因而当肢体上下拔长时,脾经各穴就被这种“内力”逐一“扣”动。

    当足跟上提,绷紧小腿、挺膝、拔背等动作的过程中,足太阳膀胱经的昆仑、承山、委中及背部的诸穴均受强力牵动,因而当肢体的背面(阳面)往拔、顶时,足太阳膀胱经的各穴就逐一被扣动。厥阴肝经、少阳肾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的情况均类似。

    练此功法也能锻炼奇经八脉,当大足趾用劲下按时,足内踝下的照海穴自然被“扣”,故阴跷脉动。当足跟上提时,足外踝中下的申脉穴也自然被“扣”,故阳跷脉动。因为奇经八脉包括任、督、冲、带四脉以及阴阳二维、阴阳二跷。

    翻肩井前两手的中指和按黄庭、鸠尾,托至天突均是练任脉,翻肩井后(肩由后向前推出一个半圆形,此时气落下至黄庭,下腹部有轱辘响声),两手缓缓上顶的过程中二足开裆,则尾骨尖端与肛门之间的长强穴亦开,而肛门前的会阴穴同时也开了。会阴是任督之交会,故会阴一开,任督便开。继之再背部向上拔,头往上顶,迫使督脉各穴一一被“扣”,更迫使督脉各穴升、任降。

    在两手臂下落至水平位置时,二足要关裆。引气归元功法的动作组合是矛盾的,其中的开与关、升与降、上提与下沉等便是如此。当翻肩井后,两足开裆,双手缓缓上顶,迫使神气沿督脉上升,然后两手往二侧分,缓缓放下,则神气沿任脉下降至腹部黄庭,若不关裆,则神气直下会阴,易造成遗精,也难达到引气归于黄庭之目地,因而关裆至为重要。

    在开裆两手缓缓上顶的同时,稍带腹呼腹吸,即两足开裆时小腹自然向后收,随后腹式呼吸,这样,二肾动,带脉动。

    引气归元功法对内脏的锻炼有何影响呢?当扣按黄庭后,两手沿任脉上提。扣鸠尾后,双手上托至天突,同时两足跟离地,此刻五脏(心、肾、肝、肺、脾)六腑(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位置均被往上提。随后转腕翻肩井(即肩部由后向前推出一个半圆形),又使内脏的生理位置往下沉(此时小腹有“轱辘”的肠鸣声)。从这个动作中,内脏得到了一提一沉的蠕动锻炼,上提有助于肾阳上升,下沉有助于心阴下降,助心肾相交。

    此功法对手三阴三阳经的锻炼主要在第六、七点的“立掌外撑”和“按掌外撑”两种伸缩动作,其功能是对手三阴阳经进行“循经扣穴”。手三阴包括:太阴肺经、厥阴心包经、少阴心经;手三阳经包括:阳明大肠经、少阳三焦经、太阳小肠经。需得注意的两点是:①虎口要撑圆,使合谷受力。合谷是阳明大肠经,是重要气穴。“立掌外撑”是“扣”手三阴经,要求掌根向外撑,而立起的五指则向内拉。“按掌外撑”是“扣”手三阳经,要求指尖尽力外撑,虎口撑圆尤为重要。

②由于手臂上的肌肉较发达,容易僵死,即使尽力向外撑,也不易使肌肉后面的穴位受力被“扣”。因此在做这个动作时,应特别注意放松手臂上的肌肉,尽可能使其舒适,另外,伸缩时要节节贯穿,依次而行。

三、练功反应及引气归元的健身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如在练功过程中出现以下生理反应是正常的:

  一些重要穴位处发胀、发酸、发热,如小腿肚的承山穴,膝盖下三寸的足三里穴,头顶百会穴,虎口处合谷穴,足心涌泉穴,十指指尖(即十室穴等)。

  循经发热、发胀。若有此反应,吃饭胃口特好,睡觉也异常香,睡眠亦不怕外界干扰。

  练功完毕,全身经脉发热,小腹有烫感。

  随着动作的起落、提沉、升降、伸缩等,某些经络线上有如蚂蚁爬一样的感觉。当练得好时,会感觉到生殖器的龟头、睾丸有蚂蚁爬似的痒感,或有针扎触电一般,这说明引气归元功夫快到升堂入室的阶段了。

由于引气归元功法具有通经、调节气血(阴阳)平衡和收集耗散之气等作用,因此对失眠、神经衰弱、体质虚弱、饮食不调等病症有较好疗效。引气归元不但有良好的治病效果,而且更是本门中扎根基的功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