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传奇: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th4180 2019-09-17

王阳明传奇: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文:竹映月江(读史专栏作者)

梁启超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

众所周知,曾国藩内圣外王,力挽狂澜保住清朝江山,又主动解散湘军恪守臣节,他的人品功绩至今仍为人传诵不息,“半个圣人”当之不愧。

那么,王阳明又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可以超越曾国藩,和孔圣人比肩?在他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又发生过哪些故事呢?

01、自小志向:“做圣人!”

古人觉得,历来杰出人才一定会有与众不同之处,比如项羽有重瞳,曾国藩有火蟒藓,王阳明作为全民偶像,当然也得“有故事”,于是便有了王阳明母亲怀孕十四个月才分娩的史料记载。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怀孕十四个月显然有些夸张,不过由于王阳明的母亲晚产,王阳明一出生就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这倒是十分符合“杰出人才”生来便有异象的历史规律。

生来异象的王阳明诞生在浙江一个书香门第中,他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状元,官运亨通。

良好的家世让王阳明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五岁那年,他的父亲想让他读书习文,谁知小阳明却对父亲说:“您指定的那些书,我早就会背了”,随后便当着父亲的面将这些儒学经典倒背如流。

这一举动令王华十分惊讶,他问王阳明说:“这些书你都是什么时候读的?”

王阳明说:“我天天听祖父在家中吟诵,听也听会了”。家庭教育对子女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十二岁那年,王阳明正式入私塾读书。不同于一般孩子的是,王阳明总是在思考许多超越同龄人的问题,还常常向老师提出许多语出惊人的问题。

有一次,王阳明问老师说:“什么才是天下第一要紧事呢?”

老师想都没想就告诉王阳明说:“天下第一要紧事,自然是科举”,说完还不忘勉励王阳明将来一定要像他父亲那样,考取一个状元郎。

谁知王阳明却说:“不对,天下最重要的事不是科举!”

在明代,老师的话便如金科玉律一样不容学生反驳,因此王阳明当场反对老师观点的做法一下子弄得老师火冒三丈。

老师气呼呼地吹着胡子反问王阳明说:“那你说,天下第一要紧事是什么?”

王阳明正色道:“做圣人!”

“做圣人?呵呵。”老师气得怒极反笑,转头就把王阳明不尊重老师的表现反馈到了王华那里。

子不教,父之过。听说儿子的表现后,王华急忙将王阳明找来,准备好好纠正下王阳明思想,让王阳明继续沿着科举的道路走下去。

但状元教育儿子的方式很特别,不打不骂,还让儿子去旅游。

王阳明传奇: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02、心怀天下,远赴大漠

当时,明王朝四海升平,唯有北方的蒙古人不时骚扰边疆,致使边境不宁,就连史书中都留下了“北元引弓之士,不下百万”的记载。

明王朝多次想要消灭北方的隐患,可惜一直未能如愿,明英宗甚至还被瓦剌俘虏,造成了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

这让王阳明意识到北方游牧民族对大明的威胁,因此,王阳明就把旅程定在了北方,希望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明王朝尽一份心。

当时王阳明不过十几岁的年纪,千里跋涉,远赴大漠,他沿途考察山川地形,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等王阳明到达鞑靼边境后,渐渐明军越来越少,正当王阳明想进一步考察鞑靼风土民情时,却遇到了两个鞑靼巡逻的斥候。

发现敌人后,王阳明毫不慌张,只见他弯弓搭箭,一箭便冲两个斥候射去,吓得那两人以为周围有明军的埋伏,转身便逃跑了。

凭借高秒的箭法和过人的才华,王阳明圆满完成了北方之旅。回家后,王阳明闭门不出,将自己在北方实地考察的资料结合自己的想法,写出了一篇“平安策”,希望以此帮助君王平定四海,造就一个繁荣昌盛的天下。

文章写好后,王阳明托父亲王华代交给皇上。王华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于是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有济世救民的心愿很好,但你实现自己的想法需要平台啊,如果你不靠科举考取功名,你又如何让君王知道你的主张呢?”

谁知王阳明只找王华干活,却压根不听王华的大道理。王华眼见管不住儿子了,干脆与南昌诸氏联姻,让儿子去做上门女婿。

王阳明传奇: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03、弹劾宦官,险遭毒手

诸氏是南昌望族,家大业大,婚事办理的极其隆重。王阳明到南昌后,每日应付各种繁文缛节,弄得周身都不自在,结婚当日,王阳明终于忍受不了这般嘈杂的环境,决定一个人出去散散心。

离开诸家后,王阳明信步在南昌城里闲逛,无意中看到一个道士在打坐,于是王阳明径直跑到道观里,拉起打坐的道士就开始论道。

相谈之下,两人都觉得对方学识极好,不禁越聊越投机,一直聊到天亮。这时,那道士突然问王阳明说:“听你口音也不像本地人,不知来南昌做什么呢?”

王阳明猛然想起他是来结婚的,这才急急忙忙赶回诸家。

听说儿子错过了洞房花烛夜,王华气得够呛。好在王阳明结婚后总算懂事了些,渐渐走上了科举仕途的道路。

弘治十二年,王阳明终于考取了二甲进士第七名,就此入仕,成为了父亲的同事。

入朝为官后,王阳明做了一件大事:弹劾刘瑾。

当时刘瑾所在的宦官集团正得势,而王阳明所在的文官集团却被打压得够呛。有人问王阳明说:“当初文官集团得势时你不说话,为什么现在要说了?”

王阳明说:“当初人人都在发声,多我一个不多,现在万马齐喑,少我一个便少,因此该我说话了。”

一封弹劾奏折就这么直达天子案前,刘瑾得知后大怒,立刻反手判处王阳明廷杖四十,贬官贵州龙场,还连累父亲王华也被赶出京城,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不过,刘瑾并不想让王阳明活着到贵州,在王阳明出发后,刘瑾立刻派了两个锦衣卫去追杀王阳明。

为了逃脱锦衣卫的追杀,王阳明只得假装跳江自杀。他当着锦衣卫的面纵身跳入水中,锦衣卫以为王阳明死了,就回京复命去了。

锦衣卫不知道的是,王阳明是浙江余姚人,从小熟识水性,跳入水中后,王阳明迅速抓住一条路过商船的船板,随着商船一路去了福建。

这次经历让王阳明印象深刻,死里逃生后,王阳明挥笔写下《泛海》记录这次特殊的经历: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王阳明传奇: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04、放下心结,创立心学

平安脱险后,王阳明悄悄去南京拜访父亲,他满怀愧疚地向父亲道歉,请求父亲原谅他不自量力的错误做法。

哪知一向严厉的父亲这次却对王阳明说:“你做得对!”

这是来自父亲的第一次表扬。王华无惧前程尽毁,坚定地与儿子站在同一战线上,用全部的力量诠释了父爱如山。

这一刻,王阳明多年的委屈一扫而空,他终于明白父亲所谓的古板守旧,不过是想让他少走弯路罢了。

这次父子畅谈后,王阳明放下了所有的心结,奔赴贵州龙场上任。“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阳明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

同时,他开始结合自身的经历专注于各学说思想的领悟。最终,王阳明总结了儒家经典学说、 陈湛心学以及道家的一些思想,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创建出别具一格的思想学派——“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的别致之处在于提倡“致良知”,就是说通过学习和质疑,去独立思考问题,而后获得想要的答案。

得到答案后,便需要“知行合一”,保证行动与认知的一致性,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这些思想直接否定了程朱理学中事事追求“至理”的做法,为明朝人原本被牢牢禁锢的思想带来了一次解放运动,因此王阳明心学一经问世,便风靡天下,迅速成为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并远传于日本及东亚各地。

“龙场悟道”后,因兵部尚书王琼的赏识,王阳明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这些地方多盗匪,悟道 的王阳明,又展示了其军事天赋,仅仅率领书生、偏裨及少量兵丁,就荡平了为患数十年的盗贼,百姓都惊呼王阳明是神。

更神的是,宁王朱宸濠准备多年的造反,竟被王阳明临时凑出的几万人打败活捉。前后历时仅35天,正德皇帝连亲征都没捞到机会,很是生气,没有给王阳明记任何功劳。当然,王阳明也不在意。

嘉靖元年(1522年),父亲王华去世,王阳明回乡守制。此后,在绍兴创建阳明书院,一心传遍心学,终使桃李满天下,成为明代赫赫有名的“姚江学派”。

嘉靖六年间,广西多个少数民族首领造反,总督姚镆不能平定,嘉靖想到了王阳明,特旨加封其为两广总督,去平定叛乱。

王阳明抵达南宁后,立刻整顿兵马分析敌情,然后趁着叛军防守松懈之时指挥官军展开一场奇袭,杀得叛军丢盔弃甲,大败而逃。

而后,王阳明又悄悄分兵多路,一起包抄逃跑的叛军。被四面包围的叛军多次突围均以失败告终,最终全部被王阳明歼灭,至此,广西之乱宣告平定。

叛乱虽平,但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到底损害了王阳明的健康。公元1528年,王阳明病倒在工作岗位上,他估计自己时日无多,急忙向朝廷上书乞求告老还乡。

古代交通不便,朝中公务往来颇费时日,王阳明左等右等都等不到朝廷的回复,于是一心想要叶落归根的王阳明便不等朝廷回复,直接挂印辞官而去。

可惜,王阳明的病势甚为严重,纵使日夜赶路,依旧在江西境内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与他同行的学生对他说:“老师还有什么遗言请尽管吩咐,学生一定为老师办到。”

王阳明含笑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区区八个字,就是一场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大风暴。想来这八个字,一定是世间最美的一句遗言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